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源泉之始终
關燈
小
中
大
看到這裡,很多讀者可能心中有着很多個“為什麼”,感覺我這個作者創作的小說和别的小說都完全不同甚至與各個主流平台的創作的小說完全不同。
我與大部分小說作家一樣,多半是思考着利益的,确實在開始的時候也有着這樣的想法,但是個人比較懶,能支撐我的隻有那所謂的悲憤。
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怒之所為作也,我比不上聖賢,但是我在現在更新的慢,也不存在什麼利益了,多半是悲憤所驅使。
在個人形象塑造上,作者認為每一個人本質上都不是完全的、純粹的,終究是要走向毀滅的,社會也是。
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充滿着矛盾的組合體,都有着自己的感情,有着自己的心理。
你可以是一個壞好人,也可以是一個好壞人,所謂善惡,其實源于本身乃至全社會的評價,在高度發展的當今社會,已然變了“顔色”。
人之美,卻不知爾來曆之肮髒?何為善,何為惡? 若使觀今日之天下,人之始莫過于淫欲之放縱,故此為淫罪,人之初始,便有得罪。
然欲放縱欲望,亦或者欲繁衍後代,成其自身之淫罪。
有人“聖賢”,不行此罪,卻不知生來便行此罪。
若是求解于天地,隻怕難以捉摸,此當為後來者所思之大事件。
淫罪乃是一罪,其中包含黃、色等諸多事宜。
二罪當為桀罪,即兇戾之罪。
兇戾之罪何為? 當在今之兇于天下,破壞萬物,損失天地。
天地生于萬物,今人族乃此地,必然損失天地,諸如牛羊之肉,已然不必多言。
各類生物學之進步,無一不是某一生物之浩劫。
再言祖宗之故事,無一非茹毛飲血之徒,可有一人之祖生則披麗衣,福澤天地? 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
然則如今強弱分明,非一日之功。
無先人祖宗,無以得今日。
天地之間,可言無一物為一族,也可言皆為一族所有,當皆無罪也。
若強加罪責于人,為不智也。
若使強加于人,則可攻其食天地而不自知,啖萬物而不自明。
自我認知就是這樣,就好比人總是主觀地認為自己超越了前人,當然,我這裡指的是超越普通、大衆的前人。
所以,在主角的塑造上,我的人物形象一定是野蠻的,除了個别特例,本書所有的人物形象都會歸結于野蠻 在這滾滾曆史煙塵中,誰能逃出去?不過是一個曆史上的灰塵,誰能保證千百年後會是什麼樣子? 辛棄疾有詩雲:“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 時至今日,興亡多少事,确實如同那長江滾滾流。
可江水不過地利之産物,山勢變而左右,地勢改而去留。
是以,竊以為縱使長江不複滾滾流,萬萬古歲亦當悠悠,也當興亡。
人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種族,區區千百萬年之産物,知宇宙之浩瀚,自身之渺小,行其事者,可謂聖人也。
行聖人之道,就在本書的道,本書的道最終歸結于我曾經看到的一個時間觀點,不完全歸結于所謂的精神和力量。
主角最終會以一種奇特的方式死亡,也會以一直奇特的方式存活。
……… 回到本書,李克曾經偏激地想要殺死和他并沒有巨大沖突的蘇野,而蘇野最後又救了他。
在最後,李克反而去幫蘇野報了仇。
還有第一師尊無名,是他打暈主角的,後來也是自己能夠知道的,但是他也救了主角,那是對于主角是什麼? 有功無過,有過無功,這是一個人對于曆史人物片面理解,也是自身淺薄學識的表露。
對于一切的文化而言,都是曆史,過去千年是曆史,現在也是未來的曆史。
君子論迹不論心,每一個人都有私心,根本就是懶惰的、貪婪的、醜陋的、肮髒的,這對作者個人來說也是這樣,這就是人性。
對于無名這個矛盾的人,功大于過,最後李克選擇隻見功,不見仇,也為了無名報仇。
在現實中,就我所說,一個人,不論他是什麼人,這一輩子都不可能不犯錯,不可能永遠正确,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物對于每一個人的評判都不一樣。
因為正确本就不是某一個個體、國家乃至時期說了算,先從小正确來說。
遠說西方的戈爾巴喬夫,在他當年執政的時候,也未必不是一個為國家做出了貢獻的人。
(親手毀滅了自己那腐朽的政黨,當時的民衆可沒覺得他不好。
) 可現在看來,又有很多人因為自己的“面包”受到了影響,反而認為他當年或許是做錯了。
作者親曆十二個半小時工作制,然而隻有一份微薄的工資,需要工作兩三天才能勉強吃上一頓不錯的海底撈。
見微知着,可見貧富差距,貧富差距的懸殊,會導緻國家滅亡嗎? 其實我們的國家知道下面人開始鬧的原因,不要把統治者想的蠢啊,他們往往是社會曆史上最聰明的人,他們對于政治這方面了解太多了,他們有着無窮無盡的實操機會,他怎麼可能會不明白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實就是現在的社會主要矛盾,分配不均嘛。
對于上面的問題,我不知道會不會滅亡,但我知道在曆史上每一個盛世,永遠都會打着人人平等的旗号。
東西方哲學家都有一個觀點,那就是人們一直有一個樸素信仰--平等。
這是很恐怖的東西,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是很不符合統治者利益的。
所以看三國時期,不能什麼都說諸葛丞相好。
所以對于諸葛亮的評價,是一個很矛盾的人。
