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大骂禽兽
關燈
小
中
大
要賣國啊!”
鄭到這一罵,百官都盯着他,許多人眼中漸漸生出恨來。
皇上不解問道:“馬愛卿何出此言。
” 鄭到行禮:“禀陛下,依微臣觀之,蠻王開出此等條件分明不是議和,更像是招降!陛下若是受小人蒙蔽,果真降了,如何對得起先祖神武帝,及大梁的曆代君王啊?” 這時高丞相道:“陛下切勿輕信此人,常言道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如今敵強我弱,好不容易有了議和機會,如果要硬拼到底,城破之時,就是亡國滅種,陛下連并後宮也難幸免于難,此人之心狠可見一般。
”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鄭到說到:“高丞相打得好算盤,如若投降,賠的是國家的錢,出賣的是旁人家的女兒,割的是先祖傳承下來的土地。
到時天子變藩王,您一樣是大梁丞相。
卻将陛下置于何等地位,後世之書上将如何形容陛下?” 皇帝向來聽慣了這些奸臣的聲音,這次鄭到持反對意見跳出來,再加他确實能言善辯,一下令皇帝猶豫不定。
“你休要血口噴人!”高丞相氣急,一時想不到如何反駁,好在他手下有人。
一位瘦小官員,長着鳥似的嘴,立馬轉移話題道:“丞相的忠心,文武百官都看在眼裡,陛下心中也如明鏡。
在場同僚全心為國,肯定也沒人想賠錢割地,卻是形勢所逼。
馬太守負責城門守備,對于敵我雙方軍力定然了解,不知馬太守覺得有幾成勝算,若能取勝,我們便不議和。
” “能否取勝,還需全城軍民同心戮力,我方也并非必敗,勝負隻在五五之數。
” 那鳥嘴官員道:“竟然隻有一半勝算,聖上貴為九五至尊,他的命乃是天命,關系到整個中原,就算是十成勝算也嫌不夠,五成勝算你怎麼敢賭?将陛下陷入此等危險豈非大不忠之舉?真是妄為人臣!” 鄭到道:“若是死戰到底,還有五成勝算,若是示弱投降怕是半成也沒有。
十歲小兒也知的道理,以肉飼虎,徒長虎威。
若是真同意蠻王的條款,傷民以利敵,如何能保證蠻王真的撤軍,到時若是他出爾反爾攻下汴京将不費吹灰之力,你我皆為階下囚,豈不是将陛下陷入更危險的境地? 我曾聞言為人蠢笨,便少言語,閣下多嘴多舌,實為大害。
” 鳥嘴大臣被鄭到罵急,卻哽住不知如何應答,隻能瞪着鄭到,臉紅閉嘴。
這時鄭到身後,先前那位提出建議可送女子議和事後再為她們立牌坊補償的年輕官員站出,他有些英俊秀氣,尖臉有幾分胡狼之相,據說他是娶了丞相侄女才有了如此地位,他道:“太守何必辱罵同僚?瀚國可汗乃統禦北方之王,身為一國之君,如何會不顧信義,出爾反爾?以閣下氣度怎麼能揣測這樣的君王?” 鄭到轉身看着他,淩厲的眼神令他忍不住縮了縮脖子,鄭到厲聲道:“蠻族一路攻城,燒殺搶掠,怎不見那蠻王的氣度?劫掠婦女,屠害百姓,怎不見那蠻王的信義?畜牲若非餓急也不會殘食同類,毒蛇相搏也不會展露毒牙趕盡殺絕。
我看那蠻王連豬犬也不如,你如何還覺得他有人的信義?” 衆人心驚,未想到鄭到敢這麼罵,都在心中直呼其大膽! 鄭到接着罵那胡狼樣貌的下官:“我明白了,是否因為蠻人屠殺的不是你的親眷,所以你覺得他有仁義?是否因為蠻人污害的不是你的妻女,所以你能說出,送出三千處子退敵,是她們的榮譽這種話?現在我就把你送出去,放心,若閣下果真遭遇不測,我也會立下牌坊紀念閣下!” 胡狼下官見鄭到果然在向他那邊走,他連忙跪下:“陛下!陛下!” “住手!”皇上喊到。
