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建巡逻队发现能工
關燈
小
中
大
,也不會讓你們帶着我的訓練方法離開去傳授給别人的。
下場隻有一條,那就是死,并且還是要連累妻兒老小被逐出晉陽鎮的下場。
你們仔細想想。
”趁休息的時間,姜林和衆人圍坐在一起,和大家聊起了天,說着說着,便談到了紀律。
“不論是巡邏隊,還是軍隊,這紀律都是首要的。
隻有一支有紀律的隊伍,才能戰勝一切敵人。
關于這紀律,最重要的一條便是一切行動聽指揮。
不論什麼情況下,下屬都要服從上級的命令,哪怕明知命令是錯誤的,也要服從。
至于上級的錯誤,事後如果證明是錯誤的,上級當然是要付出代價的。
但是如果不服從指揮,上級當場便可以對下屬做出處罰,平常可以隻做體罰,戰時可以先斬後奏。
你們聽清楚了嗎?” “聽清楚了!”十五個人的隊伍,聽完姜林剛才的一番言語,此時都整齊地站成一排,各個表情嚴肅。
“大家也不要如此緊張。
我剛說的這些,隻是在訓練、戰鬥的時候才會如此要求。
平日裡大家在一起還是要像兄弟一般。
訓練、戰鬥的時候嚴肅,日常便要活潑一些。
好了,今日的隊列訓練先到此為止,下面着重訓練的是體能。
” 接着,姜林将日常需要訓練的俯卧撐、仰卧起坐、蛙跳、負重跑、泅渡等一系列的科目動作要領和衆人又講解了一番,等衆人完全吃透各個科目的時候,一天的時間已經過去了。
姜林囑咐幾人以後的飯食按一日三餐安排,又吩咐以後每天上午進行訓練,下午進行治安巡邏,每十日裡安排五天時間對周邊的各個生産隊所在的場所附近進行巡邏。
便和衆人回到了鎮中。
回到鎮中,便找來工,囑咐安排專人給巡邏隊伍負責一日的三餐後,便又鑽進茅屋内,開始琢磨起後面的訓練内容來。
第二天一大早,姜林剛準備起床晨練,屋外響起了紅石洪的聲音:“首領,洪有急事上報。
”姜林俯身吻了吻熟睡中的黑石月,便快步出了茅屋。
“什麼事要洪兄弟這麼早親自跑一趟?”姜林出了茅屋,便用戲谑的口吻開起了玩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正經點,不是開玩笑的時候,我是說真的。
昨天我們幾人去統計朝歌那些來人的情況時,我發現了有幾人是朝歌的制陶大師,統計完成後,我和那幾位善于制陶之人讨論了近半日,你可記得此前你問過我們兄弟二人是否見過大一些的陶器,當時我二人說在王宮中見過水缸。
而這些人便是能制作水缸等大型陶器的從業者。
”紅石洪自顧自地坐在長條石上,着急地對姜林說道。
“什麼?你是說這些人善于制造大型的陶器?太好了,太好了。
之前我問你們的時候,便是想制一種大型的陶管來鋪設将來晉陽城内的下水管道,隻是陶他們不善于制這麼大的器型。
沒想到,瞌睡來了就有人送枕頭。
快去,将這幾人招來?平,你去将陶和工兄他們也找來,有要事安排。
”姜林朝剛走來的黑石平和坐着的紅石洪二人吩咐道。
不久,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響,幾個人陸續地彙集到了廣場之上。
待衆人坐定,姜林朝着一個看似是那批陶工的頭領的人問道:“不知道你怎麼稱呼?” “陶甲,因祖上世世代代制陶,便以陶為姓氏,家中排行老大,名甲。
”被姜林問到的人起身朝姜林見禮後回答道。
“好,陶甲,我問你,聽洪說你們這些人都是善于制一些大型的陶器,請問能否制一種圓形的直長管形狀的陶器?”姜林開門見山地問道。
“請問首領要制多大尺寸的?”陶甲開口問道。
“兩步粗,五六步長如何?”姜林思索一番問道。
那陶甲起身,摸着下颚的短須來回踱步思索了一番:“一步半粗,五步長的直管可制,再粗再長,就無法保證了。
不知首領做這陶管做什麼?”陶甲問道。
