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黎国遗民前来求助

關燈
    鹽,一把青銅匕首,朝昂走了過去。

     “咕咚”,昂看了看獵手端過來的餐盤,起身朝姜林行了一禮,又沖啟和年輕獵手點了點頭,接過餐盤,朝身邊的兄弟們遞了過去。

    邊上的幾人接過餐盤,便像瘋了似地圍成一團,開始分割起那條鹿腿來。

     當年輕獵手将第二隻鹿腿送到昂面前時,昂帶來的那些青壯已經分發完第一隻鹿腿,紮煞着兩隻油乎乎的手等候多時了。

     “算了,别這麼一點一點的分割了,把刀子分給這些兄弟們,讓他們自己來吧,喜歡吃哪塊就割哪塊吧。

    ”姜林朝年輕的獵手擺了擺手說道。

     “是。

    ”年輕獵手聽罷,轉身将餐盤端了回來放在姜林身邊,然後從一個獸皮卷中取出幾把青銅匕首,一一分發給了昂和那些如同餓死鬼一般的兄弟們。

     “哎呀,不要搶,不要搶,這麼大一隻鹿,夠你們吃的。

    哎呀,X,褲子燎着了……”啟被一群饑餓已久的青壯擠到一邊,好巧不巧的,皮質的短褲上的毛被火苗燎得開始冒起了青煙,氣急之下大罵起來,但那些人顯然沒有聽到。

     年輕獵手趕忙從邊上的水缸中舀了一陶碗水,潑到啟的短褲上,這才将火苗熄滅。

     姜林見那群人現在隻有搶食的心思,全然顧不上與姜林談話,索性端起邊上的餐盤,割了一條肉遞給邊上的紅石魁,又為黑石平割了一大塊肉之後,自己從碟中捏起一撮鹽灑在剩下的鹿腿上,便抱着沒剩下多少肉的骨頭開始啃起來。

     不等姜林将骨頭上的肉啃完,昂與那些兄弟們已經撐得躺在地上開始哼唧起來。

     “首領,他們要不要緊?”平看着躺在地上哼唧的黎國來客,有些擔心地朝姜林問道。

     “我也不知道啊,這些人是餓的太久了,這一下萬一撐死了,會不會引起與那些黎國遺民的争端啊。

    我X的,大意了,說他們是撐死的,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信。

    ”姜林望着地上哼唧的幾人,皺着眉頭有些擔憂地說道。

     “唐方首領敬請放心,我等無事。

    ”在黎國當過官員,懂得一些禮儀廉恥,總算還知道注意一點吃相的昂顯然沒有撐得那麼過分,聽到姜林和黑石平的對話,揉了揉肚子,勉強從地上坐了起來,對姜林說道。

     “那就好,那就好。

    那你們先消消食,等恢複的差不多了,咱們就出發?”姜林一番商量的口吻對昂說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讓你們見笑了,來的路上确未吃一頓飽飯,誰知會發生這樣的狀況。

    我這就看看衆弟兄的情況,若無大礙,我們盡快出發。

    ”昂勉強從地上爬起來,一邊揉着肚子,一邊開始查看起衆人的情況來。

     好在半個小時後,黎國來人雖然還在不停地哼唧,但至少都從地上爬了起來。

    姜林又做了一個請的手勢,便率先朝晉陽鎮方向走去,昂則喝罵着那些剛才丢人現眼的兄弟們,從後面跟上姜林的步子。

     夏日天長,時間已經不早,但天還未黑的時候,姜林終于帶着那些黎國來客抵達晉陽鎮,将這些人安頓到了一座民居中,便去尋找紅石郊、紅石洪兄弟二人。

     “呦,這是一直沒起啊,還是剛睡下?”姜林習慣性地走進了紅石郊和紅石洪居住的民居,來到紅石郊的房間門外,見門反插着,便走到窗前朝屋内問道。

     屋内窸窸窣窣傳來一陣手忙腳亂的聲音,片刻功夫後,紅石郊衣衫不整地打開屋門,極其不好意思地朝姜林笑了笑,絲毫沒有往日将姜林往屋内讓的意思。

     “還能走道不?能走道就跟我走一趟。

    ”姜林沒好氣地朝紅石郊問道。

     “看姐夫說的,咋能走不了道呢,咱們這就走。

    ”紅石郊說着,轉身關上了房門。

     “吱呀。

    ”對面的紅石洪也打開了屋門,看情形和紅石郊也差不多。

     姜林瞪了一眼自己這兩個沒出息的小舅子,就朝院外走去,沒多久就來到隻隔了幾座民居的虞饕和胥郊的住處。

     “時候不早了,首領怎麼來了?哦,兩位妹夫也來了?今日我和胥郊大哥等着你倆帶着新婚的妹妹來省親,等了一日也不見你們,怎麼這麼晚了才來?”虞饕見姜林帶着兩位妹婿走進來,趕忙迎了上來。

