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缘起
關燈
小
中
大
齊旭的表情太認真,讓萬安靈也不得不嚴肅面對他将要說的話。
“平心而論,我是真的不想聽到你的坦白,但你若下了決心,即便我不願意,你也一樣會說吧。
” “因為我不希望你會因為不知情而陷入困境。
”齊旭苦笑。
竟說是困境,也就是意味着前路有許多艱險等着她嗎?這樣一想,總覺得自己掉進了什麼圈套之中。
大概是看出了她的心思,齊旭下意識地解釋着。
“雖說我當時與趙子懷約定要帶妻子到東京城來,那也是成親後的事情。
若不是半路殺出個攔路虎,事情本沒這麼多波折的。
” 想到那個令人生厭的攔路虎,萬安靈扯扯嘴角,隻感到厭煩。
“既然必須要聽,那就讓我來提問吧。
”這算是她的妥協。
“你先說說,那位貴人的身份……我聽趙家那兩兄弟在談話間有提及太後,貴人難道是指她?” 齊旭愣了一下,而後點點頭。
“你猜得沒錯。
” 他沒想到就算是在慌亂中躲進櫃子裡,萬安靈也能從旁人的對話中找到問題的重點。
“為什麼那種身份的人會想要見你這個平頭百姓?”萬安靈臉上神色淡定,可心裡很不平靜。
“你與她到底是什麼關系?” “當今太後姓齊,與洛城齊家同屬一個宗族。
她本與洛城齊家沒有多少往來,但她在幼年時家逢巨變,被托孤至洛城,由齊家當時的老太太帶在身邊養育。
直至先帝登基采選,才從齊家出去。
”齊旭簡單明白地将齊太後與齊家的關系對萬安靈言明。
原來還有這種因緣。
萬安靈似乎有些明白為何洛城四大家裡齊家能排在首位。
東京城裡有這麼座大山撐着,别的門戶誰敢不敬三分?倒是慶幸齊家家教好,沒讓宗族子弟們出去耀武揚威,肆意作惡。
“即便是太後與齊家有這種因緣,她又為何要執着見你?還為此讓趙子懷在洛城住了大半個月,隻為将你帶到東京城去?”萬安靈不清楚除此之外,太後是否與齊家還有其他聯系,可光從這一點看,就有些不尋常。
“就算她要見,也該是見齊家家主,或者是将要接任家主的齊大公子,沒道理是你。
” 除非齊旭與那位齊太後另有别的不可告人的關系。
萬安靈幾乎是肯定地說出這樣的疑問,讓齊旭深知事情是無法避重就輕,須得将來龍去脈說清楚。
“我如今說的事情,你且當是個故事來聽吧。
”他稍稍遲疑一下,便将一切娓娓道來。
………… 據說先帝文帝是經過一番争鬥才坐上這個皇位的。
當時踩着兄弟們鮮血的文帝繼位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一直困擾于噩夢。
江山一日未穩,他便遲遲沒有廣納後宮的念頭。
但是身為皇帝,江山社稷重要,繁衍子嗣也同樣重要。
一個正值壯年卻不好女色的皇帝在朝臣眼裡并非是好君主。
于是文帝登基第三年,後宮嫔妃無所出的情況下,采選一事便順勢而生。
後宮納妃是一件大事,曆來牽涉許多利益的糾葛。
想從中分一杯羹的重臣們無不敲打着自家的算盤,誓要将自家姑娘送進宮去,一時間矛盾叢生。
本就沒有這個想法的文帝見到這些亂象之後,更是覺得心煩。
偏偏建言納妃的奏子從沒停止,他把心一橫,将這件事情丢給當時的太後,自己則跑到洛城去了。
文帝在微時曾在洛城住過一段時間,與洛城各家都有往來。
彼時與齊家最為要好,因此他稱帝後,再次來到洛城,隻擔心物是人非。
所幸齊家并未區别待他。
再次光臨,他依舊隻是齊家的故友。
可誰都看得出他心中有煩惱苦悶之事,思及他的身份以及東京城裡傳得風風火火的流言,大家都沒有将事情言明。
