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因地制宜

關燈
    楊雲帆說:“你放心吧,我有分寸。

    ” 大舅說:“我剛來這地兒,對許多事情不熟悉,兩眼一抹黑,手下也沒有太多可用的人,開展工作很難,所以我想找你這個本地人問一問,你覺得我應該從哪個方向着手?” 楊雲帆說:“大舅,你這是考我呢吧?您當了這麼些年幹部,這點事還用得着問我嗎?另外,你們上層的事我也不懂啊。

    ” 大舅說:“我不是問你上層的事,我隻是想知道,如果我想發展經濟,你認為我在哪一方面着手為好?你是做生意的,對經濟金融比較熟悉,而且又是本地人,所以我才問你。

    ” 楊雲帆反問道:“那你自己有什麼想法嗎?” 大舅說:“到這兩個月,我下去走訪了一番,本來我想借用南方的發展形式,但現在看來不太行,老工業基地轉型太難,人浮于事的事太多,一時間我也拿不定主意,該如何下手?” 楊雲帆說:“确實是這樣,咱們這地方相比南方現在已經落後了,大企業設備老化,人的思想比較僵化,創新能力不足,人才又留不住,想要轉型太難。

    ” “那你認為我該怎麼辦呢?” 楊雲帆說:“其實你不必糾結于此,不妨換個思路,如果你專注于整頓大型企業,它不是你一年兩年就能辦成的,或許你任期内都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成果,而且有可能費力不讨好。

    ” 大舅點點頭。

     楊雲帆繼續說:“我的想法是發展縣域經濟,現在社會發展很快,南方經濟迅速崛起,不止人才留不住,連勞動力也流失很多,現在農村剩下的都是年老體弱的,山林耕地都閑置下來,我們想的應該是,怎麼在這些土地上玩出花樣來?” 大舅聽了後問:“你想怎麼玩兒?” 楊雲帆說:“有句俗話叫船小好掉頭,大的咱們弄不動,咱們就一個縣一個縣的整,我舉個例子,比如我們縣,大部分都是山地,平時山上都是一些老林子,沒什麼大用,每家能出點柴火就不錯了。

    現在我号召大家種藥材,至少在我們那一帶,因為許多人種藥材,生活比以前富裕了,今年我想号召大家種植更多的藥材,未來有可能建立一個藥材培育基地,由我,提供技術,然後收購再向外賣出,這樣,留守人員,有了工作有了收入,我也能從中掙到錢,一舉兩得。

    ” 大舅點點頭說:“你這個想法不錯。

    ” 楊雲帆繼續說:“現在還隻是在我們鎮,未來我要發展到全縣,或者不隻是我,成規模之後,還會有其他的藥材商前來收購或者種植,那麼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我們是不是可以在當地就建起一個藥材批發市場,這樣也可以彙聚全國大量的藥材販子前來做生意?這樣人流有了,其他的生意,也能帶動起來了,而且我想把它打造成一個品牌,讓人們一提到藥材,就會想到我們縣城,如果真能做到這種程度,對縣裡的所有人都是一種财富。

    ” 大舅一拍大腿:“小帆,你這個主意真的很好,如果真按照你的想法做成了,那麼你們縣大有可為呀。

    那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