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汴梁外先主称帝 淮南路董平宴饮

關燈
    商議之後,隻隔了數日,聞煥章夜觀星象,見吉日已到,又禅讓台修建完畢,各臣子演禮已成,便就舉行禅讓儀式。

     經過按部就班的三辭三讓之後,開始了儀式。

     整個禅讓儀式十分簡單,隻是在東京郊外數日之中起了一個台子,若不是手下人定要新建受禅台,劉備都打算就在校場受禅了。

     與衆臣子不同的是,劉備并沒有十分激動,一則稱帝之舉前世已經經曆過了,二則眼下稱帝乃是形勢所迫,為了占據正統而已,三則如今南有方臘,西有趙桓,北有遼金,自己所占之地,尚不到三分之一。

     劉備滿腦子仍想着強敵環伺,因此并無激動的情感,與之鮮明對比的是趙佶。

     趙佶此時卻是如同放下擔子一般,因此前被封為安樂公,并在東京原端王府居住,妃嫔假山玩石也搬了進去,又被漢王賜予丹書鐵卷,趙佶仿佛回家一般,樂得自在,安樂二字,倒是擔當得起。

     因此趙佶親手寫了禅讓诏書,并依漢王吩咐,派遣自己第九子趙構在漢王軍中聽差。

     當日正午,趙佶親手拿出诏書,交由聞煥章朗讀。

     聞煥章居中站定,四方文武分列,各軍旌旗招展,聞煥章朗聲道: “咨而漢王,上書謙讓。

    朕竊為君二十三年,無德于天,無恩于民,天下蕩覆。

     今仰瞻仰天象,俯察民心,宋室之氣運既終,行運當屬炎漢。

     今有漢王于斯,承天意順民心,至德光昭,聲教被于四海,仁風散于八方,天之曆數,實在爾躬。

     昔堯舜有大功二十,而放勳禅以天下。

    大禹有疏導之功績,而重華禅以帝位。

     吾比之實無才無德,難為社稷主,又竊聞“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唐堯不私于厥子,而名播千古,吾實羨慕焉。

     今追踵堯舜之典,禅位于漢王,王其毋辭。

     願君隻順大禮,飨萬國以肅承天命!” 讀完诏書,劉備領命,登上帝位。

    随後受了群臣以及趙氏八般大禮,又拜祭了天地。

     随後劉備将安樂公印授予趙佶,趙佶複回安樂公府享清淨。

     劉備在百官陪同下,步入皇宮,登基坐殿。

    改國号為大漢,年号為章武元年,大赦天下。

     又诏令四方,令四方投奔歸順。

    随後又令地方安心生産,注重教化,嚴令禁止獻祥瑞。

     随後又調撥盧俊義率兵入京,發文書給在外四将軍,拓疆受降,并策應董平,嚴陣以待南方之軍。

     與此同時,在淮南路的董平先是接到了擇機而戰的诏令,又看到令上說其他三路策應。

    董平笑曰:“此四路乃是以我為首。

    ” 于是帶着本部五萬人馬,聯絡了其他三路,随後便一頭南下。

     大軍行走數日,這一天,尋了個平整之地駐紮。

     董平之軍,隻有不到萬人乃是漢軍老兵,其餘皆是宋朝地方降卒,董平為人好大喜功,因此每到一處,便就收攏降卒,又因有招兵令,也大肆擴招。

    其糧草供應,便是每到一處,就打開倉庫,一邊分與百姓,一邊資做軍饷。

     董平本就是個好勇的鬥将,加之這大軍紛繁複雜,雖有龔旺相助,但仍然統禦失度,每日裡被這大軍雜亂的事兒所累,因此行軍此處,便紮營調整安歇。

     大營駐紮定了,董平趕緊處理軍務,調整了各個隊伍之間的營寨,在降卒之上安排多個校尉、千夫長等職位便于溝通管理。

     忙了一日,已到傍晚,大軍方才安定下來,但是距離進退有序,為時尚早。

     董平在中軍帳裡揉着太陽穴,嘀咕道:“我為官已久,沒想到統禦大批人馬如此勞心乏神,前者我看主公統禦三軍,卻不似我這般手忙腳亂。

    ” 沉吟一會兒,正要休息,忽然有人來報,營門外有數人求見。

     董平道:“是何人要見我?” 帳下士卒道:“不知是何人,隻說是将軍故交,現在正在大帳門口等候。

    ” “潑才!怎的不問過我,就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