“唔,是這樣的,首領欲在此處建立一座城,想用這陶管鋪設城内的下水通道。
”一邊的紅石洪起身解釋道。
“原來如此啊。
想必你們可能不知,那朝歌城的一些地方的下水通道這幾年也在逐漸地改為陶管了。
以前那石砌的下水通道容易損壞,年年都要翻修,搞的朝歌的路經常被挖開,耽誤了幾次大王的出行,殺了幾個負責城内道路的官員。
新任的官員是我父的摯友,我父不忍其再被大王殺掉,便獻策使用陶管鋪設,效果非常好。
隻是朝歌城内的陶管用的是半步粗的,這裡為何要用兩步粗的?”陶甲不解地問道。
“那是因為我們規劃的城很大,比朝歌城還要大。
所以這下水管道自然要粗一些。
否則遇到較大的雨,城内排水不利,豈不要淹了路面。
”姜林說道。
“原來如此。
那我們幾人便試試,不過首領方才說的兩步粗,五六步長确實太大了。
即使能做出來,也會非常沉重不好搬運。
一步半粗,五步長的陶管我們還是有信心做出來的。
” “另外,首領,我們這些陶工,還有一起逃來的那些石匠都是參加過朝歌城裡陶管下水管道鋪設的勞作的,那些石匠此前常年負責維護朝歌城内的城牆和道路,如果首領用得上,可……”陶甲平靜地說道。
“啥?石匠?還有石匠?”姜林朝一邊的紅石洪和黑石工望去。
“是有幾個石匠。
想到咱們晉陽鎮也沒有需要石匠的地方,便沒有深入了解,将他們派到别的生産隊去了。
”黑石工趕忙說道。
“快去将那些石匠招來,我們的下水管道和石橋有希望了。
”姜林興奮地搓着手說道。
“首領,其實這下水道不用全部使用這麼粗的陶管的。
像樹幹一樣,支路上的陶管使用細一些的,主路上的陶管使用粗一些的便可。
因為這粗的陶管太難制了,而細一些的陶管制起來很快。
”陶甲繼續說道。
“有道理,陶甲說的有道理啊。
”姜林、紅石洪、黑石工等人紛紛異口同聲地贊揚道。
“不敢勞諸位誇贊,這些都是我父和他那朋友之前為了避免被大王殺害而絞盡腦汁想的辦法。
隻因那負責管理财政的惡來克扣我們這些百工的酬勞,百工們無心按兩位老人的設想去實施,隻統一用半步粗的陶管替換了朝歌城裡下水管道易壞的路段而已。
為此,那惡來在大王面前還得到了不少的賞賜,隻是我們這些工匠絲毫好處都沒有得到。
”陶甲一邊回憶着一邊憤憤地說道。
“你們盡管放心。
雖然我晉陽鎮諸事都剛起步,也沒有朝歌城那樣豐富的物質可以當做獎勵,但各位為現在的晉陽鎮、未來的晉陽城所做的貢獻我們會銘記在心裡的。
等以後發展壯大了,定會為你們論功行賞。
等晉陽城建成的那天,會在城内立一塊石碑,有功之人的名字會刻在石碑之上,與城同休。
”姜林朝着陶工們和剛來到的一衆石匠說道。
“首領請放心,我們一衆人從朝歌城逃出來,本來隻求全家老小能活命,能有一處安身之所。
首領此前大恩大德救了我那剛出生的小兒不說,還允許我們加入晉陽鎮,從此不需要再漂泊,我等感激不盡。
首領之前說過,晉陽鎮是我們的家,我們自己的家當然要盡心去建設了,建設自己的家還需要什麼獎勵?大家說是不是?”石匠裡一名似乎是領頭之人向前走了幾步,大聲地說道。
“是,是,是!”衆人揮舞着胳膊大聲的歡呼着。
“首領,這位兄弟說的對。
建設自己的家園,還需要什麼獎勵呢?家人能居住在一個安全、舒适、不需要整日提心吊膽的城裡,比什麼獎勵都強。
大家說對不對?”一邊的陶甲也上前附和道。
“對,對,對!”衆人又一陣歡呼。
姜林看着情緒高漲的一群人,心裡漸漸生出了一絲豪情。
說自己幸運吧,能從二十一世紀出個車禍穿越到幾千年前,這叫幸運?但說自己不幸運吧,自從來到這個世界,每每遇到什麼困難的時候,都會有幫手來幫助自己。
這幫朝歌來的能工巧匠便是這上天賜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既然連上天都這麼幫助自己,讓這麼多能人彙集在自己身邊, 那就帶領他們開辟一番新的天地吧。
”姜林心裡默默地下定了決心。
