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姜林又要动歪心思
關燈
小
中
大
“報告!”帳外傳來包爽的聲音。
“進來!”姜林朝帳門答道。
“首領,新绛驿站長在營門求見,說有要事禀報。
”包爽入得帳來,朝姜林行了一個軍禮,說道。
“新绛驿站長……喚進來。
”姜林擡頭停頓了幾秒,朝包爽吩咐道。
“是!”包爽又行了一禮,轉身出了帳門。
片刻功夫後,包爽撩起帳門的簾子,一名三十歲左右的男子被包爽讓了進來。
“小人新绛驿站長劉銘見過首領。
”來人朝姜林抱拳行了一禮。
“劉站長請坐,這麼晚了……有何要事?”姜林也不客套,指了指邊上的一個矮凳,朝着名為劉銘的男子問道。
“首領,這是今日從涑陽城傳往晉陽鎮的急報,兩日達(從涑陽城傳往晉陽鎮的消息正常是三日時間,名三日達。
急報時間壓縮至一半,名兩日達)。
小的知道你今日駐紮在新绛驿以北,特将此情報攔了下來。
”劉銘站長說着,從手中的皮包内掏出一個竹筒,雙手呈給姜林。
姜林接過竹筒,轉着竹筒仔細看了看,指着竹筒擡頭朝劉銘問道:“這情報你已經看過了?” 劉銘聽罷,忙抱拳說道:“沒有,小的不敢。
” “可這蠟封……”姜林望着竹筒筒蓋和筒體之間本應該存在的蠟封,朝劉銘問道。
“小的收到時就沒有蠟封,我問過那驿卒,他從涑陽驿站接手時就沒有蠟封。
”劉銘朝姜林忙答道。
“嘶……難道事情已經緊急到這個份上了,連蠟封都來不及?好,你辛苦,回去安頓好驿卒休息,有需要我會派人傳你。
”姜林握着手上這個竹筒,心中頗有些不安。
“遵命!”劉銘又朝姜林行了一禮,利索地出了帳門。
“石平,立刻破譯。
”帷幕後的石平正在整理姜林的物品,聽到命令趕忙出來從姜林手上接過竹筒。
石平走到自己的矮幾前,從自己的皮包内取出筆、墨、密碼本等物品,擰開竹筒上的蓋子,将筒内的密信小心翼翼地取出,平鋪在了矮幾上,隻是時間過去了一分鐘,還不見其破譯。
“怎麼還不破譯?”姜林望着往日對這破譯業務極其熟練、現在卻盯着這份密信發呆的石平,嚴厲地問道。
“首領,不用破譯,是明文。
”石平這才回過神來,趕忙拿着密信,起身走到姜林身邊。
“明文?嘶……我看看。
”姜林心中一陣突突。
根據情報系統的培訓準則,這密信必須用密文寫就,不到萬不得已不得用明文。
至于萬不得已的情況,有以下幾點:一、掌握密碼本的破譯員犧牲或者密碼本丢失、破損;二、事态萬分緊急,情報員來不及回到駐地将情報彙編之後交破譯員加密;三、…… 姜林來不及再去多想,接過石平遞上的文件走到油燈前,這份情報上的文字也赫然映入姜林的眼中:“拱衛西岐的周國右、中、左三師五日後開拔,往芮國集結。
西伯侯下達給各諸侯國和方國的征召令按最高等級,大河以西各國軍隊在芮國集結,集結最後日期為四月二十日;大河以東各國軍隊在孟津集結,集結最後日期為四月三十日。
五年四月五日。
” “包爽!”姜林朝帳外喝道。
“首領!”包爽應聲從帳外進來。
“将王副總長,唐副部長請來。
”姜林下令道。
“是!”包爽領命出帳。
姜林握着這份沉甸甸的情報,思緒飛揚。
由于這個時代曆史比較久遠,流傳到後世的文字記錄不但抽象,而且有限,所以關于這個時代的曆史大多都是靠後世的曆史學家進行推算出來的。
至于教材裡,這個時期的曆史也是一筆帶過的,并沒有講授得很清楚,關于一些重大事件的地址還好,時間就太模糊了。
姜林不知道的是自己剛穿越到這個時代的那一年,是曆史上周武王即位的第二年。
這一年的春夏之交,周武王姬發率大軍先西行至畢原(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文王陵墓祭奠,然後轉而東行向朝歌前進。
在中軍豎起寫有父親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隻稱太子發,意為仍由文王任統帥。
大軍抵達黃河南岸的孟津(今河南省孟津縣),史稱有八百諸侯聞訊趕來參加。
