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暗流涌动【4.7K】

關燈
    的巫祝無論去哪個馬韓部落,幾乎都能立刻執掌大權,哪裡像現在這樣隻能困局一地。

     故此在沉默良久之後,巨木神像下那位大祭司終于沉聲道:“漢人,你到底想要什麼?” 聞聽此言,管休當即灑然一笑。

     “牛馬、皮毛、糧食、女人……所有東西我都要!” 衆人聞言頓時面露厭惡之色。

     那位蒼老的大祭司更是搖頭道:“漢人,你太貪婪了!” 不過話雖如此,臣蘇塗國大祭司反而松了口氣。

     在大祭司看來,管休想要的越多,這筆交易才越可靠。

     于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兩人如小販一般讨價還價,最終達成共識。

     與伯濟國一樣,管休以鐵錢購買牛馬、皮毛、糧食、女人,半年一結。

     看到管休的海船時,雙方便可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并且考慮到臣蘇塗國位置與特殊性,管休還答應賣給他們一千把刀劍。

     不過他可不是做善事。

     他之所以賣給臣蘇塗國刀劍,除了增強他們的實力,鼓勵他們對馬韓大王統領的目支國動手之外,還換了另一個許可。

     那就是臣蘇塗國的背書。

     簡單來說,就是臣蘇塗國派出一名負責與各部聯系的祭祀陪同。

     後面再遇到其他馬韓部落,管休完全可以用臣蘇塗國的身份交易。

     别看臣蘇塗國大不如前,但繼承前輩遺澤的他們人脈卻十分廣闊。

     有了臣蘇塗國的背書,管休接下來再想搞風搞雨就要容易多了。

     因此之故,在出了臣蘇塗國後管休對這個計劃不禁又多了幾分信心。

     …… 或許是馬韓沿海多平原的緣故,馬韓五十四國有大半都在沿海。

     于是管休一邊在沿海各國之間穿行,一邊則記下各種地勢信息。

     諸如沿海有哪些港口可用,哪處部落善戰、哪處部落擅耕,各部方位如何,凡是能打聽到的都一一記錄在案。

     畢竟深入馬韓到這個地步,先前看過的資料對管休已經沒有價值了。

     實際上關于馬韓很多内部信息,都是他這一路打探得來的。

     比如先前在如來卑離國做買賣時,管休才得知馬韓還有一個乾馬國。

     而這個乾馬國才是馬韓的上任部落聯盟之主。

     因為在馬韓方言之中,“乾”和“韓”同音,乾馬國亦稱韓馬國。

     故此馬韓這個國名的起源,其實最終是從“韓馬國”來的。

     後來目支國崛起後便索性将前任盟主的名稱也繼承了,自稱馬韓大王。

     當得知了這個淵源之後,管休自然大喜。

     于是又是一番搞風搞雨,成功激起了乾馬國的野心。

     畢竟一旦有源源不斷的鐵錢流入乾馬國,那就意味着大量的刀劍。

     如此一來,乾馬國就算是想要安心過日子都不可能。

     《山海經·西山經》有言: 有獸焉,其狀如猿,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

     而眼下管休就好似兇獸“朱厭”化形一般,所過之處兵災四起。

     本來尚且還算平靜的馬韓,就這樣陷入了一場詭谲的暗流之中。

     ……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當馬韓暗流湧動的時候,大漢其實也不平靜。

     “今上果然還是對皇甫将軍不放心!” 帶方縣内,看着最新的邸報魏哲忍不住感慨的搖了搖頭。

     原因無他,天子以皇甫嵩征讨涼州叛軍失利的借口,從前線召回皇甫嵩,收回他的左車騎将軍印绶不說,還削奪封戶六千,改封都鄉侯。

     雖然邸報上說這是因為中常侍張讓向皇甫嵩索要五千萬錢,他不肯給。

    于是趙忠和張讓聯起手來,劾奏皇甫嵩連戰無功,耗費錢糧,故此今上才會聽信讒言。

     但是在魏哲看來,趙忠和張讓的讒言不過是天子的遮羞布罷了。

     戲志才亦是如此看法,他甚至更進一步分析道:“皇甫将軍未必不知天子心思,估計他在出征時便明白這個下場,甚至征讨不利也可能是有意為之。

    ” 此言一出,魏哲先是一愣,而後不由的歎了口氣。

     确實,這一仗皇甫嵩還真是沒法打,赢不得,輸不得。

     如果赢了,天子恐怕就真容不得他了。

     最後恐怕也會像涼州三明之一的段穎一般,直接被一杯毒酒賜死。

     如果輸了,皇甫嵩照樣少不了聲名大損。

     對于皇甫嵩這種将身後名看的比命還重的人來說,也是一個折磨。

     隻能說當天子親自點将,并令公卿百僚出城三十裡相送時,皇甫嵩的下場就已經注定了! 一個國之良将,能赢卻不敢赢,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哀! 當今天子或許權術不凡,但這種手段卻讓人不免心寒。

     恐怕天下間有不少聰明人都像戲志才一樣,看出了其中端倪。

     而漢室的人心,也正是這樣一點一點喪失的! 不過天子可以視國事如兒戲,但叛亂終究還是要平的。

     根據邸報上所言,洛陽朝堂以張溫為車騎将軍、假節,執金吾袁滂為副,破虜将軍董卓與蕩寇将軍周慎為部從,再次征讨涼州。

     是的,董卓又再次複起了,并且得封破虜将軍。

     以前魏哲沒有在意,但現在看來這裡面恐怕少不了汝南袁氏的運作。

     畢竟倘若朝堂無人,再能打也隻能在邊郡窩着。

     對了,魏哲還在邸報中又看見了一個熟人。

     也不知道是不是朱儁介紹的,車騎将軍張溫出兵後又奏請孫堅、陶謙參軍事,以趙岐補為長史。

     至此孫堅方才結束了将近一年的冷闆凳生涯。

     而眼下這位江東猛虎正随張溫統率的十餘萬步騎駐紮在美陽城外,與邊章、韓遂等涼州叛軍對峙呢! 對此魏哲也隻能祝願孫堅心想事成了。

     說來定期看邸報并與戲志才讨論的習慣,也是魏哲看新聞聯播養成的。

     雖然有鍵政之嫌,但确實讓魏哲對大漢朝的變化把握的更深。

     不過正當魏哲準備将邸報放下時,最後的幾行小字卻讓他動作一僵: “應張車騎所請,發幽州突騎三千人,故中山相張純本漁陽人,請将之,張車騎不允,使涿令公孫瓒假都督行事,統兵,令往涼州。

    然軍至薊中,烏桓突騎以糧饷不足,俱叛歸本部,涿令公孫瓒罰金三十得免。

    ” 看到這裡,魏哲不由眼神微眯…… ----------------- 參考文獻: 因東漢時期關于三韓的資料太少,故以上資料大多源于韓國史書《三國史記》、《三國遺事》,日本史書《日本書紀》、《古事記》、《新撰姓氏錄》,中國《漢書》《後漢書》《宋書》《新唐書》以及《好太王碑文》、《資治通鑒》等記錄。

     另外就像先前說的那樣,我也從知網上下載了一些曆史相關論文,北大核心期刊、CSSCI和SCI論文都看了一些,還有些則是博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可能就有諸位讀者大佬的論文,涉及到的老師太多了,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很感謝諸位老師的研究,确實幫了我大忙。

    雖然一篇一篇讀下來讓人欲仙欲死,但确實讓人了解到了東漢的方方面面。

     再次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