喜歡商末三國志請大家收藏:()商末三國志
下場隻有一條,那就是死,并且還是要連累妻兒老小被逐出晉陽鎮的下場。
你們仔細想想。
”趁休息的時間,姜林和衆人圍坐在一起,和大家聊起了天,說着說着,便談到了紀律。
“不論是巡邏隊,還是軍隊,這紀律都是首要的。
隻有一支有紀律的隊伍,才能戰勝一切敵人。
關于這紀律,最重要的一條便是一切行動聽指揮。
不論什麼情況下,下屬都要服從上級的命令,哪怕明知命令是錯誤的,也要服從。
至于上級的錯誤,事後如果證明是錯誤的,上級當然是要付出代價的。
但是如果不服從指揮,上級當場便可以對下屬做出處罰,平常可以隻做體罰,戰時可以先斬後奏。
你們聽清楚了嗎?” “聽清楚了!”十五個人的隊伍,聽完姜林剛才的一番言語,此時都整齊地站成一排,各個表情嚴肅。
“大家也不要如此緊張。
我剛說的這些,隻是在訓練、戰鬥的時候才會如此要求。
平日裡大家在一起還是要像兄弟一般。
訓練、戰鬥的時候嚴肅,日常便要活潑一些。
好了,今日的隊列訓練先到此為止,下面着重訓練的是體能。
” 接着,姜林将日常需要訓練的俯卧撐、仰卧起坐、蛙跳、負重跑、泅渡等一系列的科目動作要領和衆人又講解了一番,等衆人完全吃透各個科目的時候,一天的時間已經過去了。
姜林囑咐幾人以後的飯食按一日三餐安排,又吩咐以後每天上午進行訓練,下午進行治安巡邏,每十日裡安排五天時間對周邊的各個生産隊所在的場所附近進行巡邏。
便和衆人回到了鎮中。
回到鎮中,便找來工,囑咐安排專人給巡邏隊伍負責一日的三餐後,便又鑽進茅屋内,開始琢磨起後面的訓練内容來。
第二天一大早,姜林剛準備起床晨練,屋外響起了紅石洪的聲音:“首領,洪有急事上報。
”姜林俯身吻了吻熟睡中的黑石月,便快步出了茅屋。
“什麼事要洪兄弟這麼早親自跑一趟?”姜林出了茅屋,便用戲谑的口吻開起了玩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正經點,不是開玩笑的時候,我是說真的。
昨天我們幾人去統計朝歌那些來人的情況時,我發現了有幾人是朝歌的制陶大師,統計完成後,我和那幾位善于制陶之人讨論了近半日,你可記得此前你問過我們兄弟二人是否見過大一些的陶器,當時我二人說在王宮中見過水缸。
而這些人便是能制作水缸等大型陶器的從業者。
”紅石洪自顧自地坐在長條石上,着急地對姜林說道。
“什麼?你是說這些人善于制造大型的陶器?太好了,太好了。
之前我問你們的時候,便是想制一種大型的陶管來鋪設将來晉陽城内的下水管道,隻是陶他們不善于制這麼大的器型。
沒想到,瞌睡來了就有人送枕頭。
快去,将這幾人招來?平,你去将陶和工兄他們也找來,有要事安排。
”姜林朝剛走來的黑石平和坐着的紅石洪二人吩咐道。
不久,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響,幾個人陸續地彙集到了廣場之上。
待衆人坐定,姜林朝着一個看似是那批陶工的頭領的人問道:“不知道你怎麼稱呼?” “陶甲,因祖上世世代代制陶,便以陶為姓氏,家中排行老大,名甲。
”被姜林問到的人起身朝姜林見禮後回答道。
“好,陶甲,我問你,聽洪說你們這些人都是善于制一些大型的陶器,請問能否制一種圓形的直長管形狀的陶器?”姜林開門見山地問道。
“請問首領要制多大尺寸的?”陶甲開口問道。
“兩步粗,五六步長如何?”姜林思索一番問道。
那陶甲起身,摸着下颚的短須來回踱步思索了一番:“一步半粗,五步長的直管可制,再粗再長,就無法保證了。
不知首領做這陶管做什麼?”陶甲問道。
“唔,是這樣的,首領欲在此處建立一座城,想用這陶管鋪設城内的下水通道。
”一邊的紅石洪起身解釋道。
“原來如此啊。
想必你們可能不知,那朝歌城的一些地方的下水通道這幾年也在逐漸地改為陶管了。