鄭到這才停下,拱手道:“此人竟放言誇耀敵軍頭領,必是包藏禍心,我料其有反意,請陛下速斬此撩!” 鄭到此言一出,丞相等衆人紛紛為其求情,皇帝思維也被擾亂,最後隻令那胡狼下官退下并未懲戒。
皇帝看來身心已疲,萎坐在龍椅上。
正這時一位臉上長有麻子,好似斑點豹的高官,向鄭到發問:“我向來認為做人做事,少用情緒多憑理智,方可事半功倍,我觀太守言辭激烈,多次出言謾罵。
諸位同僚雖非古之聖賢,但一人一言總有可取之處,為何太守獨排衆議,一心求戰?我聽聞太守有一愛子,死于蠻軍攔截,莫非太守是想憑國家之力為己報私仇?” 這人卻不知,絲州太守并其愛子都死在鄭到手上,鄭到冷冷一笑:“犬子雖是不堪,卻死于勤王路上,為國而死,死而無憾。
我既入汴京保衛聖上,早已将私心抛卻,出入蠻軍陣中幾曆生死,仍無膽怯,豈是為個人仇怨? 反觀大人,久居廟堂,還沒見過蠻兵,就已吓了破膽,别人略施小計,大人就欲将大梁江山拱手相讓。
” “我……”那麻子臉高官還想還嘴。
鄭到指着他罵道:“你,你可上城樓去看過一眼?!你可見過城外的屍山堆的比城門還高!隻知捧着死書讀的人,怎敢在此指點江山!吾常聞,武将禦外,文臣安内,大人身居高位,對外無退敵之策,對内無興邦之言,卻知搖唇鼓舌,離間忠良,枉為人臣!實為國家之蛀蟲!” 麻子臉高官幾乎氣得面色鐵青卻無法應答。
接着又有一人說到:“太守,既出此言,必有退敵之策。
可據我所知,太守來時帶領十萬軍馬,如今隻剩三千步卒,不敢出城迎敵,此前若非守城将接應早已死于荒野。
此時何談退敵之策?” 鄭到看他一眼,原來是汴京城門總守備,此人耳大如扇,恰似一隻笨象。
鄭到回到:“我召集絲州百姓勤王,十萬人甘心背井離鄉與北域精兵強将為敵,一路奔波初來平州,就遇鐵浮屠阻擊,損失九成。
即使如此,我們仍在松梓荒山上與蠻族精銳周旋數日,後突圍成功斬殺蠻族大将無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大人手握大梁精銳天兵,又有汴京如此堅城作屏障,開戰以來想必戰果頗豐,不知斬獲多少蠻人頭顱?” 守備羞愧得閉口不言。
高丞相終于出口:“太守伶牙俐齒,不必鬥口,若有退敵之策,速為陛下言之!” “對,對,馬愛卿若能退敵,請速速告知。
” 鄭到行禮:“禀陛下,非臣願意鬥口,隻是諸公不辨利害,臣為激醒他們。
諸位皆知蠻軍強于我軍,那諸位可知為何數月來,蠻軍久攻汴京不下?” “請愛卿明言。
”皇帝問到。
鄭到回答:“蠻軍之所以久攻不下,非城牆之堅固,亦非蠻軍不會攻城。
實為蠻人南下以來,所作惡行甚多,城中軍民萬不願落入蠻族手中,遂空前團結,拼命堅守。
依微臣看來,如今守城将士雖不足一萬,南城牆還被打破一次,但城中還有七十萬居民。
臣請求陛下開啟國庫發放物資武器,到時全民皆兵,即使城牆淪陷,蠻兵亦不敢深入城中,遵照此法定能保住汴京!” 衆人沉默,不知各人心中都在想什麼,還是皇帝先開口:“若是這樣做,那可徹底失去了議和的可能性。
” “蠻人能開出這種條件,本就不是真心議和,還請陛下速速裁斷!”鄭到如此催促道。
正在此時一小太監緩步上前,遞給皇帝一個紙條,皇帝閱後看向鄭到的眼神隐隐恐懼。
鄭到展開神識,探查得紙條上寫得是,他入汴京城以來多次宴請守城軍士,在軍中極具威望,于汴京百姓間也極負盛名,恐怕名望已蓋過陛下。