在他活着的時候,為了北伐,犧牲了很多人的利益,那是真的做到了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那是平等地剝削整個蜀國的民衆。
而在他自己過得怎麼樣呢?過得也不好,去世的時候隻有薄田五十畝和八百畝桑樹林。
這個好像很多,但是,要橫縱對比,當時沒有任何一個官員能夠像蜀國的官員那樣節儉,那樣一心。
在中國曆史上,除了那些失敗者,很少有一個國家的丞相遺産隻有這麼一點。
民衆有怨言,但是看到丞相都這樣了,你也不能說什麼,丞相也就是一個富一點點的平民了。
到丞相去世的時候,劉禅開始了搞土木,開始了享樂,那就不行,百姓就開始了怨言,但是劉禅這個人,從帝王的角度來看,曆史上比他奢靡的皇帝多了去了,他已經很不錯了。
但是就是不行,先前平等的思想在丞相時期就廣為流傳了,那後來人們就開始紀念丞相了。
說近的,毛時期,那個時代确實很窮,甚至有着人吃樹皮的傳言,這在我們這個年紀來看,已經無法得到真正的曆史真實。
但是,我根據中國這個所謂的偉大曆史來看,吃樹皮之類的生存應該是老傳統了。
根據各種曆史的考證,我們可以确定的是我們現在的生活,确确實實地超越了曾經有記載的曆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那為什麼你還感覺不滿呢? 接下來的,大概就相當于丞相去世後的劉禅時期了,開始了奢靡,而且速度很快,再加上品類豐富,嚴重地讓每一個人感受到了不平等,所以現在的、以前的社會對于富人,多半還是有着自己的怨言的。
你說知識,就好比天命一樣抽象,就無異于把有錢的人都比做天上的星星,注定了就是要有錢,那大部分底層人就注定了窮兇極惡、窮困潦倒? 在社會财富極大富裕的今天,後天的培養反而變得更為重要,但是人的一生到底是有限的,知識的獲取也絕對是有限的,絕對沒有成千萬倍的差距。
同時,我不認為人可以完全用知識來衡量财富,不然的話有些“人才”恐怕和一些老百姓一樣窮困潦倒。
主角不會有着超乎一切人的認知水平,相反,很普通,很多時候,隻是有力量去解決事情。
而在他的心中,對于平等這個觀念,始終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因為主角就是既得利益者,縱觀所有的小說,這都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為了符合人類大體的美好訴求,會稍微偏向平等一點,但更多的,也存在着真實的壓迫,他不會去改變。
……… 平等的思想早就是人的樸素願望。
中西方曆史上,有很多人認為外國曆史沒有我們先進的快,特别是迷信的時期,也就是秦王朝的開端,對比西方是早了很多的,甚至說五六百年的也有。
但是實際上,這個東西經不起推敲,東西方在近代以前封建的曆史我認為本質上和奴隸社會的差距就是那個微薄的小小蛋糕能夠落到下面了。
國外學者也會辯證法,他和你辯啊?他也覺得你大秦那樣的律法,也沒把人當人看,就是奴隸社會,怎麼樣? 包括中國古代王朝,一直到清代以來,人民一個是擔負徭役,免費打工,一個是擔負賦稅,這是不可避免的。
真說起來,哪有什麼明确地劃分? 所以古代的一切都是不值得歌頌的,李世民那個“仁君”在魏征上奏疏要他體恤民力的時候,他還說了一句要是不征發民力,那民衆就會清閑,那不行啊,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平等地厭惡迷信時期的任何一位君王。
而在如今,在我們的偉大國家,是沒有階級的。
同時,也就是沒有階級,所以工人罷工是我們國家不可能出現的事情,如果你罷工了,你就是違法。
但是你要是獨自走到工廠,走進人民群衆,成為人民群衆,你就不那麼覺得了,反而覺得很多東西是在搞笑,脫離了現實。
就如蘇聯,其就是打出“自由”二字,變了國家。
短期以來,不可能有人能有那個實力和威信,打出資本主義的旗号。
而所謂的資和社提出的各種美好的,所謂的自由發展,平等互助,在李克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
為什麼?因為這個大世界就是競争的,一個人覺得一切都是平等的,那他多半是上層人。
主角是一個諸葛丞相似的人物,半獨裁統治,卻做不到如毛一樣的生活,他自私也好,貪婪也罷,對于那些敵人的滅絕殘忍,他是不會感覺到任何的痛苦的,也不會有着任何的壓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 我相信,人民的認知程度不同,這是一個層次,人民的生存環境、薪資待遇不同,這是又一個層次。
故而,在現實之中,其實沒有人認為萬物皆一樣,小至人類,大到宇宙,任何事、物其實都存在着差異,沒有絕對的公平。
在當今,我反而認為社會主義其實就是一個美好的理想,對于偉大的社會主義社會的要求,我們其實沒有達到。
國家現在勉強說着自己的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我覺得沒有任何問題,甚至在一些方面有所誇大其詞。
其存在着巨大的漏洞,我想馬克思先生和恩格斯先生當年也沒有想到他之後居然會有人拼了命的找工作,為了一份微薄的薪資,要用盡各種的手段。
所以,竊以為它這個理想必須要無數個人去填,因為它設想每一個都不會存在着利益的沖突,所以才能延續下去。
同時,我們以史為鑒,以當下為鑒。
要是有着那樣美好的生存環境,我們又會繼續繁衍後代,資源就更加稀缺,矛盾加劇,沖突升級,還是走向了毀滅。
要是環境不好,少了一代,少了那些牛馬,我們的發展好像又慢了下來,人口逐漸減少,最後人人都不願生育,這又是一個毀滅之道。
“形勢”變了,我們的心變了,這個美好的理想沒變,但根本上難以為繼,或許已經有着一些人正在尋找出路。
