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伊洛之地必须在手

關燈
    ,我們貿然的加入,着實有些不妥啊。

    再說,我們剛剛取得了故周國之地這麼大一片地方,需要穩固這塊區域才是當務之急。

    ”楊戬一口氣将自己的心中所想道了出來。

     “唔……是标下孟浪了。

    請首領和楊總長責罰。

    ”孫虎聽罷姜林和楊戬的一番話,卻也咂摸出來其中的要害來。

    忙起身朝姜林和楊戬躬身行了一禮,嚴肅地說道。

     “責罰倒也不必了。

    我知道你們這些當年從東伯侯國來的兄弟心中的怨念很重,但當年下令攻破東伯侯國的商王已經崩逝,并且我大唐國的總體戰略是要從大處着眼,為了過去的一些恩怨,在這些小處耗費精力,着實不妥。

    下去還希望你能給衆兄弟解釋一二。

    ”姜林朝孫虎擺了擺手,此事就算翻篇了。

     “是!”孫虎朝姜林和楊戬二人又行了一個軍禮,轉身朝帳外走去。

     “老楊,我若是現在想趁勢拿下伊洛戎人之地呢?”姜林目送孫虎離開,目光收回,朝楊戬問道。

     “伊洛戎人之地……”楊戬一時沒反應過來。

     “二郎有沒有問過你伊洛平原和渭水平原這樣的問題?”姜林接着朝楊戬問道。

     “問過……”楊戬沒想到姜林會有如此一問,回答的有些慌張。

     “那你是怎麼想的?”姜林緊接着問道。

     “我……我覺得二郎的問題頗有些水平,這兩地皆是……怎麼,難道首領後悔将這裡定為國都之地,又看上了伊洛平原那裡?”楊戬狐疑地望向姜林,不解地問道。

     “若是沒有渭水平原這裡,伊洛平原那裡則是首選之地。

    老楊,你知不知道伊洛戎人那裡有一處儲量非常大的鐵礦?還有儲量非常可觀的煤礦?”姜林遙望東方,朝楊戬幽幽地問道。

     “屬下真不知。

    ”楊戬興奮了。

     “伊洛平原那裡,不但戰略位置關鍵,而且附近有鐵礦、煤礦。

    一旦擁有,将是繼晉陽、平陽外,第三個能大量出産鋼鐵的地方。

    以後我大唐國的各項生産建設,都離不開這鋼鐵行業的大力發展。

    若是長途運輸,又會大大增加成品的成本。

    所以凡是有煤,有鐵的地方,對于我們來說,都是必須牢牢地握在手中的。

    ” “再說伊洛平原那裡是渭水平原東邊的門戶,就如同你剛才所說,聽聞東邊有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你的第一反應便是東邊的軍隊會沿着大河以南直入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

    可見無論從哪個角度想,伊洛平原現在都必須握在我們手上。

    那裡可以說是我們将來東出的基地。

    ”姜林轉向楊戬,終于将自己内心的想法道了出來。

     “如此一來,倒也與大河北岸我們的疆域呼應上了。

    ”楊戬想着沙盤上的情形,也道出了自己的意見來。

     “那……決定了?”姜林也興奮了。

     “一切全由首領決斷。

    ”楊戬趕忙表态道。

     “此前你們總參已經将伊洛戎打探了個清清楚楚,五千餘人的部族,極親西伯。

    現在想個什麼樣的借口,搞一下?”姜林終于拿定了主意,朝楊戬詢問道。

     “呃……借口麼,需要好好想想。

    那伊洛戎人這些年雖然親西伯,但因着與我大唐國隻有一河之隔,此前故周國進攻我大唐國的戰事,伊洛戎人并未參與,而且這些年和我們還有一些商貿往來,尤其是我們的孟津渡渡口南岸就緊挨着伊洛戎人的地盤,商務部南線商人團每次南行都要過伊洛戎人的地盤……借口确實不太好想啊,若是石平兄弟在的話,或許以他的腹黑,能想到合适的借口。

    ”楊戬一臉愁容地朝姜林說道。

     “石平……石平……你先下調令,調兩個團向東運動,借口咱們慢慢想。

    ”姜林終于拿定了主意。

     “是!”楊戬朝姜林行了一個軍禮,起身也出了姜林的軍帳。

     “首領……”包爽和楊戬擦肩而過,走了進來,悄聲朝姜林打了聲招呼。

     “什麼事?”姜林朝一臉嚴肅的包爽問道。

     “有兩個人想見你。

    ”包爽壓低聲音說道。

     “兩個人?誰?”姜林一臉不解地望向包爽。

     “呃……首領的兩個兄長。

    ”包爽憋了半天,朝姜林答道。

     “我的兩個兄長?虞饕、胥郊二位兄長?他倆未經傳喚,怎麼能擅離值守?”姜林聽罷包爽的話,瞬間來了氣。

     “呃……不是虞饕、胥郊兩人。

    是首領之父、姜老太師家紹、銘兩位首領的異母兄長。

    ”包爽朝姜林忙答道。

     “呃……姜老太師到底有幾個子女?”姜林臉更黑了。

     “聽說姜老太師與亡妻育有二女四子,其中一女一子夭折。

    幸存下了一女三子,故周國先侯夫人最長,下面依次是汲、紹、銘,再就是與太夫人生的首領你……”包爽趕忙朝姜林說明道。

     “呃……前段時間在風陵渡渡口給洪部長進獻故周國國玺的是誰?”姜林想起前些時日從風陵渡傳來的消息,姜尚姜老太師的一子,在西岐城發生地動之後,竟然還将周國的國玺從國政廳廢墟中找尋出來,一路攜帶至風陵渡渡口附近的周國難民聚集地。

    後來有了大唐國軍隊入周國之地抗戎援周,再有姜林寫就的勸降書發給洪魁,聽聞消息的姜紹竟然直接找到洪魁,将周國國玺獻上,以期在大唐國搏得一個好的前途。

    洪魁威逼着姬旦寫就的向全天下諸侯和方國通告周國并入大唐國的文書上,加蓋的便是姜紹獻上的周國國玺。

    此乃周國國玺最後一次使用。

     “呃……這兩人這個時候找我何事?”姜林頗為不解地朝包爽問道。

     “标下不知。

    ”包爽忙答道。

     “我聽洪魁部長說,當日正是因着這個姜紹進獻了周國的國玺,向洪部長表達了願意歸順我大唐國的心思,還說服了不少周國幸存的官員和貴族一起向洪部長表達了這樣的意願,姬旦、姬奭、姬誦幾人聽說了這事,才萬念俱灰,終于寫就了那份通告天下的文書。

    如此,也算是算是識時務。

    将人請進來,我看看他倆到底找我何事?”姜林想了想,朝包爽下令道。

     “是!”包爽領命,轉身朝帳外走去。

     喜歡商末三國志請大家收藏:()商末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