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無援的形勢已形成,諸侯均力勸武王立即向朝歌進軍。
周武王姬發和太師姜尚則認為時機還不成熟,在軍隊渡過黃河後又下令全軍返回,并以“諸位不知天命”告誡大家不要操之過急。
因時機還未完全成熟,還是班師回朝了。
這次滅商預演,史稱“孟津之會”或“孟津觀兵”。
當然,這是曆史上的記載。
其實真實的情況是當時負責照料整個大軍糧草的姬發愛妾令姬之弟狐,醉酒不小心打翻了油燈,引發辎重營大火,将大軍的糧草燒了個八九不離十。
萬般無奈之下,大軍不得不作鳥獸散。
至于流傳到後世的“諸位不知天命”這個托詞,自然是用了春秋筆法為尊者諱,為上位者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姜林不穿越而來,沒有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的話,那麼“孟津之會”之後的第二年春天(唐國三年),姬發發動了空前的滅商行動,參加了上次“孟津之會”的諸侯的軍隊與周國的軍隊又在孟津舉行了誓師大會。
誓師典禮上衆諸侯國盟誓後,武王便率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奔商都朝歌,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離朝歌隻有七十裡的牧野,之後便是曆史上非常有名的“牧野之戰”。
但由于姜林的到來,先是借着女娲娘娘之命勸告了自己的嶽父商纣王不要再作惡,又有先後兩次擊敗周、虞聯軍将姬發氣得腦中風,這才将周國滅商之戰推遲了兩年,便是這次的大動作。
當然,姜林現在也不知道這次要搞的就是“牧野之戰”。
曆史上周滅商的戰争到底打了幾次、打了多久、多少人打的、啥時候打的……真的沒概念啊。
“報告!”王郊和唐塗的聲音從帳外響起。
“進來!”被打斷思緒的姜林回過神來,回到自己的位子上。
“首領,你找我們……”王郊、唐塗二人進得帳來,朝姜林行
“進來!”姜林朝帳門答道。
“首領,新绛驿站長在營門求見,說有要事禀報。
”包爽入得帳來,朝姜林行了一個軍禮,說道。
“新绛驿站長……喚進來。
”姜林擡頭停頓了幾秒,朝包爽吩咐道。
“是!”包爽又行了一禮,轉身出了帳門。
片刻功夫後,包爽撩起帳門的簾子,一名三十歲左右的男子被包爽讓了進來。
“小人新绛驿站長劉銘見過首領。
”來人朝姜林抱拳行了一禮。
“劉站長請坐,這麼晚了……有何要事?”姜林也不客套,指了指邊上的一個矮凳,朝着名為劉銘的男子問道。
“首領,這是今日從涑陽城傳往晉陽鎮的急報,兩日達(從涑陽城傳往晉陽鎮的消息正常是三日時間,名三日達。
急報時間壓縮至一半,名兩日達)。
小的知道你今日駐紮在新绛驿以北,特将此情報攔了下來。
”劉銘站長說着,從手中的皮包内掏出一個竹筒,雙手呈給姜林。
姜林接過竹筒,轉着竹筒仔細看了看,指着竹筒擡頭朝劉銘問道:“這情報你已經看過了?” 劉銘聽罷,忙抱拳說道:“沒有,小的不敢。
” “可這蠟封……”姜林望着竹筒筒蓋和筒體之間本應該存在的蠟封,朝劉銘問道。
“小的收到時就沒有蠟封,我問過那驿卒,他從涑陽驿站接手時就沒有蠟封。
”劉銘朝姜林忙答道。
“嘶……難道事情已經緊急到這個份上了,連蠟封都來不及?好,你辛苦,回去安頓好驿卒休息,有需要我會派人傳你。
”姜林握着手上這個竹筒,心中頗有些不安。
“遵命!”劉銘又朝姜林行了一禮,利索地出了帳門。
“石平,立刻破譯。
”帷幕後的石平正在整理姜林的物品,聽到命令趕忙出來從姜林手上接過竹筒。
石平走到自己的矮幾前,從自己的皮包内取出筆、墨、密碼本等物品,擰開竹筒上的蓋子,将筒内的密信小心翼翼地取出,平鋪在了矮幾上,隻是時間過去了一分鐘,還不見其破譯。
“怎麼還不破譯?”姜林望着往日對這破譯業務極其熟練、現在卻盯着這份密信發呆的石平,嚴厲地問道。
“首領,不用破譯,是明文。
”石平這才回過神來,趕忙拿着密信,起身走到姜林身邊。
“明文?嘶……我看看。
