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太原王家
關燈
小
中
大
并州最大的世家,當屬太原王氏,家族中的成員世代擔任着州郡的重要官職,在當地影響很大,威望頗高。
家主王允今年已經五十多歲,雖然此時還是白身,但他的影響力很大。
年輕時期,就被介休名士郭泰稱為王佐之才。
郭泰的識人之名,可是與何颙、許劭齊名的。
何颙曾評價荀彧為王佐之才,由此可以看出王允的才能。
黃巾之亂時,王允任豫州刺史,他征辟荀爽、孔融等名士擔任從事,并招募兵馬,大破豫州的黃巾。
後與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共同受降數十萬黃巾軍。
但由于為人正直,看不慣張讓等宦官所為,被張讓迫害,多次下獄。
當時,若非大将軍何進,太尉袁隗,已故司徒楊賜等聯名向皇帝劉宏上書,保其性命,恐會被陷害緻死。
如今賦閑在家。
盡管現在王家沒有人在朝為官,但王家在太原,以至于并州依舊是名門望族。
前刺史張懿,現刺史丁原,都曾征辟王允任别駕從事,王允都以身體欠佳拒絕。
“父親,漁陽太守公孫續已經班師,兵馬現進入太原境内!”書房之中,王允的長子王蓋說道。
“文覆(王蓋的字),你以為,公孫續如何?”王允放下手中竹簡,問道。
“去年平定張舉張純叛亂,前後不到半年時間,今又不到三個月,便平定了白波谷郭太的叛亂,可謂良将!” “為父也曾帶兵打仗,公孫續豈止是一員良将,假以時日,我大漢必會再出一位帥才!” “父親說過,叛軍雖多,但隻是烏合之衆,為何對這公孫續……” 王蓋有些不明白,父親很少稱贊一個人,尤其是武将。
不知為何,對公孫續有這麼高的看法? “既然公孫續經過太原,那我們王家便盡一盡地主之誼!”王允沒有再探讨剛才的問題。
“孩兒這就出發,去請公孫太守!” “不!”王允搖了搖頭,“文覆,你籌備一千石糧食,為父親自去請!” “父親……”王蓋更不明白了。
一千石的糧食,對于他們王家來說,也算不了多少,可一個太守,一年的俸祿也隻有兩千石啊! 再者說,籌備糧食,那是朝廷的事,他們王家要盡地主之宜,頂多送個百石就可以了。
況且,父親還要親自去請。
“如今我大漢,十常侍專權,朝綱淩遲,各處叛軍揭竿而起,社稷危如累卵,如此結交公孫續,隻是為了大漢啊……” “孩兒明白了……” 王蓋有些明白,也有些不明白。
不過他對父親的命令,是無條件執行。
公孫續、趙雲、徐晃、田豫等,率領七千兵馬,兩千幽州鐵騎,進入太原之後不久,有兵士前來禀報,王允在前面迎接。
公孫續等人立刻來到前面,看見王允及一衆府中下人之後,也都下了馬。
對于王允,田豫、趙雲、徐晃等人,是非常敬佩的。
他那種不畏強權,忠貞剛烈,敢于和張讓等宦官相鬥的性格,在這個時代,是很受人尊重的。
而公孫續更知道,按照曆史的慣性,王允的輝煌還在後面。
十常侍被誅殺之後,王允才會真正進入到大漢朝堂,并成為重臣,有驚天動地的舉動。
隻可惜,權力讓一個智者雙眼被蒙蔽,最終毀于一旦。
家主王允今年已經五十多歲,雖然此時還是白身,但他的影響力很大。
年輕時期,就被介休名士郭泰稱為王佐之才。
郭泰的識人之名,可是與何颙、許劭齊名的。
何颙曾評價荀彧為王佐之才,由此可以看出王允的才能。
黃巾之亂時,王允任豫州刺史,他征辟荀爽、孔融等名士擔任從事,并招募兵馬,大破豫州的黃巾。
後與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共同受降數十萬黃巾軍。
但由于為人正直,看不慣張讓等宦官所為,被張讓迫害,多次下獄。
當時,若非大将軍何進,太尉袁隗,已故司徒楊賜等聯名向皇帝劉宏上書,保其性命,恐會被陷害緻死。
如今賦閑在家。
盡管現在王家沒有人在朝為官,但王家在太原,以至于并州依舊是名門望族。
前刺史張懿,現刺史丁原,都曾征辟王允任别駕從事,王允都以身體欠佳拒絕。
“父親,漁陽太守公孫續已經班師,兵馬現進入太原境内!”書房之中,王允的長子王蓋說道。
“文覆(王蓋的字),你以為,公孫續如何?”王允放下手中竹簡,問道。
“去年平定張舉張純叛亂,前後不到半年時間,今又不到三個月,便平定了白波谷郭太的叛亂,可謂良将!” “為父也曾帶兵打仗,公孫續豈止是一員良将,假以時日,我大漢必會再出一位帥才!” “父親說過,叛軍雖多,但隻是烏合之衆,為何對這公孫續……” 王蓋有些不明白,父親很少稱贊一個人,尤其是武将。
不知為何,對公孫續有這麼高的看法? “既然公孫續經過太原,那我們王家便盡一盡地主之誼!”王允沒有再探讨剛才的問題。
“孩兒這就出發,去請公孫太守!” “不!”王允搖了搖頭,“文覆,你籌備一千石糧食,為父親自去請!” “父親……”王蓋更不明白了。
一千石的糧食,對于他們王家來說,也算不了多少,可一個太守,一年的俸祿也隻有兩千石啊! 再者說,籌備糧食,那是朝廷的事,他們王家要盡地主之宜,頂多送個百石就可以了。
況且,父親還要親自去請。
“如今我大漢,十常侍專權,朝綱淩遲,各處叛軍揭竿而起,社稷危如累卵,如此結交公孫續,隻是為了大漢啊……” “孩兒明白了……” 王蓋有些明白,也有些不明白。
不過他對父親的命令,是無條件執行。
公孫續、趙雲、徐晃、田豫等,率領七千兵馬,兩千幽州鐵騎,進入太原之後不久,有兵士前來禀報,王允在前面迎接。
公孫續等人立刻來到前面,看見王允及一衆府中下人之後,也都下了馬。
對于王允,田豫、趙雲、徐晃等人,是非常敬佩的。
他那種不畏強權,忠貞剛烈,敢于和張讓等宦官相鬥的性格,在這個時代,是很受人尊重的。
而公孫續更知道,按照曆史的慣性,王允的輝煌還在後面。
十常侍被誅殺之後,王允才會真正進入到大漢朝堂,并成為重臣,有驚天動地的舉動。
隻可惜,權力讓一個智者雙眼被蒙蔽,最終毀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