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选贤能华夏发展 遇乱情三雄思策

關燈
    又點了個榜眼叫做陳與義。

     此兩人都在前宋為官,漢軍滅宋,兩人俱逃,不過後來見漢帝治國有方,便舍棄舊身份參加了此次科考,自稱新朝臣民,願以詩書報國。

     劉備見兩人文采斐然,又是前朝官員肯以本朝之民入仕,自然大加贊揚,欽點了狀元。

     而後,武舉考試中,一個叫馬擴的年輕人吸引力先主的注意,此人弓馬娴熟更兼口才極佳,熟讀兵書。

     劉備與之交談,而後直接提拔為中郎将,留在身邊培養。

     又過幾個月,苦夏結束,秋季來臨,華夏大地各處俱是豐收。

     劉備得到戰報,陝西全境已為漢所得,原來那宋軍不堪内鬥,種家兄弟被秦桧弄得苦不堪言,即使交出大權,秦桧亦步步相逼。

     最後,竟然直接帶着核心軍隊,退入四川,秦桧哪能抵擋得住關勝呼延灼等人,亦倉皇而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因此,這大宋堂堂西軍,竟然就這樣糊塗的敗了。

     西夏見漢軍威武,亦退走,不敢相逼。

     劉備大喜,下令減免陝西路賦稅,三人在此地鎮守,分管民生軍事。

     至于孫權那裡。

     此刻正在愁容滿面。

     他來到蜀地,收攏人心,驅除苛政,一時間倒也是把蜀地治理的井井有條。

     這期間,甚至還要迎合着蜀地百姓對蜀漢的追思與崇拜。

     而後,大理聯合暹羅南越等國挑釁,孫權亦想效仿當年的諸葛亮七征雲南。

     便親自帶兵讨伐,不料那西南多煙瘴之地,地形複雜,他孫權一開始還小看西南英雄,便被打的丢盔卸甲。

     有人勸說,應着手陝西之地,可孫權有些上頭,偏要先使南方安定,再行北伐,此刻聽說西軍回來,孫權不憂反喜。

     如果是讓孫權總結戰敗原因,那便是宋軍羸弱,現在幾次南征,便當作練兵場,孫權想到,如今自己手下雖有大将,但是士卒羸弱,将軍經驗也少。

     一南一北那兩位,若是自己稍有差池,便會死無葬身之地。

     因此,他甯願興師南征,培養出一支能戰之師,到時候,即使打出不去,也可以憑着蜀道之難,割據一方。

     所以他竟然給西軍和秦桧來了個調和,并不追究。

     而後開始令西軍與川中之軍練兵,還要南征。

     曹操這邊,雖然北方戰馬無法交易,被漢軍堵着,但是他曹操的水軍不是吃素的,當即以海上貿易為主,廣開商路。

     最令他頭疼的是嶽飛。

     這個家夥簡直是自所遇到的最難纏的對手。

    自己與漢軍共有長江,沒想到這個家夥敢大大方方的在北岸訓練水軍。

     最可氣的是,自己手下将領數次出擊,竟然在裝備人數優勢之下,被那嶽飛用小船就打了回來。

     曹操親自觀看漢軍水寨,竟然也毫無破綻。

     至于自己搞出的航路,嶽飛竟然利用小船,分批騷擾,漢軍形同海盜一般,騷擾自己的商船。

     弄得曹操重新規劃路線,漢軍舟小,無法深入大海,才得以安心。

     曹操每天盤算着這個嶽鵬舉給自己帶來的損失,不禁咬牙,現在漢軍雖水軍發展雖慢,但此人不除,我曹孟德便是睡也睡不好。

     如此,過了一年,孫權在成都點兵,觀察南北兩地動靜,心中欲再南征大理與暹羅等地,欲吞并東南亞。

     曹操這邊卻傳來噩耗,由于這段時間自己在長江一帶活動,之前占領的東南諸島叛亂,也許是因倭國背後支持,也許是自己的苛捐雜稅,諸島叛亂。

     費保與倪雲、蔔青、狄成四将戰死,魏軍島嶼喪失殆盡。

     曹操大怒,欲興兵讨之。

     宋江勸阻,曹操道: “彼北方之地,故華夏之土也,久後必一統,然南方之海,島嶼衆多,地廣萬裡,乃是孤為華夏新拓之地,失而難複得,後世之人若孤以海上為重者,吾料無矣!” 衆人又勸到,彼嶽飛在北,大王若走,無人可當之。

     曹操狡詐一笑:“北方欲有變矣。

    ” 喜歡玄德至水浒請大家收藏:()玄德至水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