鄭到一看那高丞相,他怒氣已内斂,再無慌亂之色。
鄭到暗歎不妙,定是之前離開大殿的胡狼下官,背後運作送來的紙條。
如果皇上認為鄭到有反意,絕不可能再發放刀兵給汴京居民,他會怕鄭到借民意裹挾他。
而令他感到威脅的鄭到,也很容易被這些奸臣聯手除掉,且他們說不定已經有計劃了。
這時果然有一人走出人群,正是汴京北門城防指揮翦蠹,他跪下大聲道:“啟禀陛下微臣有要事禀告,昨日攻城,支援南城門時,馬太守擅離職守,消失數個時辰,直至蠻族撤兵他方才出現。
” 高丞相好像早知道似的放聲道:“刑部何在!?戰場逃兵當處何刑?” 有人立馬附和:“按律當斬,太守身為絲州軍統領,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應處以淩遲!” 皇帝看鄭到的眼神已變冷,他問:“馬愛卿,果有此事?” 鄭到昨日支援大司命,離開時間太久,隻要是有心人都能察覺,他也不好撒謊隻得說:“微臣是有所部署才會離開。
” 高丞相咄咄逼人:“不必狡辯!城防是何等重事,若人人像你臨陣脫逃,豈不大亂?請陛下下令行刑。
” 此時殿中百官附和,聲音似乎令大殿震動:“法不可曲!請陛下下令!” 鄭到環顧衆官,他這次惹了衆怒,觸犯太多人的利益,他們分明不準備給他任何解釋的機會,鄭到眼中他們似乎化為一隻隻禽獸,将他團團包圍。
皇帝終于閉眼一揮手:“依法行事。
” 殿外走進四名帶铠力士,要将鄭到架出行刑,鄭到心中無名火起,幾乎想召出獸靈,一把搗毀了這金銮殿。
但他知道即使這麼做了也沒用,救不了汴京百姓,也無法令蠻族退兵。
在那幾人來勢洶洶要走到他跟前時,他傳音道:“大司命!” 喜歡一萬步登天請大家收藏:()一萬步登天
皇上不解問道:“馬愛卿何出此言。
” 鄭到行禮:“禀陛下,依微臣觀之,蠻王開出此等條件分明不是議和,更像是招降!陛下若是受小人蒙蔽,果真降了,如何對得起先祖神武帝,及大梁的曆代君王啊?” 這時高丞相道:“陛下切勿輕信此人,常言道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如今敵強我弱,好不容易有了議和機會,如果要硬拼到底,城破之時,就是亡國滅種,陛下連并後宮也難幸免于難,此人之心狠可見一般。
”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鄭到說到:“高丞相打得好算盤,如若投降,賠的是國家的錢,出賣的是旁人家的女兒,割的是先祖傳承下來的土地。
到時天子變藩王,您一樣是大梁丞相。
卻将陛下置于何等地位,後世之書上将如何形容陛下?” 皇帝向來聽慣了這些奸臣的聲音,這次鄭到持反對意見跳出來,再加他确實能言善辯,一下令皇帝猶豫不定。
“你休要血口噴人!”高丞相氣急,一時想不到如何反駁,好在他手下有人。
一位瘦小官員,長着鳥似的嘴,立馬轉移話題道:“丞相的忠心,文武百官都看在眼裡,陛下心中也如明鏡。
在場同僚全心為國,肯定也沒人想賠錢割地,卻是形勢所逼。
馬太守負責城門守備,對于敵我雙方軍力定然了解,不知馬太守覺得有幾成勝算,若能取勝,我們便不議和。
” “能否取勝,還需全城軍民同心戮力,我方也并非必敗,勝負隻在五五之數。