五百年後,某位毛性英雄或許不再是中國的開國功勳,而是上一個國家的開國功勳。
那個時候,會有人再贊譽他嗎?或許會吧。
看到每一個政治老師都在避諱某個十年階段的曆史,這讓我反而對這個時期的曆史有了臆測。
現今想來,一個人怎麼會沒有問題? 而其感情不專一,就不能用現代的眼光來看,要把我們帶入到那個時代,才能明白一些事情。
他可是為了我們的生活在拼搏啊,竊以為其之一生,前超數千年之古人,後勝萬古之來者。
李克不斷地拼搏,為的不是什麼名,也是名,一切人的一切行為,歸根到底都是對自己願景的一種表達,他就是一個小人物,不過想變得更加強罷了。
形勢變了,他也在思索,雖然最終放棄了,那是生命的自然毀滅,是個人無法逆反的,當然,第二卷新種族才會登場,想要等到新種族大放異彩,需要的時間絕對是很長的。
感情方面,主角可以說十分随緣,我想這也是現今大多數人的想法,符合時代特征。
……… 矛盾在充斥着四方,從未停止。
一切逆矛盾的行為都隻能是昙花一現,而我現在正在享受着部分美好,自然要努力維護美好,争取促進美好。
作者自認為也是淺陋地了解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其中确實蘊含着巨大的智慧。
但是作者又不完全認同馬克思主義,認為其中的部分思想和作者的世界觀有所不同。
先從世界起源來說,他認為世界的本源/起源是物質。
按照作者的理解,這就是說得好聽點的說法,畢竟中國人總是能擁有着詞語去美化各種事物。
依我之拙見,物質,什麼是物質?就像我之前所說的,人是物質,動物是物質,微生物是物質,一切的一切都是單物質或者是各種物質組成的物質體。
那換句話來說,也就是說我們和小貓小狗沒有本質區别,和蒼蠅蚊子沒有區别,和螞蟻屎殼郎沒有區别,隻不過是我們的排列組合有所不同。
這一點,又有幾個人承認呢? 如果承認,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對我們的同族痛下殺手? 甚至那些土地,為什麼要受到人類的耕種?它們同意了嗎?他們想嗎? 顯然這在我們的心中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或者說這和我們種族是相互排斥的。
人就是人,其他就是其他,于種族而言,你對他們就是惡人,無法改變。
種族之間巨大的差距和隔閡,所以才會有幾千年的神化色彩,竊以為說為物質完全沒有問題(因為這玩意包含了一切,能有問題就怪了)。
隻是對于我們種族而言,對于人類而言,沒有必要。
另一方面,據恩格斯先生在《自然辯證法》的思想,我們知道了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别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
我認為恩格斯先生終究是沒有完全走出了自己的人類社會。
依據當今的知識,有些動物,如烏鴉、大象等,又能夠簡單地制作并使用工具。
在這個問題出現的同時,我們知道通過恩格斯先生知道“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的體質、大腦以及社會行為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最終形成了現代人類的各種特征?。
” 那麼,腦是人類獨有的嗎?顯然,有些動物都有着腦,不過沒有人類發達罷了。
那換一句話說,愛因斯坦,他的大腦和我們不一樣,那我們如果能在他面前,他能不能覺得我們是那些飛禽走獸呢? 顯然不能,有人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簡單來說,每個人都會體恤他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不,那是你覺得他先是一個人,你的同類,然後才會共情,也不是要體恤幫助别人。
隻是在心中想了一下:“我去,這個人怎麼過得這麼慘,這不是人,你應該有個人樣。
” 所以,幫助了他人,其實是幫助同族,幫助自己認知中的同類人,而不是自己所擁有那種愛心。
或許是作為群體動物的幫助,或許是心生憐憫,但不應該有愛心,因為有愛心的人無法在任何一個階級社會生存,必然走向毀滅一條道路。
為什麼?去醫院、法院、民營企業看看,每每看到一個普通人那種無力的感受。
看看蘭世立的一生,心中總是不平的,一切人在權力面前都是虛妄,都是假的,如同空氣一樣,不需要任何的付出,随意取用。
所以,我塑造了一個李克的人物形象,他的前世是一個很痛苦的人物,他是一個充滿悲情的人物,他是飽含冤情的,是朱令和蘭世立二人的綜合。
(這是必須的,為什麼呢?沒有經曆過巨大的創傷,很難艱苦奮鬥,很難為了所謂的道,去争一個頭破血流。
) 在主角獲得了面闆的時候,他就注定不是普通人,神啟在他小時候養育了他,無名的收徒、蘇野的獻祭…關鍵時候的各種事情,都是天道布局的一部分,在第二卷,天道才會和他的羁絆真正地脫離。
……… 有人剝削他人其實也不足為奇了,剝削他人最根本的要件就是放下自己對于被剝削者的同情。
或者說,不認為剝削者與自身出于同一生命層次,在他們的眼中,他是人,你隻不過是一個名義人罷了。
站在大衆的角度上看,他們這些剝削者是不把自己當人看。
他們的角度看,就是不把大衆當人看,這就是矛盾。
但都有相同的一點他們總喜歡從自己出發,不喜歡把自己不當人看。
而傳統的概念中,什麼是人? 早在很久以前,我們有華夷之分,因為服飾;也有各個地區的劃分,因為語言。
到了現代,我們對于種族的劃分已經很難再去解釋了。
