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年代不下乡8

關燈
    天就家裡、學校、圖書館、食堂四點一線。

    真的是做到了“隻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

    ” 還通過她們系主任找上了一個中醫大拿,做了那個大拿的記名弟子,劉玉溪決定這一輩子就專研中西醫了,畢竟中醫難精,西醫的分類又太多。

     寒暑假的時候,趁着出國熱,劉玉溪陸續用黃金換了一座三進四合院,一座二進四合院,還有一座一進的,一進的她準備自己留着養老,二進三進的修繕好,等以後影視行業發展起來,出租給劇組。

     買院子可以用黃金,但修繕還是得用人民币的啊,這種老院子修繕,面積越大,越耗錢,為了不打眼,她就帶着院裡的年輕人和閑賦在家的嬸子大娘去找人批發了很多服裝擺攤售賣。

     沒有去廣州,畢竟這年頭帶着錢貨走長途還是很危險的,就是找的在北京散貨的大老闆拿的貨,雖然比廣州貴,但是有的賺還安全,何樂而不為呢。

     劉玉溪有後世的眼光,又有銷售的口才,她們院裡的人,每天兩兩一組,分開擺攤,劉玉溪每個組輪一天,等大家都可以熟練賣貨了,就分開單幹。

     畢竟每個人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時間長了,肯定會有矛盾,朋友之間最好不要在一起做生意,一但牽涉到金錢利益,任何關系都長久不了。

     所以除了最開始的那批貨是大家按投入的錢分錢,後面都是各家賣各家的。

     劉玉溪也就是寒暑假的時候賣賣衣服,後面也賣電子表和墨鏡,别看墨鏡不值錢但是利潤大啊。

     從廣州拿貨量大的話是1.5元一副,到了北京出貨是3到5塊,劉玉溪他們賣是8到15塊,接近兩倍的純利潤,總價低,好出手,不存在過時壓貨壓錢的情況。

    整一個短平快,所以,暑假的時候,劉玉溪賣衣服是肯定會帶上墨鏡的。

     也是因為這幾年跟着劉玉溪的賣貨經曆,在80年代中後期下崗潮來臨時,院裡的人那是一點都不慌,甚至當時早就有人停薪留職專門開店做生意去了。

     劉玉溪買四合院沒有瞞着院裡的鄰居,後面賣貨的錢一多,劉玉溪就買房子,院子裡的人都認為跟着劉玉溪不會錯,畢竟從她父母去世,她做的所有的事都是對大家有好處的。

     所以劉玉溪在哪買房子,他們就在哪買房子,買不了大的就買小的,暫時錢不夠,那就再攢攢,等錢夠了再去買。

     劉玉溪從不主動勸院裡的人做什麼,但是院裡的人問她什麼,她也會實話實說。

     等知青大規模返城的時候,劉玉溪從隔壁院子找了個靠得住的返城知青,專門幫她管着後面買的房子出租,院子裡的人買的房子隻要有空的也交給了那人。

     後來那人自己實在忙不過來,就又招了幾個人品過關的返城知青,辦了一個房産中介公司,畢竟和劉玉溪打交道多了,帶聽不聽的也能學到不少。

     喜歡快穿:什麼時候才能混吃等死請大家收藏:()快穿:什麼時候才能混吃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