” 那鳥嘴官員道:“竟然隻有一半勝算,聖上貴為九五至尊,他的命乃是天命,關系到整個中原,就算是十成勝算也嫌不夠,五成勝算你怎麼敢賭?将陛下陷入此等危險豈非大不忠之舉?真是妄為人臣!” 鄭到道:“若是死戰到底,還有五成勝算,若是示弱投降怕是半成也沒有。
十歲小兒也知的道理,以肉飼虎,徒長虎威。
若是真同意蠻王的條款,傷民以利敵,如何能保證蠻王真的撤軍,到時若是他出爾反爾攻下汴京将不費吹灰之力,你我皆為階下囚,豈不是将陛下陷入更危險的境地? 我曾聞言為人蠢笨,便少言語,閣下多嘴多舌,實為大害。
” 鳥嘴大臣被鄭到罵急,卻哽住不知如何應答,隻能瞪着鄭到,臉紅閉嘴。
這時鄭到身後,先前那位提出建議可送女子議和事後再為她們立牌坊補償的年輕官員站出,他有些英俊秀氣,尖臉有幾分胡狼之相,據說他是娶了丞相侄女才有了如此地位,他道:“太守何必辱罵同僚?瀚國可汗乃統禦北方之王,身為一國之君,如何會不顧信義,出爾反爾?以閣下氣度怎麼能揣測這樣的君王?” 鄭到轉身看着他,淩厲的眼神令他忍不住縮了縮脖子,鄭到厲聲道:“蠻族一路攻城,燒殺搶掠,怎不見那蠻王的氣度?劫掠婦女,屠害百姓,怎不見那蠻王的信義?畜牲若非餓急也不會殘食同類,毒蛇相搏也不會展露毒牙趕盡殺絕。
我看那蠻王連豬犬也不如,你如何還覺得他有人的信義?” 衆人心驚,未想到鄭到敢這麼罵,都在心中直呼其大膽! 鄭到接着罵那胡狼樣貌的下官:“我明白了,是否因為蠻人屠殺的不是你的親眷,所以你覺得他有仁義?是否因為蠻人污害的不是你的妻女,所以你能說出,送出三千處子退敵,是她們的榮譽這種話?現在我就把你送出去,放心,若閣下果真遭遇不測,我也會立下牌坊紀念閣下!” 胡狼下官見鄭到果然在向他那邊走,他連忙跪下:“陛下!陛下!” “住手!”皇上喊到。
鄭到這才停下,拱手道:“此人竟放言誇耀敵軍頭領,必是包藏禍心,我料其有反意,請陛下速斬此撩!” 鄭到此言一出,丞相等衆人紛紛為其求情,皇帝思維也被擾亂,最後隻令那胡狼下官退下并未懲戒。
皇帝看來身心已疲,萎坐在龍椅上。
正這時一位臉上長有麻子,好似斑點豹的高官,向鄭到發問:“我向來認為做人做事,少用情緒多憑理智,方可事半功倍,我觀太守言辭激烈,多次出言謾罵。
諸位同僚雖非古之聖賢,但一人一言總有可取之處,為何太守獨排衆議,一心求戰?我聽聞太守有一愛子,死于蠻軍攔截,莫非太守是想憑國家之力為己報私仇?” 這人卻不知,絲州太守并其愛子都死在鄭到手上,鄭到冷冷一笑:“犬子雖是不堪,卻死于勤王路上,為國而死,死而無憾。
我既入汴京保衛聖上,早已将私心抛卻,出入蠻軍陣中幾曆生死,仍無膽怯,豈是為個人仇怨? 反觀大人,久居廟堂,還沒見過蠻兵,就已吓了破膽,别人略施小計,大人就欲将大梁江山拱手相讓。
” “我……”那麻子臉高官還想還嘴。
鄭到指着他罵道:“你,你可上城樓去看過一眼?!你可見過城外的屍山堆的比城門還高!隻知捧着死書讀的人,怎敢在此指點江山!吾常聞,武将禦外,文臣安内,大人身居高位,對外無退敵之策,對内無興邦之言,卻知搖唇鼓舌,離間忠良,枉為人臣!實為國家之蛀蟲!” 麻子臉高官幾乎氣得面色鐵青卻無法應答。
接着又有一人說到:“太守,既出此言,必有退敵之策。
可據我所知,太守來時帶領十萬軍馬,如今隻剩三千步卒,不敢出城迎敵,此前若非守城将接應早已死于荒野。
此時何談退敵之策?” 鄭到看他一眼,原來是汴京城門總守備,此人耳大如扇,恰似一隻笨象。
鄭到回到:“我召集絲州百姓勤王,十萬人甘心背井離鄉與北域精兵強将為敵,一路奔波初來平州,就遇鐵浮屠阻擊,損失九成。