因為此時此刻,你也不能保證你是一個純正的漢人,自秦以來,到現在,較純正的漢人在我們國家已經可以說得上是稀有物種。
所以現在更多以語言、國籍、膚色等來分割種族。
但是我們卻一緻認為外人也是人,都是人族,一個種族,有着幾十億的巨大種族。
這不能說錯,畢竟構造上已經極其相似了,可心中的隔閡遠遠超過了這些事情,可能這就是局限性,我對于一些事情也略微存在一些偏激的看法,如日本,如黑人。
但有沒有想過,在這個巨大的種族共同體面前,必然造成巨大的矛盾,内部必然出現各種奇異的現象。
怎麼辦?讓一部分人徹底消失,退出舞台,讓一部分人留下來。
當然,那些天天關心大明星、大網紅的身體的窮人,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産物。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見怪不怪,反生存的事情在我們這個時代不稀奇了。
當然,這也讓我感到危急。
) 還是那句話,逆自然存在的,顯然都是要最先被淘汰的人類。
如果整個社會都變成了那樣,那麼社會就已經到了窮途末路。
對于這種現象,作者實在是想用正常人的思想去理解,但有句話說得好,我要是還以正常人的眼光去看他們,那他們不是白幹那些事情了? 歸根到底,都是反人類的,隻是所謂的盛行一時,根子是爛的東西,再怎麼樣也不可能興盛。
……… 我很厭惡女權,因為她們總是“積極的”,“美好的”。
她們好像認為人類自從誕生以來,每一位女性都收到了壓迫、謾罵甚至是侮辱而現在,在這個“文明”的社會,又跳出來了。
為什麼? 朱令的兇手到現在還未伏法,蘭世立在海外都能被輕易逮捕回國,然後過個幾年無罪釋放,難道甚至不如大清朝,還能和邦交商量一下制裁一下秋瑾、國父等人? 我可以肯定,女權主義者說的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是她們做的事情卻是毫無道理的。
舊社會女性作為新生命的載體,她們孕育了新生命,也就是這個所謂新時代的男性和女性。
那是不是有存在着剝削、壓迫女性的行為呢? 顯然是存在的,也很多,在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大部分時期,舊社會的女性是沒有權力的。
那正是遭到了那些所謂的男性玷污的,那些愚昧無知的女性孕育了她們。
從這一點上看,男女先天是平等的,他們本質上就是肮髒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肮髒的,所以我反對女權中的女性善良,女性天生純潔,女性是最好的。
她們借用舊時代女性的名義,來維護自己的權利,這顯然是不對的。
作為一個比較喜歡曆史的人,你應該知道,權力要對他的來源負責。
也就是說,在這個權力來源基本上都是從過去打天下出來的國度,女性不可能,也永遠實現不了上層的平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取得不了上層的平等,打不過強的,厲害的,就去欺負弱小的,這是懦弱無能。
我認為,真正的女權主義者,應該用她們實力征服所謂的男權,真正地取得政權,取得一個屬于自己的國度,并且好好地治理。
然後再團結一切女性,取得全世界的女性權力。
而不是壓榨底層男性,并且和上層同流合污。
當然了,同流合污是高看他們的說法,大多數女權主義,不關心國家,不關心政治,隻知道喊兩聲口号,然後将一切的罪責甩給現實中遇到的男性,這樣的人類曆程上的殘次品顯然沒有資格和高層同流合污的資格。
至于她們的叫嚣,這無疑是烏鴉叫個不停,想要證明自己是白色的,當然,極端男權主義也是一樣的。
至于女權為什麼不加極端,存不存在歧視問題,我隻是因為現在的女權就已經足夠極端才這麼說的。
烏鴉确實有存在白色的可能,但我隻能說絕對沒有普适性。
黑色想要變成白色的烏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她的基因就是黑色。
就算她不承認祖先做的一切事情,她也是黑色的,她的基因,決定了她注定不可能是白色的。
我多次承認自己的肮髒,作為一個戰天鬥地生活下來的種族,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我們奴役、屠殺了很多種族,也對很多種族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應當承認的。
不承認自己、這個種族的肮髒,就如同放棄了這個世界人族的曆史,所以一個殘暴的種族最終還是會被滅亡的,隻是時間問題。
一切現在存在的,終究是要被毀滅的嘛,我們人族,也高大不到哪裡去,都是種族。
世界的發展既然創造出了這麼多的玩樂,擠占了百姓的時間。
再搭配上女性權力無法上升到最高,一心下沉,強的惹不起,還惹不起你了? 抱着這樣的心态,普通男性作為“舊貴族”,越來越不願意忍受女權的壓迫的雙向奔赴,造成了現在的“優秀”局面,這是大勢所趨。
人類社會已經開始走了下坡路,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我想是從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的,這是繁榮的時期,或許也是人類最後的狂歡。
我想肯定有很多人一直在思考能夠找到對未來社會發展的希望,這是時代的大命題,也是這個偉大時代的未來主題。
我想,随着未來娛樂設施的進一步完善,人們不再認為性欲是最好的玩樂方式,那個時候,人族就應該滅亡了。