”姜林心中一陣突突。
根據情報系統的培訓準則,這密信必須用密文寫就,不到萬不得已不得用明文。
至于萬不得已的情況,有以下幾點:一、掌握密碼本的破譯員犧牲或者密碼本丢失、破損;二、事态萬分緊急,情報員來不及回到駐地将情報彙編之後交破譯員加密;三、…… 姜林來不及再去多想,接過石平遞上的文件走到油燈前,這份情報上的文字也赫然映入姜林的眼中:“拱衛西岐的周國右、中、左三師五日後開拔,往芮國集結。
西伯侯下達給各諸侯國和方國的征召令按最高等級,大河以西各國軍隊在芮國集結,集結最後日期為四月二十日;大河以東各國軍隊在孟津集結,集結最後日期為四月三十日。
五年四月五日。
” “包爽!”姜林朝帳外喝道。
“首領!”包爽應聲從帳外進來。
“将王副總長,唐副部長請來。
”姜林下令道。
“是!”包爽領命出帳。
姜林握着這份沉甸甸的情報,思緒飛揚。
由于這個時代曆史比較久遠,流傳到後世的文字記錄不但抽象,而且有限,所以關于這個時代的曆史大多都是靠後世的曆史學家進行推算出來的。
至于教材裡,這個時期的曆史也是一筆帶過的,并沒有講授得很清楚,關于一些重大事件的地址還好,時間就太模糊了。
姜林不知道的是自己剛穿越到這個時代的那一年,是曆史上周武王即位的第二年。
這一年的春夏之交,周武王姬發率大軍先西行至畢原(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文王陵墓祭奠,然後轉而東行向朝歌前進。
在中軍豎起寫有父親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隻稱太子發,意為仍由文王任統帥。
大軍抵達黃河南岸的孟津(今河南省孟津縣),史稱有八百諸侯聞訊趕來參加。
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無援的形勢已形成,諸侯均力勸武王立即向朝歌進軍。
周武王姬發和太師姜尚則認為時機還不成熟,在軍隊渡過黃河後又下令全軍返回,并以“諸位不知天命”告誡大家不要操之過急。
因時機還未完全成熟,還是班師回朝了。
這次滅商預演,史稱“孟津之會”或“孟津觀兵”。
當然,這是曆史上的記載。
其實真實的情況是當時負責照料整個大軍糧草的姬發愛妾令姬之弟狐,醉酒不小心打翻了油燈,引發辎重營大火,将大軍的糧草燒了個八九不離十。
萬般無奈之下,大軍不得不作鳥獸散。
至于流傳到後世的“諸位不知天命”這個托詞,自然是用了春秋筆法為尊者諱,為上位者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姜林不穿越而來,沒有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的話,那麼“孟津之會”之後的第二年春天(唐國三年),姬發發動了空前的滅商行動,參加了上次“孟津之會”的諸侯的軍隊與周國的軍隊又在孟津舉行了誓師大會。
誓師典禮上衆諸侯國盟誓後,武王便率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奔商都朝歌,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離朝歌隻有七十裡的牧野,之後便是曆史上非常有名的“牧野之戰”。
但由于姜林的到來,先是借着女娲娘娘之命勸告了自己的嶽父商纣王不要再作惡,又有先後兩次擊敗周、虞聯軍将姬發氣得腦中風,這才将周國滅商之戰推遲了兩年,便是這次的大動作。
當然,姜林現在也不知道這次要搞的就是“牧野之戰”。
曆史上周滅商的戰争到底打了幾次、打了多久、多少人打的、啥時候打的……真的沒概念啊。
“報告!”王郊和唐塗的聲音從帳外響起。
“進來!”被打斷思緒的姜林回過神來,回到自己的位子上。
“首領,你找我們……”王郊、唐塗二人進得帳來,朝姜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