第175章 议价

關燈
    南京城定淮門外 封閉了兩月的龍江船廠,終于迎來了開幕,在得知了這個消息後,南直隸及閩浙湖廣等地商人雲集于此,都想從中獲取一分海貿的利益。

     這些商人,到達南京城的,多的達月餘,少則十數日之久,在得知松江華亭驿站失火時,一些商人嗅到不妙氣息,自行離開了少許。

     剩餘的商人,都是想靠着海貿,來場翻身仗的,他們聞聽過北直隸新法的成果,對于同僚的抱怨,一些誠心實意作生意的,聞聽到朝廷各個部門,肯按規章辦事,而不在拖拖拉拉,内心也不太抵觸新法。

     對于那些喜歡走後門,托關系辦事,先靠着信息差賺錢的商人,新法對于他們來說,确實是不小的打擊。

     而對于沒有門路,又循規蹈矩做事的普通商人來說,規章定得越嚴,對于他們來說,并不是多大的禍事,真正難得是吃拿卡要。

     如今稅務廠制度直接公諸于衆,規定了辦理那些業務需要的文件後,最多三日,如果不給出理由,辦理業務的百姓或商人,可以直接到都察院舉報。

     都察院如今作為大明最高紀委,不僅要接受百官的舉報,還得接受大明百姓的檢舉,工作壓力陡增,為此,朱翊釴不得不将翰林院大量的官員調任至都察院任職。

     為了補充都察院底層吏員,朱翊釴還不得不将部分未仕舉人,也征聘入都察院,同時進行内部互相檢舉制,大力打擊監守自盜的行為。

     “文兄,唉呀!多年不見,兄氣色頗豐!” “馮老弟,這些年,在何處高就啊!” “幫我家國公爺經營些小産業,不值一提!” “文兄,今日來,看來可是胸有成竹啊!” “嗨!謀生度日爾!” 經貿區大門口,一些相熟的商人,開始客套的打起招呼,一臉的相見恨晚,那模樣,不知道的還以為都是些多年不見的好友。

     然而,其實都是些生意場上,不見刀光的老對手,表面看着和氣,暗地裡巴不得對方破産全家死絕。

     做生意的都盼着死同行! 這些商人,沿着鋪設的水泥路,直接進入搭着棚子,擺滿座椅的會場,最裡頭另搭着一個高台,台上擺着張長桌,後頭用方塊紅紙寫着:南京龍江經貿區商鋪議價大會! 每個進入大門的商人,都會在門口領一個帶着号碼的圓牌,依靠着這個圓牌上的号碼,可以很輕松的便找到自己的位置。

     那些先來的商人,坐在最前排位置,正戲谑的看着後頭的人,一個胖臉商人,戴着頂方帽,正跟自己旁邊的人說着什麼。

     “整個南直隸周圍的商賈都來了,”胖子名叫周宴,乃是魏國公徐鵬舉最得力的管事,“今日這場大會,怕是要互相擡價了!” “魏國公他老人家,就沒先得幾處商鋪,還用得着你這個得力幹将來這跟人搶鋪子!” 說話的人,是原誠意伯劉世延的得力掌櫃曲辛舟。

     這劉世延,原先于嘉靖二十八年襲爵,自其襲爵之後,便一直不斷地上折給嘉靖皇帝,不斷地在奏折中貶低南京以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