打破這份默契的,是文帝自個兒。
他在某日
“平心而論,我是真的不想聽到你的坦白,但你若下了決心,即便我不願意,你也一樣會說吧。
” “因為我不希望你會因為不知情而陷入困境。
”齊旭苦笑。
竟說是困境,也就是意味着前路有許多艱險等着她嗎?這樣一想,總覺得自己掉進了什麼圈套之中。
大概是看出了她的心思,齊旭下意識地解釋着。
“雖說我當時與趙子懷約定要帶妻子到東京城來,那也是成親後的事情。
若不是半路殺出個攔路虎,事情本沒這麼多波折的。
” 想到那個令人生厭的攔路虎,萬安靈扯扯嘴角,隻感到厭煩。
“既然必須要聽,那就讓我來提問吧。
”這算是她的妥協。
“你先說說,那位貴人的身份……我聽趙家那兩兄弟在談話間有提及太後,貴人難道是指她?” 齊旭愣了一下,而後點點頭。
“你猜得沒錯。
” 他沒想到就算是在慌亂中躲進櫃子裡,萬安靈也能從旁人的對話中找到問題的重點。
“為什麼那種身份的人會想要見你這個平頭百姓?”萬安靈臉上神色淡定,可心裡很不平靜。
“你與她到底是什麼關系?” “當今太後姓齊,與洛城齊家同屬一個宗族。
她本與洛城齊家沒有多少往來,但她在幼年時家逢巨變,被托孤至洛城,由齊家當時的老太太帶在身邊養育。
直至先帝登基采選,才從齊家出去。
”齊旭簡單明白地将齊太後與齊家的關系對萬安靈言明。
原來還有這種因緣。
萬安靈似乎有些明白為何洛城四大家裡齊家能排在首位。
東京城裡有這麼座大山撐着,别的門戶誰敢不敬三分?倒是慶幸齊家家教好,沒讓宗族子弟們出去耀武揚威,肆意作惡。
“即便是太後與齊家有這種因緣,她又為何要執着見你?還為此讓趙子懷在洛城住了大半個月,隻為将你帶到東京城去?”萬安靈不清楚除此之外,太後是否與齊家還有其他聯系,可光從這一點看,就有些不尋常。
“就算她要見,也該是見齊家家主,或者是将要接任家主的齊大公子,沒道理是你。
” 除非齊旭與那位齊太後另有别的不可告人的關系。
萬安靈幾乎是肯定地說出這樣的疑問,讓齊旭深知事情是無法避重就輕,須得将來龍去脈說清楚。
“我如今說的事情,你且當是個故事來聽吧。
”他稍稍遲疑一下,便将一切娓娓道來。
………… 據說先帝文帝是經過一番争鬥才坐上這個皇位的。
當時踩着兄弟們鮮血的文帝繼位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一直困擾于噩夢。
江山一日未穩,他便遲遲沒有廣納後宮的念頭。
但是身為皇帝,江山社稷重要,繁衍子嗣也同樣重要。
一個正值壯年卻不好女色的皇帝在朝臣眼裡并非是好君主。
于是文帝登基第三年,後宮嫔妃無所出的情況下,采選一事便順勢而生。
後宮納妃是一件大事,曆來牽涉許多利益的糾葛。
想從中分一杯羹的重臣們無不敲打着自家的算盤,誓要将自家姑娘送進宮去,一時間矛盾叢生。
本就沒有這個想法的文帝見到這些亂象之後,更是覺得心煩。
偏偏建言納妃的奏子從沒停止,他把心一橫,将這件事情丢給當時的太後,自己則跑到洛城去了。
文帝在微時曾在洛城住過一段時間,與洛城各家都有往來。
彼時與齊家最為要好,因此他稱帝後,再次來到洛城,隻擔心物是人非。
所幸齊家并未區别待他。
再次光臨,他依舊隻是齊家的故友。
可誰都看得出他心中有煩惱苦悶之事,思及他的身份以及東京城裡傳得風風火火的流言,大家都沒有将事情言明。
打破這份默契的,是文帝自個兒。
他在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