即使如此,我們仍在松梓荒山上與蠻族精銳周旋數日,後突圍成功斬殺蠻族大将無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大人手握大梁精銳天兵,又有汴京如此堅城作屏障,開戰以來想必戰果頗豐,不知斬獲多少蠻人頭顱?” 守備羞愧得閉口不言。
高丞相終于出口:“太守伶牙俐齒,不必鬥口,若有退敵之策,速為陛下言之!” “對,對,馬愛卿若能退敵,請速速告知。
” 鄭到行禮:“禀陛下,非臣願意鬥口,隻是諸公不辨利害,臣為激醒他們。
諸位皆知蠻軍強于我軍,那諸位可知為何數月來,蠻軍久攻汴京不下?” “請愛卿明言。
”皇帝問到。
鄭到回答:“蠻軍之所以久攻不下,非城牆之堅固,亦非蠻軍不會攻城。
實為蠻人南下以來,所作惡行甚多,城中軍民萬不願落入蠻族手中,遂空前團結,拼命堅守。
依微臣看來,如今守城将士雖不足一萬,南城牆還被打破一次,但城中還有七十萬居民。
臣請求陛下開啟國庫發放物資武器,到時全民皆兵,即使城牆淪陷,蠻兵亦不敢深入城中,遵照此法定能保住汴京!” 衆人沉默,不知各人心中都在想什麼,還是皇帝先開口:“若是這樣做,那可徹底失去了議和的可能性。
” “蠻人能開出這種條件,本就不是真心議和,還請陛下速速裁斷!”鄭到如此催促道。
正在此時一小太監緩步上前,遞給皇帝一個紙條,皇帝閱後看向鄭到的眼神隐隐恐懼。
鄭到展開神識,探查得紙條上寫得是,他入汴京城以來多次宴請守城軍士,在軍中極具威望,于汴京百姓間也極負盛名,恐怕名望已蓋過陛下。
鄭到一看那高丞相,他怒氣已内斂,再無慌亂之色。
鄭到暗歎不妙,定是之前離開大殿的胡狼下官,背後運作送來的紙條。
如果皇上認為鄭到有反意,絕不可能再發放刀兵給汴京居民,他會怕鄭到借民意裹挾他。
而令他感到威脅的鄭到,也很容易被這些奸臣聯手除掉,且他們說不定已經有計劃了。
這時果然有一人走出人群,正是汴京北門城防指揮翦蠹,他跪下大聲道:“啟禀陛下微臣有要事禀告,昨日攻城,支援南城門時,馬太守擅離職守,消失數個時辰,直至蠻族撤兵他方才出現。
” 高丞相好像早知道似的放聲道:“刑部何在!?戰場逃兵當處何刑?” 有人立馬附和:“按律當斬,太守身為絲州軍統領,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應處以淩遲!” 皇帝看鄭到的眼神已變冷,他問:“馬愛卿,果有此事?” 鄭到昨日支援大司命,離開時間太久,隻要是有心人都能察覺,他也不好撒謊隻得說:“微臣是有所部署才會離開。
” 高丞相咄咄逼人:“不必狡辯!城防是何等重事,若人人像你臨陣脫逃,豈不大亂?請陛下下令行刑。
” 此時殿中百官附和,聲音似乎令大殿震動:“法不可曲!請陛下下令!” 鄭到環顧衆官,他這次惹了衆怒,觸犯太多人的利益,他們分明不準備給他任何解釋的機會,鄭到眼中他們似乎化為一隻隻禽獸,将他團團包圍。
皇帝終于閉眼一揮手:“依法行事。
” 殿外走進四名帶铠力士,要将鄭到架出行刑,鄭到心中無名火起,幾乎想召出獸靈,一把搗毀了這金銮殿。
但他知道即使這麼做了也沒用,救不了汴京百姓,也無法令蠻族退兵。
在那幾人來勢洶洶要走到他跟前時,他傳音道:“大司命!” 喜歡一萬步登天請大家收藏:()一萬步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