再說一說其實種族歧視是很小醜的行為,但是我作為“舊貴族”中的一員,多少就是看不慣國家
我與大部分小說作家一樣,多半是思考着利益的,确實在開始的時候也有着這樣的想法,但是個人比較懶,能支撐我的隻有那所謂的悲憤。
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怒之所為作也,我比不上聖賢,但是我在現在更新的慢,也不存在什麼利益了,多半是悲憤所驅使。
在個人形象塑造上,作者認為每一個人本質上都不是完全的、純粹的,終究是要走向毀滅的,社會也是。
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充滿着矛盾的組合體,都有着自己的感情,有着自己的心理。
你可以是一個壞好人,也可以是一個好壞人,所謂善惡,其實源于本身乃至全社會的評價,在高度發展的當今社會,已然變了“顔色”。
人之美,卻不知爾來曆之肮髒?何為善,何為惡? 若使觀今日之天下,人之始莫過于淫欲之放縱,故此為淫罪,人之初始,便有得罪。
然欲放縱欲望,亦或者欲繁衍後代,成其自身之淫罪。
有人“聖賢”,不行此罪,卻不知生來便行此罪。
若是求解于天地,隻怕難以捉摸,此當為後來者所思之大事件。
淫罪乃是一罪,其中包含黃、色等諸多事宜。
二罪當為桀罪,即兇戾之罪。
兇戾之罪何為? 當在今之兇于天下,破壞萬物,損失天地。
天地生于萬物,今人族乃此地,必然損失天地,諸如牛羊之肉,已然不必多言。
各類生物學之進步,無一不是某一生物之浩劫。
再言祖宗之故事,無一非茹毛飲血之徒,可有一人之祖生則披麗衣,福澤天地? 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
然則如今強弱分明,非一日之功。
無先人祖宗,無以得今日。
天地之間,可言無一物為一族,也可言皆為一族所有,當皆無罪也。
若強加罪責于人,為不智也。
若使強加于人,則可攻其食天地而不自知,啖萬物而不自明。
自我認知就是這樣,就好比人總是主觀地認為自己超越了前人,當然,我這裡指的是超越普通、大衆的前人。
所以,在主角的塑造上,我的人物形象一定是野蠻的,除了個别特例,本書所有的人物形象都會歸結于野蠻 在這滾滾曆史煙塵中,誰能逃出去?不過是一個曆史上的灰塵,誰能保證千百年後會是什麼樣子? 辛棄疾有詩雲:“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 時至今日,興亡多少事,确實如同那長江滾滾流。
可江水不過地利之産物,山勢變而左右,地勢改而去留。
是以,竊以為縱使長江不複滾滾流,萬萬古歲亦當悠悠,也當興亡。
人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種族,區區千百萬年之産物,知宇宙之浩瀚,自身之渺小,行其事者,可謂聖人也。
行聖人之道,就在本書的道,本書的道最終歸結于我曾經看到的一個時間觀點,不完全歸結于所謂的精神和力量。
主角最終會以一種奇特的方式死亡,也會以一直奇特的方式存活。
……… 回到本書,李克曾經偏激地想要殺死和他并沒有巨大沖突的蘇野,而蘇野最後又救了他。
在最後,李克反而去幫蘇野報了仇。
還有第一師尊無名,是他打暈主角的,後來也是自己能夠知道的,但是他也救了主角,那是對于主角是什麼? 有功無過,有過無功,這是一個人對于曆史人物片面理解,也是自身淺薄學識的表露。
對于一切的文化而言,都是曆史,過去千年是曆史,現在也是未來的曆史。
君子論迹不論心,每一個人都有私心,根本就是懶惰的、貪婪的、醜陋的、肮髒的,這對作者個人來說也是這樣,這就是人性。
對于無名這個矛盾的人,功大于過,最後李克選擇隻見功,不見仇,也為了無名報仇。
在現實中,就我所說,一個人,不論他是什麼人,這一輩子都不可能不犯錯,不可能永遠正确,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物對于每一個人的評判都不一樣。
因為正确本就不是某一個個體、國家乃至時期說了算,先從小正确來說。
遠說西方的戈爾巴喬夫,在他當年執政的時候,也未必不是一個為國家做出了貢獻的人。
(親手毀滅了自己那腐朽的政黨,當時的民衆可沒覺得他不好。
) 可現在看來,又有很多人因為自己的“面包”受到了影響,反而認為他當年或許是做錯了。
作者親曆十二個半小時工作制,然而隻有一份微薄的工資,需要工作兩三天才能勉強吃上一頓不錯的海底撈。
見微知着,可見貧富差距,貧富差距的懸殊,會導緻國家滅亡嗎? 其實我們的國家知道下面人開始鬧的原因,不要把統治者想的蠢啊,他們往往是社會曆史上最聰明的人,他們對于政治這方面了解太多了,他們有着無窮無盡的實操機會,他怎麼可能會不明白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實就是現在的社會主要矛盾,分配不均嘛。
對于上面的問題,我不知道會不會滅亡,但我知道在曆史上每一個盛世,永遠都會打着人人平等的旗号。
東西方哲學家都有一個觀點,那就是人們一直有一個樸素信仰--平等。
這是很恐怖的東西,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是很不符合統治者利益的。
所以看三國時期,不能什麼都說諸葛丞相好。
所以對于諸葛亮的評價,是一個很矛盾的人。
在他活着的時候,為了北伐,犧牲了很多人的利益,那是真的做到了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那是平等地剝削整個蜀國的民衆。
而在他自己過得怎麼樣呢?過得也不好,去世的時候隻有薄田五十畝和八百畝桑樹林。
