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唐周使团途中相遇

關燈
    “籲……”包爽勒馬停在了正在行進的隊伍隊首十幾米開外。

     “全軍止步。

    ”走在隊伍最前面的石平右手舉起拳頭,朗聲朝身後的隊伍下令道。

     “石連長,讓隊伍原地休息。

    前面發現了點情況,我這就去向首領彙報。

    ”包爽朝石平下令道。

     “是!”石平朝包爽行了一個軍禮,包爽匆匆回了一個軍禮,打馬朝隊伍後面慢跑而去。

     “首領,前面發現了周國使節的營地。

    ”包爽打馬小跑了一二百米,看到了幾輛行駛緩慢的馬車,仔細找了找,在車隊的最前面看到了姜林的身影。

     “哦,周國使節的營地……在孟津渡口的時候,可曾聽駐軍說周國使節已經渡過大河的消息?”姜林示意車隊停下來,摸着唇邊的短須一邊思索着一邊問道。

     “首領,孟津渡口那裡的駐軍隻負責防衛,關口的通行記錄自是有關口的公人負責。

    再說,現在大河已經上凍,周國人沒準挑了一處冰較厚的地方過的大河也說不定……能省不少通關的費用呢……”包爽點到為止。

     “倒也是。

    周國使節營地……商王喪儀這麼重大的事項,主使應當是周國的姜尚太師吧?”姜林又想起了自己父親那副讓人讨厭的模樣來,每次說到姜尚,姜林的腦海裡都要不自覺地泛起和母親一起出現在婚紗照上的那個人。

     “不得而知,我隻是命令兄弟們就地警戒,特意回來向你禀告此事。

    首領,我們該怎麼辦?看這時間也不早了,我們亦到了紮營的時間了。

    ”包爽看了看快要落山的太陽,估了估時間,朝姜林說道。

     “嗯。

    你去傳令,距離周國使節營地一裡的地方紮營,讓孫虎前往周國使節營地亮明身份,我稍後去拜訪姜尚太師。

    ”姜林知道最近通往朝歌城的各條道路定是車馬絡繹不絕,原因自然是為了參加十日後自己嶽丈的喪禮。

     既然大家的目的都是為了奔喪,一路上自然不會再起什麼沖突。

    再說了,這些年在周國太師姜尚的極力約束下,周、唐兩國之間的關系已經很是微妙。

    雖然一直沒有官方的正式會晤以及通報,但私下裡,兩國之間的貿易來往和各項交流并沒有隔絕。

    尤其是懼留孫老爺子和自己的師弟之間,可以說是一個月就要通一次書信。

    鑒于兩位老者的品德,姜林并沒有讓人對兩人來往的書信進行審查。

     現在于道邊偶遇周國使者的隊伍,前幾日自己和順姬以及兩個小舅子還說起此事,周國若是派使的話,大概率定是周國太師姜尚親自前往,作為一個晚輩自是要将姿态放得低一些,免得日後其給懼老爺子的書信裡給自己上點眼藥,又讓懼老爺子再教訓自己。

     “是!”包爽朝姜林行了禮,打馬轉身離開去隊伍前面傳令。

     “夫君,可是出了什麼事?”後面的車隊停得時間有些久,坐在第二輛車上的順姬已經下車,徒步走到了姜林身後。

     “哦,沒什麼事。

    包隊長說是在前面遇到了周國前往朝歌奔喪的使節營地,特來通禀。

    這麼冷的天,你怎麼下車了?”姜林一邊下馬一邊朝自己的妻子關切地問道。

     “車内空氣污濁,又加之颠簸了大半天,我想下來走走。

    ”順姬神情依然有些悲傷。

     “舅父、舅母,發生什麼事了?”姜林正打算繼續勸慰順姬,一身戎裝的歡姬從隊伍的最後面一路奔跑了過來。

     “不是給你說了嗎,隊伍裡不得如此大聲喧嘩,亦不得如此稱呼我和你舅母。

    你若想與你舅母一起坐馬車,就脫了這身軍裝,換上你的女兒裝。

    你若是穿着這身軍裝,就必須如同你包叔他們一般舉止得體。

    怎麼還是記不住?”姜林望着這個“狗皮膏藥”,頭微微作痛。

     “知道了,首領。

    ”歡姬吐了吐舌頭,朝姜林行了一個軍禮,趕忙改了口。

     “行了,歡姬還是小孩子,活潑好動自是能理解的,對她不要如此嚴厲。

    ”順姬上前挽住了歡姬的胳膊,二人往道邊靠了靠,給後面已經開始行駛的車隊讓開了路。

     不等姜林再開口,整個隊伍的末尾、負責壓陣的王郊、王洪和姜世民三人騎在馬上駛了過來。

    馬背上的姜世民望向道邊的歡姬,開始擠眉弄眼起來。

     “首領,發生了何事?”王郊騎在馬上,朝姜林開口問道。

     是多日前,當順姬帶着商纣王的第一個孫輩、自己已經九歲多的大兒子姜世民,從晉陽城趕到安邑城時,一直還在猶豫不決的王郊、王洪兄弟二人,最終還是通過抛硬币三局兩勝的方法決定了親赴朝歌城,送自己的生父最後一程。

     對于順姬和王郊、王洪姐弟三人的選擇,姜林自是不好過多地說些什麼。

    但對于順姬擅自将姜世民帶着前往朝歌城、參加自己外公的葬禮的決定,姜林是很生氣的,但已經九歲的姜世民倒也着實地讓姜林開了一次眼。

     黑月、順姬兩位妻子與姜林共生育有四子,黑月所出大郎姜匡胤、四郎姜武定;順姬所出的二郎姜世民、三郎姜文安。

    三郎、四郎年歲尚小,目前還看不出什麼苗頭來。

    但大郎和二郎……大郎、二郎已經九歲,正是上小學的年紀。

    但近水樓台先得月,二人有姜林這個一手打造出大唐國教育體系的父親,自是要比同齡人學的要深入一些。

    而二人在性格、喜好方面,已經開始表現得截然不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郎性格頗為沉穩,這是往好了說的,往不好了說,說是木讷都不為過。

    雖然木讷,但此子倒也繼承了父親在機械學一道的優良基因,才九歲的年紀,現在就整日裡鑽在自己的表哥、大唐國立大學機械學院副院長黑亮的實驗室裡,與一衆大自己近乎十歲的哥哥、姐姐、嫂嫂們研究槍、炮、蒸汽機、内燃機等東西。

    看着自己的兒子如此模樣,黑月已經不止一次地偷偷地抹眼淚了。

    這種書呆子的模樣,以後大概率是沒機會了…… 再說二郎,此子自幼便是能說會道,與人交往從不膽怯。

    不僅如此,而且頗為聰明好學。

    心中若是有了疑慮,亦會虛心請教各位叔伯兄弟姐妹。

    尤其是,自八歲開始,便開始與自己的大舅父、大唐國武裝力量副總參謀長王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