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算法对市场的影响

關燈
    思路的策略。

     這樣就會提高這種規律的有效性。

     但是時間長了,用這種規律制定策略的資金會越來越多,這會造成這種策略的有效性降低,甚至完全無效。

     舉個例子,在2005年中小闆成立以後,在大概五年的時間裡,反轉策略(一段時期内價格平均漲幅小的股票,在後一階段平均漲幅較大)一直是比較賺錢的策略。

     雖然那時算法交易還不是很流行,但投資者手工統計也好,憑借經驗交易也好,多多少少也能感受到市場中存在的這種規律,也有一些證券公司公開過這種策略的收益。

     然後,随着很多人開始應用這種策略,大約從2013年開始,反轉策略就不再具有收益的優勢了。

     個人分析,要麼是有大資金利用這種規律,對參與者進行反向操作;要麼是抄底資金過于擁擠,造成股價快速上漲以後,減少了後買入資金的收益。

     而且算法交易為各家機構統計出相同的買入交易因子,但各家機構的賣出/止盈策略未必相同,所以其對市場的影響是多面的。

     個人看法是算法交易對市場的影響,短期會增強已有規律的有效性;過一段時間,又會降低這種有效性。

     再久一點,随着很多資金不再執行這種策略,它的有效性可能又會提高。

    也就是說,算法交易對市場的影響是有時效性的,長期就沒有多大影響了。

     但是這對普通投資者的影響是巨大的。

    算法交易在行情進行中有速度的優勢,在基本面分析中有信息優勢,在技術面分析中有概率優勢。

     也就是說用算法交易的機構,始終比個人投資者要占優勢。

     舉個例子,再有經驗的投資者,他們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能同時監控的信息很少,但算法交易可以。

     算法能同時監控每一個影響股價的交易因子,然後按照規律給出對策。

    普通投資者面對這樣的對手,必然是種挑戰。

     算法交易是大趨勢,但不代表普通股民就沒有機會。

    再高級的算法,也是勝率與賠率的數學題;再複雜的計算,效果也不一定比簡單的計算收益高。

    所以普通股民可以試着從簡單的算法開始,也加入到算法交易的行列。

     我們甚至可以預見,在算法交易普及的過程中,越早開始運用的人,越有可能享受到一波算法交易的紅利。

     于鴻途的發言,聽得很多機構人士一頭霧水,應用算法交易的大多是機構。

    于鴻途自己是機構人士,不講機構應該怎樣用好這種策略,卻講普通投資者應該怎樣應對算法交易。

    他這是被中小股民收買了嗎? 對于争議,于鴻途隻是笑笑。

    他講的是對市場參與者交易習慣的看法,懂的人肯定能聽懂。

     随後證券公司自營盤、公募基金的人也分享了很多老生常談的策略,聽得大家昏昏欲睡,直到田園分享了一個機構跟蹤策略,技驚四座。

     喜歡綜藝,炒股也有真人秀請大家收藏:()綜藝,炒股也有真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