這個好像很多,但是,要橫縱對比,當時沒有任何一個官員能夠像蜀國的官員那樣節儉,那樣一心。
在中國曆史上,除了那些失敗者,很少有一個國家的丞相遺産隻有這麼一點。
民衆有怨言,但是看到丞相都這樣了,你也不能說什麼,丞相也就是一個富一點點的平民了。
到丞相去世的時候,劉禅開始了搞土木,開始了享樂,那就不行,百姓就開始了怨言,但是劉禅這個人,從帝王的角度來看,曆史上比他奢靡的皇帝多了去了,他已經很不錯了。
但是就是不行,先前平等的思想在丞相時期就廣為流傳了,那後來人們就開始紀念丞相了。
說近的,毛時期,那個時代确實很窮,甚至有着人吃樹皮的傳言,這在我們這個年紀來看,已經無法得到真正的曆史真實。
但是,我根據中國這個所謂的偉大曆史來看,吃樹皮之類的生存應該是老傳統了。
根據各種曆史的考證,我們可以确定的是我們現在的生活,确确實實地超越了曾經有記載的曆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那為什麼你還感覺不滿呢? 接下來的,大概就相當于丞相去世後的劉禅時期了,開始了奢靡,而且速度很快,再加上品類豐富,嚴重地讓每一個人感受到了不平等,所以現在的、以前的社會對于富人,多半還是有着自己的怨言的。
你說知識,就好比天命一樣抽象,就無異于把有錢的人都比做天上的星星,注定了就是要有錢,那大部分底層人就注定了窮兇極惡、窮困潦倒? 在社會财富極大富裕的今天,後天的培養反而變得更為重要,但是人的一生到底是有限的,知識的獲取也絕對是有限的,絕對沒有成千萬倍的差距。
同時,我不認為人可以完全用知識來衡量财富,不然的話有些“人才”恐怕和一些老百姓一樣窮困潦倒。
主角不會有着超乎一切人的認知水平,相反,很普通,很多時候,隻是有力量去解決事情。
而在他的心中,對于平等這個觀念,始終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因為主角就是既得利益者,縱觀所有的小說,這都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為了符合人類大體的美好訴求,會稍微偏向平等一點,但更多的,也存在着真實的壓迫,他不會去改變。
……… 平等的思想早就是人的樸素願望。
中西方曆史上,有很多人認為外國曆史沒有我們先進的快,特别是迷信的時期,也就是秦王朝的開端,對比西方是早了很多的,甚至說五六百年的也有。
但是實際上,這個東西經不起推敲,東西方在近代以前封建的曆史我認為本質上和奴隸社會的差距就是那個微薄的小小蛋糕能夠落到下面了。
國外學者也會辯證法,他和你辯啊?他也覺得你大秦那樣的律法,也沒把人當人看,就是奴隸社會,怎麼樣? 包括中國古代王朝,一直到清代以來,人民一個是擔負徭役,免費打工,一個是擔負賦稅,這是不可避免的。
真說起來,哪有什麼明确地劃分? 所以古代的一切都是不值得歌頌的,李世民那個“仁君”在魏征上奏疏要他體恤民力的時候,他還說了一句要是不征發民力,那民衆就會清閑,那不行啊,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平等地厭惡迷信時期的任何一位君王。
而在如今,在我們的偉大國家,是沒有階級的。
同時,也就是沒有階級,所以工人罷工是我們國家不可能出現的事情,如果你罷工了,你就是違法。
但是你要是獨自走到工廠,走進人民群衆,成為人民群衆,你就不那麼覺得了,反而覺得很多東西是在搞笑,脫離了現實。
就如蘇聯,其就是打出“自由”二字,變了國家。
短期以來,不可能有人能有那個實力和威信,打出資本主義的旗号。
而所謂的資和社提出的各種美好的,所謂的自由發展,平等互助,在李克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
為什麼?因為這個大世界就是競争的,一個人覺得一切都是平等的,那他多半是上層人。
主角是一個諸葛丞相似的人物,半獨裁統治,卻做不到如毛一樣的生活,他自私也好,貪婪也罷,對于那些敵人的滅絕殘忍,他是不會感覺到任何的痛苦的,也不會有着任何的壓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 我相信,人民的認知程度不同,這是一個層次,人民的生存環境、薪資待遇不同,這是又一個層次。
故而,在現實之中,其實沒有人認為萬物皆一樣,小至人類,大到宇宙,任何事、物其實都存在着差異,沒有絕對的公平。
在當今,我反而認為社會主義其實就是一個美好的理想,對于偉大的社會主義社會的要求,我們其實沒有達到。
國家現在勉強說着自己的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我覺得沒有任何問題,甚至在一些方面有所誇大其詞。
其存在着巨大的漏洞,我想馬克思先生和恩格斯先生當年也沒有想到他之後居然會有人拼了命的找工作,為了一份微薄的薪資,要用盡各種的手段。
所以,竊以為它這個理想必須要無數個人去填,因為它設想每一個都不會存在着利益的沖突,所以才能延續下去。
同時,我們以史為鑒,以當下為鑒。
要是有着那樣美好的生存環境,我們又會繼續繁衍後代,資源就更加稀缺,矛盾加劇,沖突升級,還是走向了毀滅。
要是環境不好,少了一代,少了那些牛馬,我們的發展好像又慢了下來,人口逐漸減少,最後人人都不願生育,這又是一個毀滅之道。
“形勢”變了,我們的心變了,這個美好的理想沒變,但根本上難以為繼,或許已經有着一些人正在尋找出路。
五百年後,某位毛性英雄或許不再是中國的開國功勳,而是上一個國家的開國功勳。
那個時候,會有人再贊譽他嗎?或許會吧。