     “我不是帶他倆來省親的,省親的事讓他姐姐明天帶着他們來,我此時來是有要事。

    ”姜林說着,便進了堂屋,坐在了主位上。

     虞饕、胥郊二人極其講究規矩,姜林若是坐在客位上,倆人就絕不會坐着與姜林說話,姜林若坐在主位上,倆人才會安心地坐到客位上。

    姜林嘗試了多次,還是無法說服二人,所以在這二人面前也就不再去浪費時間。

     姜林見其他四人坐定後,開門見山地将今日的事情說了一遍,又看了看四人,開口詢問道:“這黎國在哪裡?還有那昂說的太嶽山又是在哪裡?還有古堯都又是哪裡?” “噗嗤!”虞饕等四人聽罷,均笑出聲來。

     “姐夫,看來你還真是不懂周邊的地理。

    上次我們去南邊時,就經過太嶽山,就是南部的那片大山,太嶽山之南的那片平原便是古堯都所在。

    這黎國麼,古堯都之地往東,在太嶽山與太行山之間,有一處很大的山間平原,黎國故地便在那裡。

    ”紅石郊理了理自己淩亂的頭發,朝姜林講述道。

     “說起這黎國,與我子姓還是有些淵源的。

    我祖盤庚時,将都城遷到朝歌城,然後将其堂叔父封到了黎國之地,建立了黎國,拱衛朝歌,所以這黎國與我子姓是同根的。

    這黎國經過十數代人的繁衍生息,人口衆多,國力也發展的極其強大。

    ” “不過前些年,朝歌城那位納了蘇氏為妃後,便變得荒淫無道,讓諸侯離心離德。

    血脈已經很遠的黎國國君漸漸地也不再聽從朝歌城那位的号令,大有取而代之的趨勢。

    而當時的西伯侯姬昌也有這樣的想法,但是由于黎國人口衆多,國力強大,并且處在西伯東進的側翼,給西伯蓄意伐纣的謀略形成極大威懾和心理障礙。

    ” “他們認為縱然克纣,也難以克黎。

    所以,借黎侯不從王命的借口和機會,冠冕堂皇地采取了替王伐黎的辦法,召集已經倒向他們的諸侯和方國,對黎國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滅國之戰,将黎國夷為平地,聽聞當時除少量國人和奴隸逃走外,大部分黎國人都被屠戮。

    ”紅石洪顯然對黎國的曆史比較了解,接過紅石郊的話,滔滔不絕地講道,講到最後口有點幹,端起身邊矮幾上的陶杯猛灌了幾口水。

     “至于這霍部落麼,古堯都之地之所以能做國都,本就因為靠近汾水,加之周邊地勢平坦,物産豐饒,這些都是人員居住地所首選的條件。

    雖然因為土地耕種幾百年變得貧瘠不得不将國都遷走,但肯定還是有少量的人員留下來的,所以這霍部落也不足為奇。

    不過上次我們去南邊都是沿着汾水一路而行,還真沒發現那裡有人員流竄的迹象。

    姐夫,不是我說你,抽空你也多了解了解我華族的地理和曆史,免得鬧笑話。

    ”紅石郊接過紅石洪的話,繼續說道。

     “搞了半天這古堯都之地就是後世的臨汾市,在古代稱平陽。

    而這黎國所處的地方就是後世曆史上發生了赫赫有名的長平之戰的上黨地區,再往後的長治市。

    ”姜林沒好氣地斜了一眼正在得意洋洋的紅石郊,心中暗暗盤算起來。

     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人,對于中華大地的地理特征、地質地貌等,絕對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一個人都要熟悉。

    但是礙于這個時代的地名與後世地名的差異,這就很難對得上号。

    畢竟中間隔了三千年,三千年的曆史變遷,即使是同一個地方,地名也會變來變去。

    最後到了姜林生活的那個時代,耳熟能詳的地名與三千年前不知道已經變化了多少次。

     “那昂所說的借地之事,你們有什麼想法?”姜林朝邊上的四人看了看,繼續問道。

     喜歡商末三國志請大家收藏:()商末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