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愿附骥尾【4K】

關燈
    向來十分低調,平日裡也主要就是做些海貨買賣,田畝也有,但卻并非唯一産業。

     魏哲來此之後,李氏也基本上都随大流,從不特立獨行。

     相比之下,元氏算是帶方縣最早的一批土著了。

     帶方縣下僅有陽丘鄉、昭明鄉、石潭鄉三處鄉社,那元氏便世居石潭鄉。

    而石潭鄉之所以有這個名字,全因此地有處石潭便是寒冬臘月也從不結冰,漸漸由此得名。

     說起來元氏比陽丘田氏來的還早,但是他家的田畝卻不算多,反而是像穢貊人一般開辟了不少草場,因為元氏的根基在畜牧之業上。

     不知為何,他家的牛馬羊成活率都要比别家高,而且沒有腥臊味道,僅憑這一點就足足矣讓元氏的牛羊暢銷樂浪九縣。

     靠着這招絕活,元氏雖然每年賺的沒别家多,但卻細水長流。

     可是家财豪富之後,人總是會想要更多。

     譬如元駿,他如今就不滿足于在閑居鄉裡,老死塢堡之中。

     隻見他眼神決然的看着那蒼髯老者道:“父親,我已而立之年,再不拼一次就真沒機會了!魏公威此人絕非一縣之才,若不趁其微末時主動投靠,日後我家便是想要舉家依附都難了!” 見他說的如此果斷,元氏老家主元偉也隻能無奈的歎了口氣。

     元駿見狀,這才朝着老者長拜一禮,而後方才上馬離去。

     …… “元氏子主動前來效命?” 大堂内,隻見魏哲有些詫異的看了一眼縣丞黃雄。

     見此情形,黃雄雖然有些尴尬,但還是盡力推銷起元駿來。

     沒辦法,誰讓他收了元家的财貨呢。

     别看黃雄現在隻是個傀儡,縣丞權職完全被戲志才架空了,但此人倒是甘之如饴。

     隻見黃雄那圓嘟嘟的臉蛋上硬是擠出一張燦爛的笑容: “縣君有所不知呀,這帶方元氏出身亦非凡俗,據說他們乃是趙武靈王的長子公子元後人,因為秦末戰亂方才避入遼東,躲進箕氏朝鮮逃避秦人的追殺。

    後前漢武帝滅朝鮮國置樂浪郡,元氏方才重新由夷變夏。

    ” 也難為黃雄能将元氏的由來記得這麼清楚,還真是拿錢辦事。

     然而魏哲聽了卻沒有絲毫觸動,甚至忍不住搖了搖頭。

     元氏的傳承要是真的這麼久遠,也不會至今還蝸居在帶方縣了。

     再說了,即便元氏祖上有那麼點關系,與元駿是否有才也沒有關聯。

     但魏哲想了想還是給了黃雄一個面子,也給元駿一個機會。

     畢竟想要治理郡縣,就免不了要和豪強、士族合作。

    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的辦。

    先把朋友搞得多多,團結大多數力量,等到掌握大局之後再改革不遲。

     至少在洛陽朝堂威信尚在的時候,魏哲還是需要按照規矩辦事的。

     不過元駿進來後第一句話,便讓魏哲神情一正。

     “縣君既欲對東夷下手,元氏願助縣君成此大業!” 魏哲聞言頓時眼神微眯,死死的盯着元駿: “是誰告訴你,我準備對東夷人下手的?” 隻輕飄飄的一句話,就讓元駿汗毛倒豎,後背發涼。

     别看魏哲年輕,但這一年多來殺的人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了。

     殺意一起,煞氣自生。

     不過元駿還是大着膽子,沉着的解釋道:“帶方雖有盟掾,然則向來為素位屍餐之所,少有人在意,但數日前在下聽聞縣君親任一人為盟掾。

    ” “觀縣君此前種種舉動皆有緣由,故在下方才大膽猜測。

    ” 随後不等魏哲開口,他便主動自薦道:“仆雖不才,然元氏久居帶方,與東夷各部都有所聯系,便是三韓各部大人,我家也多有來往。

    ” “今日縣君既欲用兵東夷,駿願為馬前卒,或可一用。

    ” 元氏和田氏不同,他們并沒有販賣刀兵與穢貊、三韓。

     元氏之所以與東夷來往,主要還是尋找良馬做種馬,順帶做些販馬的生意。

    為了結交人脈,元氏在塞外偶爾也會給胡人貴族治病,遇到馬瘟等疾病也會出點主意,一來二去也有些塞外關系。

     而聽到這裡,魏哲這才終于露出了一絲笑容。

     “不錯,有點膽魄!”隻見魏哲仔細打量了元駿一番後方才緩緩道:“來帶方這麼久,你還是第一個敢在我面前承認和東夷有勾結的人。

    ” 但即便對元駿有點欣賞,魏哲也不會僅憑他一面之詞就做決斷。

     于是在沉吟片刻之後,隻見魏哲嘴角微翹道:“也罷,既然有此家學,你且先為廄啬夫吧,其他事日後再說。

    ” 所謂廄啬夫,便是負責主掌馬政之職,秩百石,銅印黃绶。

     元駿聞言也沒有失望,反而鄭重朝魏哲拜謝一禮,而後方才退下。

     且不說黃雄得知消息之後如何感覺有面子。

     在元駿離開後,魏哲這邊也不由陷入了沉思。

     确實,凡事有利有弊。

     至少在和東夷人打交道這方面,帶方本地人确實有着先天的優勢。

     念及此處,魏哲決定暫且将元駿納入備選名單。

     且看吧!反正籌備工作還沒有完成,倒也不用急于确定人選。

     這般想着,魏哲便暫時将此事放下,轉而忙碌起另一件事兒。

     隻見他攤開絹帛,略做沉吟便下筆寫道: 【今日雨後,于市中得不鹹山人參一株,年份頗久,或有補氣養生之效,卿可用之。

    近日另得細馬三匹,雖無天馬雄姿,卻頗有憨态,可賞玩一二……知我者希,此有成言,無緣見卿,以當一笑……】 所謂“細馬”,其實就是“果下馬”,這種馬十分矮小,高度甚至不到70厘米,也算是樂浪周邊特産了,往年便作為貢品被送到皇宮。

     魏哲也是無意間得知還有此物,便索性找人尋來了三匹。

     沒錯,魏哲這是在寫情書呢。

     他和管氏淑女的婚禮雖然還在走流程,但無論是魏家還是管氏都對這門婚事十分滿意,基本上不會有所變動了。

     于是為了提前培養感情,魏哲便開始與自家的未婚妻溝通一下感情。

     他的老丈人管嶽甚至樂見其成,甚至有時還會主動派人來取信。

     念及老丈人那豐厚的财力,魏哲也隻能辛苦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