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机构跟踪策略

關燈
    田園毫無懼色。

    沉默兩秒後繼續發言:“當然了,對于有一定經驗的股民而言,機構的這一招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他們隻要看看,每個季度末到财報公布日的K線圖,做一個價量分析和籌碼分析,就能大概判斷出機構有沒有出貨了。

    ” “小子,你到底懂不懂啊?我們是策略交流會,不是要你給我們普及炒股知識!”又一位不懂禮貌的機構人士發言了。

     田園笑着看了對方一眼,提高嗓門說:“好。

    那我就講講機構跟蹤策略的實戰應用。

    我統計了一些股票的機構買賣情況,以及對應的财報區間的漲幅情況。

    内容可能有點多,而且我是一個外行,講的也比較啰嗦。

    就請大家耐心一點聽吧。

    ” 對方無語。

     田園繼續說:“我做的第一個統計,是對比兩個财報周期之間,有公募基金買入的個股,和沒有公募基金買入的個股,哪個平均漲幅更高。

    統計的結論是:十大股東裡有基金的個股漲幅是1.35%,沒有基金的個股漲幅是0%。

    ” 衆人聞聽很是滿意,基金相中的個股漲幅更大,能印證機構人士的眼光還是不錯的。

     “第二個統計,公募基金的買入量,占一隻個股流通盤的百分比,對下一個财報期漲幅的影響。

    統計結論是:公募金買入量越多,個股的階段漲幅越小;買入量越少,階段漲幅越大。

    ” 此言一出,質疑者衆多,更是有人大聲質問:“這不可能!你這個統計跟第一個統計的結論相悖了!” 田園笑,“别急。

    既然有人覺得不太對勁,那我就解釋解釋。

    我從另一個角度解讀的話,你就能聽懂了。

    大家知道,基金買入一隻股票的流通盤比例是有上限的,一隻股票允許被基金買入的流通盤比例也有,那麼就會出現一種情況,一旦買入量接近了上限,就必須賣出。

    所以機構買一隻股票越多,這隻個股越有可能見頂。

    ” 此言一出,衆人才理解了田園的統計結論。

     緊跟着,他又分享了一個統計結論。

     在單個财報期裡,基金增倉大于5%時,個股的平均漲幅為負值;但基金減倉的個股,階段平均漲幅卻為正數。

    基金大幅賣出的個股,下個階段的漲幅最高。

     對于這個結果,田園的分析是:“可能是基金公司喜歡高抛低吸的波段操作。

    它們會賣出上一階段買得最多的目标股,再買入上一階段買得最少的目标股,也有可能是故意引導其他投資者跟風的反向操作,從而影響了股價的波動。

    ” 這個分享,令在場的很多機構人士感到很沒面子,他們沒想到自己買的越多的股票,漲幅反而越少。

     随後,田園又做了令大家更沒面子的事。

     他脫稿說出了這些統計的具體數字,與前面的分享者拿着稿件念的磕磕巴巴,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田園在策略交流會的表現令人眼前一亮,可以說是技驚四座。

     喜歡綜藝,炒股也有真人秀請大家收藏:()綜藝,炒股也有真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