看到每一個政治老師都在避諱某個十年階段的曆史,這讓我反而對這個時期的曆史有了臆測。
現今想來,一個人怎麼會沒有問題? 而其感情不專一,就不能用現代的眼光來看,要把我們帶入到那個時代,才能明白一些事情。
他可是為了我們的生活在拼搏啊,竊以為其之一生,前超數千年之古人,後勝萬古之來者。
李克不斷地拼搏,為的不是什麼名,也是名,一切人的一切行為,歸根到底都是對自己願景的一種表達,他就是一個小人物,不過想變得更加強罷了。
形勢變了,他也在思索,雖然最終放棄了,那是生命的自然毀滅,是個人無法逆反的,當然,第二卷新種族才會登場,想要等到新種族大放異彩,需要的時間絕對是很長的。
感情方面,主角可以說十分随緣,我想這也是現今大多數人的想法,符合時代特征。
……… 矛盾在充斥着四方,從未停止。
一切逆矛盾的行為都隻能是昙花一現,而我現在正在享受着部分美好,自然要努力維護美好,争取促進美好。
作者自認為也是淺陋地了解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其中确實蘊含着巨大的智慧。
但是作者又不完全認同馬克思主義,認為其中的部分思想和作者的世界觀有所不同。
先從世界起源來說,他認為世界的本源/起源是物質。
按照作者的理解,這就是說得好聽點的說法,畢竟中國人總是能擁有着詞語去美化各種事物。
依我之拙見,物質,什麼是物質?就像我之前所說的,人是物質,動物是物質,微生物是物質,一切的一切都是單物質或者是各種物質組成的物質體。
那換句話來說,也就是說我們和小貓小狗沒有本質區别,和蒼蠅蚊子沒有區别,和螞蟻屎殼郎沒有區别,隻不過是我們的排列組合有所不同。
這一點,又有幾個人承認呢? 如果承認,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對我們的同族痛下殺手? 甚至那些土地,為什麼要受到人類的耕種?它們同意了嗎?他們想嗎? 顯然這在我們的心中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或者說這和我們種族是相互排斥的。
人就是人,其他就是其他,于種族而言,你對他們就是惡人,無法改變。
種族之間巨大的差距和隔閡,所以才會有幾千年的神化色彩,竊以為說為物質完全沒有問題(因為這玩意包含了一切,能有問題就怪了)。
隻是對于我們種族而言,對于人類而言,沒有必要。
另一方面,據恩格斯先生在《自然辯證法》的思想,我們知道了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别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
我認為恩格斯先生終究是沒有完全走出了自己的人類社會。
依據當今的知識,有些動物,如烏鴉、大象等,又能夠簡單地制作并使用工具。
在這個問題出現的同時,我們知道通過恩格斯先生知道“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的體質、大腦以及社會行為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最終形成了現代人類的各種特征?。
” 那麼,腦是人類獨有的嗎?顯然,有些動物都有着腦,不過沒有人類發達罷了。
那換一句話說,愛因斯坦,他的大腦和我們不一樣,那我們如果能在他面前,他能不能覺得我們是那些飛禽走獸呢? 顯然不能,有人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簡單來說,每個人都會體恤他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不,那是你覺得他先是一個人,你的同類,然後才會共情,也不是要體恤幫助别人。
隻是在心中想了一下:“我去,這個人怎麼過得這麼慘,這不是人,你應該有個人樣。
” 所以,幫助了他人,其實是幫助同族,幫助自己認知中的同類人,而不是自己所擁有那種愛心。
或許是作為群體動物的幫助,或許是心生憐憫,但不應該有愛心,因為有愛心的人無法在任何一個階級社會生存,必然走向毀滅一條道路。
為什麼?去醫院、法院、民營企業看看,每每看到一個普通人那種無力的感受。
看看蘭世立的一生,心中總是不平的,一切人在權力面前都是虛妄,都是假的,如同空氣一樣,不需要任何的付出,随意取用。
所以,我塑造了一個李克的人物形象,他的前世是一個很痛苦的人物,他是一個充滿悲情的人物,他是飽含冤情的,是朱令和蘭世立二人的綜合。
(這是必須的,為什麼呢?沒有經曆過巨大的創傷,很難艱苦奮鬥,很難為了所謂的道,去争一個頭破血流。
) 在主角獲得了面闆的時候,他就注定不是普通人,神啟在他小時候養育了他,無名的收徒、蘇野的獻祭…關鍵時候的各種事情,都是天道布局的一部分,在第二卷,天道才會和他的羁絆真正地脫離。
……… 有人剝削他人其實也不足為奇了,剝削他人最根本的要件就是放下自己對于被剝削者的同情。
或者說,不認為剝削者與自身出于同一生命層次,在他們的眼中,他是人,你隻不過是一個名義人罷了。
站在大衆的角度上看,他們這些剝削者是不把自己當人看。
他們的角度看,就是不把大衆當人看,這就是矛盾。
但都有相同的一點他們總喜歡從自己出發,不喜歡把自己不當人看。
而傳統的概念中,什麼是人? 早在很久以前,我們有華夷之分,因為服飾;也有各個地區的劃分,因為語言。
到了現代,我們對于種族的劃分已經很難再去解釋了。
因為此時此刻,你也不能保證你是一個純正的漢人,自秦以來,到現在,較純正的漢人在我們國家已經可以說得上是稀有物種。
所以現在更多以語言、國籍、膚色等來分割種族。
