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功臣入京夹道送
關燈
小
中
大
宣武門大街上,鈴铛作響聲,配合着哀樂,紙錢漫天飛灑,與此時的飛雪合成一處,飛向四方。
前頭扛着靈幡的徐璠,低着頭,跟随在法師身後,亦步亦趨,護衛維持的錦衣衛隔開圍觀指點的百姓,為出殡隊伍清開道路。
張居正扶着老師的棺椁,頭上系着白布,寒風中眯眼看向前方,踏着積雪,頂着紙錢與飛雪,艱難緩步前進着。
聽着道路兩旁百姓的議論聲,張居正扶着棺木的手抓得更緊了,隻聽街道旁的百姓說道,“唉,徐閣老得病,挨了這麼久,終究還是沒能挺過來!” “是呀,嚴冬苦寒,得病之人,最是難熬,我表親家的老人,也是沒能熬過這個冬天,去了!” “聽說皇上得知徐閣老病重,允了其緻仕,原想着能頤養天年,不想還是沒挨過去!” “這跨京千裡的做官,也是不容易,子侄都沒在身邊,出個殡,連扶靈都沒幾個!” “有得有失吧!” 出殡隊伍拐入菜市大街,朝廣甯門大街而去,到了這,百姓開始增多,出入城的百姓小販馬車堆積在此,相吵聲甚至蓋過了隊伍中的哀樂。
錦衣衛番子不得不上前驅趕開擋道的行人,将那些載滿貨物的四輪馬車讓到一旁,要進城的,也被暫時阻攔在城外。
原本老大不願意的行人,見有人家出殡,都收了怒氣,老實站在路旁觀看熱鬧。
活人不跟死人搶道,大明的百姓這點還是知道的,凡事都逃不出個人情去不是。
徐階作為緻仕的大臣,按照大明律,是不能享受三十二人擡棺的,但隆慶帝想着,人都死了,還置什麼氣,便允許了徐家出殡之日,享受一品大員三十二人擡棺。
這三十二人,不會同時上去擡,而是分為兩隊,輪流擡棺。
古人認為,慈棺落地為不舍,兇棺落地為不甘,因此自起靈之時起,到入葬這一段路程中,棺材需平穩行進,不可落地。
出了廣甯門,隊伍繼續前進,雪卻下得越發大了,朦胧間,隐約見到一隊人馬,正面朝出殡隊伍而來,風雪聲掩蓋了隊伍吹奏的哀樂。
離得近了,前頭的法師這才發現,是一隊身穿罩甲的明軍擋在前頭,為首打着旗幡,上面書寫着‘兵部尚書協理薊遼巡察督事’。
徐璠見了,面露驚訝,他在宅内數月,并不知譚綸戚繼光調任京師的消息,陡然遇到,一時不知是誰。
随隊的錦衣衛番子,見突然冒出一路明軍來,也是吃驚,風雪天遮人眼,當面才得知,便立刻上前大聲詢問道,“來的是哪路人馬?” 處在隊伍中間的譚綸戚繼光,聽到回報的軍士彙報,說前頭有人家出殡,擋了道路,且有錦衣衛護送,譚綸一聽,不敢托大,立刻騎馬上前。
待來到隊伍面前,見扛幡之人,火燒豬頭,臉熟,正是徐階長子徐璠,大吃一驚,下馬詢問道,“莫非徐閣老已逝乎!” 徐璠隻見過譚綸幾面,已不太認得,想應該是父親故交,便答道,“正是先父出殡,不知先生姓名,可
前頭扛着靈幡的徐璠,低着頭,跟随在法師身後,亦步亦趨,護衛維持的錦衣衛隔開圍觀指點的百姓,為出殡隊伍清開道路。
張居正扶着老師的棺椁,頭上系着白布,寒風中眯眼看向前方,踏着積雪,頂着紙錢與飛雪,艱難緩步前進着。
聽着道路兩旁百姓的議論聲,張居正扶着棺木的手抓得更緊了,隻聽街道旁的百姓說道,“唉,徐閣老得病,挨了這麼久,終究還是沒能挺過來!” “是呀,嚴冬苦寒,得病之人,最是難熬,我表親家的老人,也是沒能熬過這個冬天,去了!” “聽說皇上得知徐閣老病重,允了其緻仕,原想着能頤養天年,不想還是沒挨過去!” “這跨京千裡的做官,也是不容易,子侄都沒在身邊,出個殡,連扶靈都沒幾個!” “有得有失吧!” 出殡隊伍拐入菜市大街,朝廣甯門大街而去,到了這,百姓開始增多,出入城的百姓小販馬車堆積在此,相吵聲甚至蓋過了隊伍中的哀樂。
錦衣衛番子不得不上前驅趕開擋道的行人,将那些載滿貨物的四輪馬車讓到一旁,要進城的,也被暫時阻攔在城外。
原本老大不願意的行人,見有人家出殡,都收了怒氣,老實站在路旁觀看熱鬧。
活人不跟死人搶道,大明的百姓這點還是知道的,凡事都逃不出個人情去不是。
徐階作為緻仕的大臣,按照大明律,是不能享受三十二人擡棺的,但隆慶帝想着,人都死了,還置什麼氣,便允許了徐家出殡之日,享受一品大員三十二人擡棺。
這三十二人,不會同時上去擡,而是分為兩隊,輪流擡棺。
古人認為,慈棺落地為不舍,兇棺落地為不甘,因此自起靈之時起,到入葬這一段路程中,棺材需平穩行進,不可落地。
出了廣甯門,隊伍繼續前進,雪卻下得越發大了,朦胧間,隐約見到一隊人馬,正面朝出殡隊伍而來,風雪聲掩蓋了隊伍吹奏的哀樂。
離得近了,前頭的法師這才發現,是一隊身穿罩甲的明軍擋在前頭,為首打着旗幡,上面書寫着‘兵部尚書協理薊遼巡察督事’。
徐璠見了,面露驚訝,他在宅内數月,并不知譚綸戚繼光調任京師的消息,陡然遇到,一時不知是誰。
随隊的錦衣衛番子,見突然冒出一路明軍來,也是吃驚,風雪天遮人眼,當面才得知,便立刻上前大聲詢問道,“來的是哪路人馬?” 處在隊伍中間的譚綸戚繼光,聽到回報的軍士彙報,說前頭有人家出殡,擋了道路,且有錦衣衛護送,譚綸一聽,不敢托大,立刻騎馬上前。
待來到隊伍面前,見扛幡之人,火燒豬頭,臉熟,正是徐階長子徐璠,大吃一驚,下馬詢問道,“莫非徐閣老已逝乎!” 徐璠隻見過譚綸幾面,已不太認得,想應該是父親故交,便答道,“正是先父出殡,不知先生姓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