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情(六十八)脱困之法
關燈
小
中
大
修仙者本就是逆天而行,突破桎梏,就算這是天意,他又怎會遂了天意?況且,為了天下蒼生,他就算困死于此,也絕對不會去強行破陣。
他轉頭看了一眼雲瑤,卻見雲瑤的目中透露出決然與堅定,顯然是與他有着相同的想法,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心照不宣吧。
二人在這三座石像之前逗留了一段時間後,便飛身離開,再次将這廣闊的洞穴仔仔細細的探查了一遍。
這期間,他們還去了雲瑤口中所說的石林墓地,隻不過那裡除了殘留有一些微不可察的能量波動外,就再也一無所獲了。
就這樣,不知過了多久,二人最終又回到了湖心小島的石台之上。
在這裡,段天離盤膝而坐,感悟着先前與水靈最後一戰中領悟的生死意境。
而雲瑤也在一旁默默坐定,恢複起體内殘餘的傷勢。
就這樣,二人一左一右,如同入定的老僧般,又如千年的磐石,盤膝而坐,一動不動。
一時間,整個山洞再次恢複了平靜,唯有溪水潺潺。
這山洞之中沒有星辰交替也沒有日月輪換,不知過了多久,段天離緩緩睜開雙眼,這時若是有人與之對視,就會發現他的一雙眼眸中仿佛包含了璀璨的星河,神秘而又深邃,似乎能夠看破生死,看透未來。
不過這種景象隻是出現了一瞬,他的眼眸便再次恢複正常。
他拂了拂身上的塵土,站起身來。
這段時間,他參悟生死,略有感悟,此刻再次看下石碑之上的幾行大字,心中頓時産生了一種奇異的感覺,難道這石碑上的碑文不單單隻是一首詩?還蘊藏着其他什麼玄機嗎?想到這裡,他再次凝神望向石碑,眉頭緊鎖。
此時,雲瑤也已經發現了段天離的異樣,她從打坐中站起身來,緩緩來到段天離身旁,不過此刻她并沒有出聲,隻是靜靜的站着,似乎在等待着段天離的答案。
萬故隻為心中念,往來中久已成魔。
大道無償随天命,百世輪回為誰諾? 天地造化逆人意,緣起緣滅皆因果。
有朝一日踏天行,縱使殊途又如何? 段天離反複在心中默念着這幾句詩,詩的前半段仿佛就是墓主人的一生,其中充斥着執着、不甘以及造化弄人的無奈。
但詩的最後一句又流露出墓主人的不甘命運、反抗命運的不屈意志。
整首詩通篇在字裡行間都流露出一個字,那便是情。
既是不甘,那他定不會如此這般的死去。
段天離又将目光放在最後一行詩句之上,“縱使殊途又如何?”殊途?那墓主人為什麼要說殊途呢?縱使陰陽兩隔,也不必用殊途兩字,難道是......段天離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了一種可能.難道之前他和雲瑤看到的那座身着铠甲的男子石像以及妖族女子的石像,便是這墓主人與他的愛人。
人妖殊途,若是相愛,自古以來都是以悲劇收場,想到這裡,段天離心中恍然。
他終于知道為什麼當初看到這首詩之時,便
他轉頭看了一眼雲瑤,卻見雲瑤的目中透露出決然與堅定,顯然是與他有着相同的想法,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心照不宣吧。
二人在這三座石像之前逗留了一段時間後,便飛身離開,再次将這廣闊的洞穴仔仔細細的探查了一遍。
這期間,他們還去了雲瑤口中所說的石林墓地,隻不過那裡除了殘留有一些微不可察的能量波動外,就再也一無所獲了。
就這樣,不知過了多久,二人最終又回到了湖心小島的石台之上。
在這裡,段天離盤膝而坐,感悟着先前與水靈最後一戰中領悟的生死意境。
而雲瑤也在一旁默默坐定,恢複起體内殘餘的傷勢。
就這樣,二人一左一右,如同入定的老僧般,又如千年的磐石,盤膝而坐,一動不動。
一時間,整個山洞再次恢複了平靜,唯有溪水潺潺。
這山洞之中沒有星辰交替也沒有日月輪換,不知過了多久,段天離緩緩睜開雙眼,這時若是有人與之對視,就會發現他的一雙眼眸中仿佛包含了璀璨的星河,神秘而又深邃,似乎能夠看破生死,看透未來。
不過這種景象隻是出現了一瞬,他的眼眸便再次恢複正常。
他拂了拂身上的塵土,站起身來。
這段時間,他參悟生死,略有感悟,此刻再次看下石碑之上的幾行大字,心中頓時産生了一種奇異的感覺,難道這石碑上的碑文不單單隻是一首詩?還蘊藏着其他什麼玄機嗎?想到這裡,他再次凝神望向石碑,眉頭緊鎖。
此時,雲瑤也已經發現了段天離的異樣,她從打坐中站起身來,緩緩來到段天離身旁,不過此刻她并沒有出聲,隻是靜靜的站着,似乎在等待着段天離的答案。
萬故隻為心中念,往來中久已成魔。
大道無償随天命,百世輪回為誰諾? 天地造化逆人意,緣起緣滅皆因果。
有朝一日踏天行,縱使殊途又如何? 段天離反複在心中默念着這幾句詩,詩的前半段仿佛就是墓主人的一生,其中充斥着執着、不甘以及造化弄人的無奈。
但詩的最後一句又流露出墓主人的不甘命運、反抗命運的不屈意志。
整首詩通篇在字裡行間都流露出一個字,那便是情。
既是不甘,那他定不會如此這般的死去。
段天離又将目光放在最後一行詩句之上,“縱使殊途又如何?”殊途?那墓主人為什麼要說殊途呢?縱使陰陽兩隔,也不必用殊途兩字,難道是......段天離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了一種可能.難道之前他和雲瑤看到的那座身着铠甲的男子石像以及妖族女子的石像,便是這墓主人與他的愛人。
人妖殊途,若是相愛,自古以來都是以悲劇收場,想到這裡,段天離心中恍然。
他終于知道為什麼當初看到這首詩之時,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