但是我們卻一緻認為外人也是人,都是人族,一個種族,有着幾十億的巨大種族。
這不能說錯,畢竟構造上已經極其相似了,可心中的隔閡遠遠超過了這些事情,可能這就是局限性,我對于一些事情也略微存在一些偏激的看法,如日本,如黑人。
但有沒有想過,在這個巨大的種族共同體面前,必然造成巨大的矛盾,内部必然出現各種奇異的現象。
怎麼辦?讓一部分人徹底消失,退出舞台,讓一部分人留下來。
當然,那些天天關心大明星、大網紅的身體的窮人,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産物。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見怪不怪,反生存的事情在我們這個時代不稀奇了。
當然,這也讓我感到危急。
) 還是那句話,逆自然存在的,顯然都是要最先被淘汰的人類。
如果整個社會都變成了那樣,那麼社會就已經到了窮途末路。
對于這種現象,作者實在是想用正常人的思想去理解,但有句話說得好,我要是還以正常人的眼光去看他們,那他們不是白幹那些事情了? 歸根到底,都是反人類的,隻是所謂的盛行一時,根子是爛的東西,再怎麼樣也不可能興盛。
……… 我很厭惡女權,因為她們總是“積極的”,“美好的”。
她們好像認為人類自從誕生以來,每一位女性都收到了壓迫、謾罵甚至是侮辱而現在,在這個“文明”的社會,又跳出來了。
為什麼? 朱令的兇手到現在還未伏法,蘭世立在海外都能被輕易逮捕回國,然後過個幾年無罪釋放,難道甚至不如大清朝,還能和邦交商量一下制裁一下秋瑾、國父等人? 我可以肯定,女權主義者說的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是她們做的事情卻是毫無道理的。
舊社會女性作為新生命的載體,她們孕育了新生命,也就是這個所謂新時代的男性和女性。
那是不是有存在着剝削、壓迫女性的行為呢? 顯然是存在的,也很多,在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大部分時期,舊社會的女性是沒有權力的。
那正是遭到了那些所謂的男性玷污的,那些愚昧無知的女性孕育了她們。
從這一點上看,男女先天是平等的,他們本質上就是肮髒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肮髒的,所以我反對女權中的女性善良,女性天生純潔,女性是最好的。
她們借用舊時代女性的名義,來維護自己的權利,這顯然是不對的。
作為一個比較喜歡曆史的人,你應該知道,權力要對他的來源負責。
也就是說,在這個權力來源基本上都是從過去打天下出來的國度,女性不可能,也永遠實現不了上層的平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取得不了上層的平等,打不過強的,厲害的,就去欺負弱小的,這是懦弱無能。
我認為,真正的女權主義者,應該用她們實力征服所謂的男權,真正地取得政權,取得一個屬于自己的國度,并且好好地治理。
然後再團結一切女性,取得全世界的女性權力。
而不是壓榨底層男性,并且和上層同流合污。
當然了,同流合污是高看他們的說法,大多數女權主義,不關心國家,不關心政治,隻知道喊兩聲口号,然後将一切的罪責甩給現實中遇到的男性,這樣的人類曆程上的殘次品顯然沒有資格和高層同流合污的資格。
至于她們的叫嚣,這無疑是烏鴉叫個不停,想要證明自己是白色的,當然,極端男權主義也是一樣的。
至于女權為什麼不加極端,存不存在歧視問題,我隻是因為現在的女權就已經足夠極端才這麼說的。
烏鴉确實有存在白色的可能,但我隻能說絕對沒有普适性。
黑色想要變成白色的烏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她的基因就是黑色。
就算她不承認祖先做的一切事情,她也是黑色的,她的基因,決定了她注定不可能是白色的。
我多次承認自己的肮髒,作為一個戰天鬥地生活下來的種族,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我們奴役、屠殺了很多種族,也對很多種族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應當承認的。
不承認自己、這個種族的肮髒,就如同放棄了這個世界人族的曆史,所以一個殘暴的種族最終還是會被滅亡的,隻是時間問題。
一切現在存在的,終究是要被毀滅的嘛,我們人族,也高大不到哪裡去,都是種族。
世界的發展既然創造出了這麼多的玩樂,擠占了百姓的時間。
再搭配上女性權力無法上升到最高,一心下沉,強的惹不起,還惹不起你了? 抱着這樣的心态,普通男性作為“舊貴族”,越來越不願意忍受女權的壓迫的雙向奔赴,造成了現在的“優秀”局面,這是大勢所趨。
人類社會已經開始走了下坡路,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我想是從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的,這是繁榮的時期,或許也是人類最後的狂歡。
我想肯定有很多人一直在思考能夠找到對未來社會發展的希望,這是時代的大命題,也是這個偉大時代的未來主題。
我想,随着未來娛樂設施的進一步完善,人們不再認為性欲是最好的玩樂方式,那個時候,人族就應該滅亡了。
再說一說其實種族歧視是很小醜的行為,但是我作為“舊貴族”中的一員,多少就是看不慣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