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年代不下乡8
關燈
小
中
大
此後半年,和劉玉溪原世界曆史一樣,幾位重要領導人一一過世,很多老人聽到消息,哭的不能自已,恨不得跟着老人家一起去了。
不在這個時代,根本體會不了這個時代的人聽到這個消息時,那種“天塌了!”的感受,畢竟這半個世紀中國老百姓太苦了,老人家就是國民的信仰,精神支柱的存在。
那段時間,劉玉溪和院裡的人一樣,控制不住的哭泣,衆人過的恍恍惚惚,直到十月份傳來“SR幫”被瓦解,宣判的消息,真的是人人拍手相慶,有放鞭炮的,有要捐油的,這種特定時代的現象又一次震撼了劉玉溪。
随着紛紛擾擾的76年過去,77年仿佛給大中華重開了一頁,開始寫下新的篇章。
10月份,高考恢複的消息傳來,劉玉溪這時候已經上了高二。
去年底各地都有人員平反,北京更是回來了很多人員,劉玉溪聊天時就和院裡的人提起,“現在看,很多平反的人員都是高知識分子,你們說國家會不會恢複高考?” 說者有意,聽者也有心,大院的人有孩子下鄉的就給孩子寄去了課本資料,并在信裡提點了孩子,孩子沒下鄉的,也交代孩子認真學習,學不懂的就回來問劉玉溪。
畢竟劉玉溪的成績,這幾年一直都是年級第一,在這一片都是有名的,就沒有不認識她的。
十年後第一次恢複高考,那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好多知識青年已經丢下課本太多年了,複習的時間又短,很多人出了考場就淚崩了。
還好劉玉溪院裡的人都有提前準備,劉嬸家的王建軍和李海叔家的老三,因為有劉玉溪的就近輔導,都考上了北京本地的大學。
李海叔家的二女兒,隻考上了北京的大專,但女兒能考回來,李海兩口就很滿足了,這兩家在通知書下來後,都專程上門感謝了劉玉溪,這等于是改變了孩子一生的命運,恩同再造。
李海家兩口子也對小兒子要求變得嚴格起來,“慣子如殺子”的道理大家還是懂的,以前大家都差不多,家裡還就這一個兒子,所以稍微放縱了一些,隻希望兒子平安長大就行。
但現在不一樣了,院子裡出了三個大學生,有兩個還是老四的親姐姐,那作為大學生的弟弟怎麼能不是大學生呢? 前面就說過,李家老四也是個好孩子,就是以前不太愛學習,現在是不學也得學了,“這可憐的娃!”劉玉溪也就是在心裡默念了一句。
然後就每天看起李家老四的笑話來,畢竟基礎沒打好,現在想趕超就得重頭再來,還好家裡就有倆大學生,不然劉玉溪估計就得為自己默哀了! 她可不想再給院裡的人輔導功課了,太累!所以下面的這波小蘿蔔頭,還是從小就養成好好學習的習慣吧! 78年7月份,劉玉溪參加了高考,報了北京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專業,畢竟這手藝能救命啊!還是自己掌握這門技術比較好! 這個專業大學五年,劉玉溪每
不在這個時代,根本體會不了這個時代的人聽到這個消息時,那種“天塌了!”的感受,畢竟這半個世紀中國老百姓太苦了,老人家就是國民的信仰,精神支柱的存在。
那段時間,劉玉溪和院裡的人一樣,控制不住的哭泣,衆人過的恍恍惚惚,直到十月份傳來“SR幫”被瓦解,宣判的消息,真的是人人拍手相慶,有放鞭炮的,有要捐油的,這種特定時代的現象又一次震撼了劉玉溪。
随着紛紛擾擾的76年過去,77年仿佛給大中華重開了一頁,開始寫下新的篇章。
10月份,高考恢複的消息傳來,劉玉溪這時候已經上了高二。
去年底各地都有人員平反,北京更是回來了很多人員,劉玉溪聊天時就和院裡的人提起,“現在看,很多平反的人員都是高知識分子,你們說國家會不會恢複高考?” 說者有意,聽者也有心,大院的人有孩子下鄉的就給孩子寄去了課本資料,并在信裡提點了孩子,孩子沒下鄉的,也交代孩子認真學習,學不懂的就回來問劉玉溪。
畢竟劉玉溪的成績,這幾年一直都是年級第一,在這一片都是有名的,就沒有不認識她的。
十年後第一次恢複高考,那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好多知識青年已經丢下課本太多年了,複習的時間又短,很多人出了考場就淚崩了。
還好劉玉溪院裡的人都有提前準備,劉嬸家的王建軍和李海叔家的老三,因為有劉玉溪的就近輔導,都考上了北京本地的大學。
李海叔家的二女兒,隻考上了北京的大專,但女兒能考回來,李海兩口就很滿足了,這兩家在通知書下來後,都專程上門感謝了劉玉溪,這等于是改變了孩子一生的命運,恩同再造。
李海家兩口子也對小兒子要求變得嚴格起來,“慣子如殺子”的道理大家還是懂的,以前大家都差不多,家裡還就這一個兒子,所以稍微放縱了一些,隻希望兒子平安長大就行。
但現在不一樣了,院子裡出了三個大學生,有兩個還是老四的親姐姐,那作為大學生的弟弟怎麼能不是大學生呢? 前面就說過,李家老四也是個好孩子,就是以前不太愛學習,現在是不學也得學了,“這可憐的娃!”劉玉溪也就是在心裡默念了一句。
然後就每天看起李家老四的笑話來,畢竟基礎沒打好,現在想趕超就得重頭再來,還好家裡就有倆大學生,不然劉玉溪估計就得為自己默哀了! 她可不想再給院裡的人輔導功課了,太累!所以下面的這波小蘿蔔頭,還是從小就養成好好學習的習慣吧! 78年7月份,劉玉溪參加了高考,報了北京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專業,畢竟這手藝能救命啊!還是自己掌握這門技術比較好! 這個專業大學五年,劉玉溪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