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聪明人

關燈
    這次還是四門齊攻,壓根不玩什麼圍三缺一。

     如此一來,這小小的木城哪裡經得起這麼蹂躏。

     于是尚未城破,紮木蘇便忙不疊的令人按照漢人的習俗在城頭搖晃着白旗示意投降。

     然而城外山坡上的駐馬觀戰的魏哲卻恍若未見一般。

     畢竟不耐部要是投降了,他還怎麼賞罰分明? “繼續攻!” 此言一出,前來禀報的諸多三部穢貊義從頭目頓時大喜。

     一個個立刻縱馬趕到城下,催促北穢俘虜加速攻城。

     最終在傷亡三千餘人,陣亡了兩個部族大人後,俘虜終于登上了不耐城頭。

     紮木蘇死于亂兵之中,不耐部傷亡慘重。

     而山坡上看着城門洞開的不耐城,魏哲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

     “入城!” …… 十日後,不耐城外。

     魏哲一身戎服高居馬上,馬前則跪着二十八名魁梧的穢貊大漢。

     隻見這二十八人面色虔誠的跪在地上,而後拔出匕首毫不猶豫劃破臉頰,鮮血瞬間便沿着臉頰流下。

     但這二十八人卻不慌不忙的拿碗接住,一個、二個…… 待二十八人皆鮮血直流後,碗中已然是滿滿一碗鮮血。

     随後便見一個老巫祝接過血碗,對着一柄潔白的馬鞭澆下。

     直到馬鞭完全被染成一片血色後,老者這才恭敬的将其獻給馬上的魏哲。

     這便是穢貊人最莊重的效忠儀式。

     意思便是指,自此之後這二十八人就是魏哲的牛馬,生死都交由他掌控。

     魏哲雖然不相信這一套,但對這種儀式還是挺樂于接受的。

     于是當即接過馬鞭,朝着二十八人的後背各鞭一下,以示接受他們的效忠。

     見此情形,這二十八人方才滿臉喜色朝魏哲又大禮跪拜。

     而周圍慣例的穢貊各部頭目見狀,亦是一臉羨慕之色。

     倒不是羨慕魏哲,而是羨慕這二十八人。

     …… 話說那日自從攻下不耐城後,魏哲便令太史慈與鐘扈各令一部清掃周邊。

     結果毫無意外,華麗城、邪頭昧城、夫租城看到大軍都直接開城投降。

     畢竟各城的主力都投降了,他們這些老弱婦孺還能怎麼辦呢? 自此,穢貊七部才算是徹底被魏哲覆滅。

     不過有句話說的好: 戰争是政治的延續! 對此,魏哲深以為然。

     戰争隻是實現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标本身。

     如果後續處理不好,那麼戰争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故此拿下北四城之後,魏哲便開始履行承諾,論功行賞。

     對于不耐城一戰中戰功最高的二十八人給予賞賜。

     即令他們自立一部,坐擁一城! 畢竟穢貊七城還是太少了,二十八城差不多。

     當然,現在木城是沒有的,這就要靠他們自己建造了。

     不過魏哲還是将穢貊七部的人丁分别賞賜給這二十八人。

     平均算下來,每部大概能擁有五百餘騎青壯騎兵,算是不錯了。

     單單大嶺以南不需要那麼強的部落,五百人也夠用了。

     即便每個部落出兩百人,魏哲也可以召來五千餘仆從騎兵。

     前莫部大人乞伏翔和蠶台部大人俟斤德自然不樂意。

     然而他們卻不敢多說一句,因為二十八人中就有兩部的勇士。

     失去内部支持的他們,如今隻不過是一個有點資曆的老頭罷了。

     于是當魏哲要派乞伏翔和俟斤德作為穢貊首領代表要去洛陽獻禮時,兩人甚至不敢說一個不字,甚至覺得這個結果也不錯。

     畢竟那可是大漢的京城洛陽,要是能在洛陽生活誰還願意回海東! 至于魏哲倒也不是一個人都沒留,隻不過他看不上普通穢貊騎兵。

     最終經過一番篩選,才挑中了五百穢貊義從。

     畢竟人數如果太多他還真養不起。

     再說了,真要有那麼糧草,他直接供養漢家騎兵不好麼? 唯一例外的是烏力格爾! 僥幸不死的這家夥還想繼續打仗,不想待在東暆部養老。

     于是在戲志才的指點下,這個莽漢難得聰明了一回,竟然主動朝魏哲求了一個漢名——烏忠。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方才能成為了魏哲身邊另一個親兵頭領,負責率領那五百穢貊義從。

     在處理好一切後,魏哲這才踏上回師的道路。

     畢竟再不走的話就真走不了了,他可不想走到一半就遇到大雪封山。

     不過在回師的途中,看着魏哲草拟的戰報,戲志才頓時無奈的搖頭道:“明公,奏疏不是這麼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