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纸上得来终觉浅【4K】

關燈
    算多的。

     前言說過,戲志才雖天賦異禀,但也不是生而知之。

     沒有具體經曆過戰事的他多少還有些紙上談兵的毛病。

     見魏哲受困于後勤而選擇冒險出兵,戲志才想了想忍不住開口道:“為何不就糧于敵?” 畢竟孫武曾言: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

     然而魏哲聞言卻苦笑的搖了搖頭。

     “賬不是這麼算的!” 見戲志才面露不解,魏哲當即耐心的解釋道:“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也,怎可将性命寄托在無法把握的事情上!” “料敵從寬,判己從嚴,如此方為兵家之法。

    ” 孫武曾言: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 以前魏哲不理解,但後來明白了。

     戰争就是盡量讓己方的勝利條件越來越多,如此才可能勝敵。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能将後勤這種命脈寄托在就糧于敵這種假想上呢? 萬一對方玉石俱焚,燒毀了存糧,那魏哲大軍豈不是要斷糧了? 漢匈大戰時,漢武帝難道不知道就糧于敵嗎? 但在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戰中,為了供應衛青和霍去病的十萬漢騎,漢武帝還是令步兵轉者踵軍數十萬,以緻國庫一空。

     對了,“料敵從寬,判己從嚴”這招也是魏哲從皇甫嵩身上學的。

     雖然他并未說過,但平亂時的諸多布置卻無一不在貫徹着這種思想。

     而見魏哲這麼一說,戲志才頓時鄭重的朝他一揖。

     “受教了!”隻見戲志才感慨道:“兵家之事果然不能紙上談兵!” 所以如果沒有“帶方鐵錢”替魏哲搜刮物資,他其實連動手的資格都沒有。

     要知道自六月開始,魏氏的船隊出海往返了三次,方才将元駿與管休約定的交易完成,沿海的三韓諸國、穢貊各部,盡數被帶方鐵錢搜刮了一遍。

     總計購得各色馬匹兩千八百二十五匹,皮毛十萬餘張,糧食十六萬斛,牛羊夷女數千頭。

     算上先前繳獲的馬匹,這才讓魏哲湊出了四千騎兵。

     不過話又說回來,船隊運回的這些物資雖多,但也不能全用,還要過日子呢,再加上明年春天魏哲還準備賣一批糧食給三韓當糧種,能用的糧草就更少了。

     兩個月,是魏哲反複計算過數次才得出的答案。

     在這方面,數學家來了都未必有他算的準。

     于是圍繞着元駿送回的穢貊地圖,幾番算計之後魏哲終于定下了出兵路線,那便是自帶方縣東出,走伯濟國外圍入穢貊領地,如此可直達穢貊族前莫部,并且可以将穢貊七部一分為二。

     隻見魏哲指着地圖道:“前莫部以南,便是東暆部、蠶台部,以北則是不耐、華麗、邪頭昧、夫租四大部落。

    一旦占據了前莫部,我軍便可以将穢貊七部分割成兩部分,尋機各個擊破。

    ” 不過說着說着,魏哲卻又忍不住眉頭緊皺的搖了搖頭: “不行,我軍兵少,分兵必敗,還是得先讓前莫部以北四部先亂起來,如此方才好收拾東暆部與蠶台部。

    ” 見他這麼一說,戲志才心念一動,頓時有了一個想法。

     “明公,何不用元子良之計?” 魏哲聞言不解道:“此言何意?” 戲志才解釋道:“前番元子良來信曾言,穢貊諸部已然發現新鑄兵器品質低劣,如今正在盤查其中緣由,既然如此我們何不順水推舟?” 戲志才的想法很簡單,既然穢貊想要答案,那就給他一個“真相”好了。

     隻見戲志才風輕雲淡道:“穢貊諸部好信鬼神,既如此大可讓元子良以錢賄之,令其手下的穢貊亡人在北四部中放出謠言,稱各部兵器不利皆不耐部獻祭所緻,各部兵器受其供奉鬼神詛咒,方才易碎多斷。

    ” “如此,既可使北四部内亂,還可令穢貊人中最強的不耐部實力大減。

    ” 此言一出,魏哲頓時忍不住撫掌大笑道:“妙~甚妙也!” 不得不說,戲志才終究還是戲志才。

     即便初出茅廬,卻依舊難掩鬼才本質。

     不過這招就是毒了點,因為沒人比魏哲更清楚不耐部有多冤枉。

     但沒辦法,誰讓魏哲就喜歡用毒招、下狠手呢。

     于是戲志才話音剛落,魏哲便欣然從之。

     “快,去信子良,令他盡快完成此謀!”說到這裡,魏哲忽然忍不住拍了拍腦袋,失笑道:“我也是糊塗了。

    ” 隻見他面帶笑意的看着戲志才道:“此計又何止能用于穢貊?” 要知道管休在三韓諸國,那可是挑撥離間,無所不用其極。

     馬韓、辰韓、弁韓三國幾乎都遭遇了各種各樣的叛亂。

     尤其是實力最強大的馬韓,如今幾乎是遍地反賊。

     馬韓大王的直屬部落目支國,這半年多來更是陷入周邊部落的圍攻。

     如此随着舊兵器折損殆盡,三韓諸國估計很快也能發現新兵器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戲志才剛才那個謠言簡直不要太有市場, 隻要略微改改,将下詛咒的人換做馬韓、辰韓、弁韓三國之王即可。

     以三韓諸國對鬼神的迷信,這種謠言基本上就等于真相。

     如此一來,即便有工匠發現“帶方鐵錢”有貓膩,恐怕也不敢說出口。

     并且越是叛亂的三韓部落,就越會堅信這個謠言。

     見魏哲這麼一說,戲志才當即笑道:“舉一隅,而以三隅反,明公果然機敏!” 說着,戲志才很快便寫好了給二者的書信。

     鑒于穢貊七部都沿着海岸分布,所以魏哲大軍的後勤完全可以走海運。

     可令魏氏船隊裝着糧草先行出發至前莫部海岸等候。

     至于魏哲率領的四千騎攜帶數日的糧食還是沒問題的。

     一旦魏哲攻下前莫部,船隊便可伴随漢軍沿海而行。

     如此一來,必然能減少大量人力物力上的損耗。

     期間戲志才還提出了一個想法,那就是魏哲率兩千騎走陸路直插前莫部,太史慈則率另外兩千騎随海船登岸,如此便成前後夾擊之勢。

     但魏哲思量再三之後還是給否了。

     原因無他,風險太大! 畢竟一旦太史慈失期,哪怕僅僅隻是晚了一天沒到,魏哲都會風險大增。

     至于四千騎兵屆随船而行,那就更不可能了。

     首先魏哲就沒有那麼大的運力可以既運送人馬,又承載糧草。

     即便有那個運力也沒必要。

     畢竟戰馬下船後不是立刻就能戰鬥的,往往還要修養一兩天,除非他效仿曹丞相連船為營。

     所以這次魏哲不想玩什麼花活,準備直接和前莫部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