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了解内情

關燈
    呂宋城内呂記糧鋪旁,王锴跟随在掌櫃身後,挑着擔子,僞裝成掌櫃的随從小厮,來到了這呂記糧鋪,就要進去尋呂家家主呂壽南。

     這個掌櫃,姓鄭名典,乃是福州人士,祖父早年出海經商,落腳到了這呂宋城,起初朝廷還未海禁之時,鄭家還能來回倒騰些貨物,賺取些差價利潤。

     後來嘉靖帝因甯波之亂的緣故,直接封禁了海貿,這導緻沿海的海商,生意反而越發的火熱起來,朝廷越發的施行海禁政策,沿海的商賈就更加積極的投入到走私的行列之中。

     尤其是潮州及漳州一帶的海商,常年通過大琉球前往呂宋貿易,因海禁緣故,原本經過廣州途徑安南的路線,被大明水師斷絕,這越發加重了大琉球前往呂宋這一航線的重要性。

     故而荷蘭人率先發現了這一條航線,首當其沖就是想着占領大琉球,将前往呂宋及南洋的海貿給壟斷下來。

     這才導緻了大明水師過來圍剿,隻能說荷蘭人在大明的海域,還想搞在歐羅巴那一套壟斷貿易,簡直就是耗子狸奴面前鐵山靠,找死! 而部分出海的商賈,則将貨源集散地選擇在了呂宋城,這個大明海外的重要據點處,若問大明在南洋的穩固定點,除了舊港宣撫司外,就屬呂宋城,大明的商賈聚集最多。

     此處也是大明第一個在海外委任總督管理地方事務的南洋城市,意義十分的重要,而随着大明後期内部不斷地崩壞,農民起義及遼東局勢徹底的糜爛,大明就更加無暇理會海外之地的困境。

     呂宋島上,屠華事件屢見不鮮,皆因為,呂宋上的大明商賈及百姓,實在是太多了,多到呂宋島上的經濟及糧倉土地等,近七成被大明商賈地主所把持。

     眼饞呂宋島的弗朗基人,為了徹底的掌控住呂宋,故意放任呂宋島上的土着,一次又一次的對大明子民進行屠殺。

     而現在,大明内部穩固的很,皇太子殿下領銜的新法改革,正在半個大明國土上施行着,稅賦乃是大明強盛的根基所在,任由你如何的能經營,都不如皇太子朱翊釴将大明的稅賦優化。

     稅賦這種東西,乃是每季甚至是每年固定的收入來源,是大明的托底,隻要稅賦不斷地優化,那麼大明内部的經濟環境,便能逐步的完善。

     可能有人會說,不如減稅,尤其是對窮苦百姓進行減稅,實則朱翊釴有自己的考慮在内,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稅賦來自于百姓,自然要用到百姓的身上,讓他們受益,朱翊釴依舊還是那一套稅賦方法,那就是讓全大明的銀錢流動起來,不使他成為一潭死水。

     像呂家這種在呂宋根基深厚的地主,即便是弗朗基人來了,也不會輕易的動他,整個呂宋城内的大明商賈,全都指望着呂家,和這些弗朗基人溝通協調。

     雖然這些弗朗基人行事風格上,很是粗糙,至少在大明商賈看來,很是粗糙,見慣了各種手段的大明商賈們,對于弗朗基人這種不加以掩飾的強盜風格,很是的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