以前那石砌的下水通道容易損壞,年年都要翻修,搞的朝歌的路經常被挖開,耽誤了幾次大王的出行,殺了幾個負責城内道路的官員。
新任的官員是我父的摯友,我父不忍其再被大王殺掉,便獻策使用陶管鋪設,效果非常好。
隻是朝歌城内的陶管用的是半步粗的,這裡為何要用兩步粗的?”陶甲不解地問道。
“那是因為我們規劃的城很大,比朝歌城還要大。
所以這下水管道自然要粗一些。
否則遇到較大的雨,城内排水不利,豈不要淹了路面。
”姜林說道。
“原來如此。
那我們幾人便試試,不過首領方才說的兩步粗,五六步長确實太大了。
即使能做出來,也會非常沉重不好搬運。
一步半粗,五步長的陶管我們還是有信心做出來的。
” “另外,首領,我們這些陶工,還有一起逃來的那些石匠都是參加過朝歌城裡陶管下水管道鋪設的勞作的,那些石匠此前常年負責維護朝歌城内的城牆和道路,如果首領用得上,可……”陶甲平靜地說道。
“啥?石匠?還有石匠?”姜林朝一邊的紅石洪和黑石工望去。
“是有幾個石匠。
想到咱們晉陽鎮也沒有需要石匠的地方,便沒有深入了解,将他們派到别的生産隊去了。
”黑石工趕忙說道。
“快去将那些石匠招來,我們的下水管道和石橋有希望了。
”姜林興奮地搓着手說道。
“首領,其實這下水道不用全部使用這麼粗的陶管的。
像樹幹一樣,支路上的陶管使用細一些的,主路上的陶管使用粗一些的便可。
因為這粗的陶管太難制了,而細一些的陶管制起來很快。
”陶甲繼續說道。
“有道理,陶甲說的有道理啊。
”姜林、紅石洪、黑石工等人紛紛異口同聲地贊揚道。
“不敢勞諸位誇贊,這些都是我父和他那朋友之前為了避免被大王殺害而絞盡腦汁想的辦法。
隻因那負責管理财政的惡來克扣我們這些百工的酬勞,百工們無心按兩位老人的設想去實施,隻統一用半步粗的陶管替換了朝歌城裡下水管道易壞的路段而已。
為此,那惡來在大王面前還得到了不少的賞賜,隻是我們這些工匠絲毫好處都沒有得到。
”陶甲一邊回憶着一邊憤憤地說道。
“你們盡管放心。
雖然我晉陽鎮諸事都剛起步,也沒有朝歌城那樣豐富的物質可以當做獎勵,但各位為現在的晉陽鎮、未來的晉陽城所做的貢獻我們會銘記在心裡的。
等以後發展壯大了,定會為你們論功行賞。
等晉陽城建成的那天,會在城内立一塊石碑,有功之人的名字會刻在石碑之上,與城同休。
”姜林朝着陶工們和剛來到的一衆石匠說道。
“首領請放心,我們一衆人從朝歌城逃出來,本來隻求全家老小能活命,能有一處安身之所。
首領此前大恩大德救了我那剛出生的小兒不說,還允許我們加入晉陽鎮,從此不需要再漂泊,我等感激不盡。
首領之前說過,晉陽鎮是我們的家,我們自己的家當然要盡心去建設了,建設自己的家還需要什麼獎勵?大家說是不是?”石匠裡一名似乎是領頭之人向前走了幾步,大聲地說道。
“是,是,是!”衆人揮舞着胳膊大聲的歡呼着。
“首領,這位兄弟說的對。
建設自己的家園,還需要什麼獎勵呢?家人能居住在一個安全、舒适、不需要整日提心吊膽的城裡,比什麼獎勵都強。
大家說對不對?”一邊的陶甲也上前附和道。
“對,對,對!”衆人又一陣歡呼。
姜林看着情緒高漲的一群人,心裡漸漸生出了一絲豪情。
說自己幸運吧,能從二十一世紀出個車禍穿越到幾千年前,這叫幸運?但說自己不幸運吧,自從來到這個世界,每每遇到什麼困難的時候,都會有幫手來幫助自己。
這幫朝歌來的能工巧匠便是這上天賜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既然連上天都這麼幫助自己,讓這麼多能人彙集在自己身邊, 那就帶領他們開辟一番新的天地吧。
”姜林心裡默默地下定了決心。
喜歡商末三國志請大家收藏:()商末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