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怼天子,又不是头一次
關燈
小
中
大
這不怨朱元璋奇怪于謙的操作。
此時的于謙可是兵部尚書、京城的精銳軍隊全都掌握在他的手裡,完全可以制止這場兵變。
結果于謙絲毫沒有動作,以至于被判處謀反罪砍頭的下場。
最後行刑前留下的那首詩,更是讓朱元璋久久回味。
再加上家無餘财,連親生兒子早就亡故,沒有直系後代。
立下如此大功,還能克制自身,當真是在大明朝少見。
朱元璋是知道張居正的事情的,對比之下發現于謙當真猶如一個“聖人”似的。
倒是王布犁提醒道:“陛下,朱祁钰繼位之前就有過約定,今後要把皇位歸于朱祁鎮這一脈,他死了自己的兒子也早死了。
皇位的繼承人本該屬于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但是被他爹拿走了,于謙也沒有什麼反對意見。
于謙的忠誠,不是簡單地對某一個皇帝的忠誠,而是對整個大明王朝的忠誠。
于謙的忠誠,不是基于個人私利的狹隘的忠誠,而是對天下安定、百姓富足、皇統穩固、國家太平的忠誠。
不管誰當皇帝,都是大明朝的皇帝,所以他沒有理由反對。
” 聽到王布犁的解釋,朱元璋完全呆楞住了。
經曆過元末混戰的他一直都覺得沒有人會忠于一個王朝,多是忠誠于個人。
結果于謙這個人着實是給他上了一堂課。
即使因為于謙的操作,再加上朱祁鎮的操作,導緻文官集團一家獨大,可是于謙的這種忠于大明王朝的操作,着實是震懾住朱元璋了。
他久久不敢相信,咱大明真有這樣的臣子出現! 畢竟按照朱元璋内心深處對于官員的設想,心都是黑的,就算是給他大明幹活,那也是沖着名頭利祿以及為子孫後代謀求好處來的。
現在出了于謙這麼一個純臣。
朱元璋内心要說不被震撼,那是不可能的。
“于主事倒是有個好孫子。
” 朱元璋悠悠的歎了口氣,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畢竟他期望當中的臣子出現了,可惜結局并不是那麼的好。
如此一來,今後再有忠誠于大明臣子出現,怕是都得想一想于謙的這個下場。
一旁的朱棣也不知道要說些什麼,總之大家都出奇的沉默了。
如此有能力的“純臣”,是當皇帝的人所期望出現的,但真的出現了,皇帝能不能把握住,那可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待到從仙境出來之後,朱元璋在驿站裡長籲短歎,還是有些失落的,停留了好幾天。
李景隆終于率領天子的儀仗隊趕了上來。
朱元璋微服出訪這麼多天,總歸是有收獲的。
“姑父,許久不見。
” 李景隆在北方經曆風霜後,臉上黑了幾分,養也沒有養回來。
“嗯。
”王布犁應了一聲,盡管二人在大殿上有過短暫的交流,但他依舊是仔細打量了一二李景隆: “北方還是曆練人呐,一下子就變成糙漢子了。
” “哈哈哈。
” 李景隆聽了之後極為高興,自己對于大明也是有利的。
至少沒少給邊軍提供情報。
王布犁提起自己的魚竿:“走,聊聊北方草原的事情。
” “好。
” 南方河網密布,到哪不能釣魚啊。
朱元璋有什麼事都要與馬皇後交流一二,即使一直嚷嚷着後宮不得幹政,可實際操作上朱元璋自己個都不能避免。
因為這種事同别人商量,他更加不放心。
皇帝微服私訪繼續,隻不過這個時候加了一個婦人。
王布犁與李景隆二人貼身護衛。
不過沒讓朱元璋多等,徐達與沐英針對蒙古的釣魚行動有了顯著的戰績,他們是不肯輕易舍棄和林這片土地的。
于是被打的大敗而逃。
朱元璋接到戰報之後,着實是開心了一陣子。
他心中因為瓦剌軍俘獲大明天子的晦氣感覺,去掉了許多。
朕先把你們一個個都按死喽,免得咱那不争氣的子孫受你們的欺負。
朱元璋把徐達留在北方繼續鎮守,打的他們短時間内不敢犯邊就行,接下來就要幹掉盤踞在雲南的梁王,免得兩面受敵。
所以朱元璋才會派沐英先打一仗,打出威風來,在讓徐達為帥,大打一次。
這些年對于雲南的摸查一直都沒有停下來。
而且梁王的部下也沒有像王布犁那樣打仗有損招的将領出現,待到沐英回來之後,朱元璋就想着動手。
“布犁啊,咱看見那些老人相互約定想要赴京請命,為本地官員作保,希望他繼續留任。
”朱元璋站在船邊有些感慨: “朕受到了啟發,百姓會不會挽留離職或被捕的地方官,挽留則說明地方官得民心,不挽留則說明地方官乃是不才者,正是民心所向,說明朕做的沒錯。
” 王布犁看着魚漂,頭也不擡的道:“陛下的意思是什麼意思?” “咱覺得你懂咱的意思。
” 王布犁便不說話了。
李景隆覺得他們二人說的話,他是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在一旁抓耳撓腮,可又沒有人給他解釋。
“朕想的是賦予耆老聯名舉報害民官員、綁縛害民胥吏與遊民送官、入京為好官作保等特權,你覺得如何?” “陛下為什麼突發奇想,會制定出這種政策?” 朱元璋明白王布犁發問是覺得他的政策奇怪,遂解釋: “自古至今,官府有大事皆需向本地高年耆宿咨詢,所以古人以德行超群,市村稱善為标準,朕将一些本地老人選拔出來,讓他們擔任“耆宿”一職。
賢能的官員遇到難以決斷的公事,便會将耆宿請來會商。
這些老人年紀大,經曆多,做出的決策必定妥當。
如果明帝國的各級官府普遍重用耆宿,政務一定可以搞得很好。
” “陛下,這些有名聲的老人不光是經曆的事情多,他們放的屁也多,你在大元的時候,怎麼不聽他們放屁為大元盡忠呢?” “你。
” 朱元璋被王布犁的話氣的呗呗的。
一旁的李景隆恨不得要捂上自己的耳朵,當成沒聽到這些屁話。
姑父他怎麼想的? 縱然陛下制定的政策不合理,那也用不着說這些重話啊! 馬皇後面帶笑意,對于這個女婿如此不客氣的話,很滿意。
畢竟如今的朝廷當中,很少有人願意給重八提這種谏言了。
阿谀奉承之輩越來越多,連設立的禦史都不敢直谏天子! “陛下,布犁在縣衙擔任多年的吏員與典史,定然知道許多基層的實情。
”馬皇後充當潤滑劑,開口:“布犁,你給你嶽父解釋一遭。
” 王布犁應了一聲後,依舊瞧着魚漂: “陛下,我猜想你那些讓耆宿參與地方治理,允準他們介入這麼多基層事務,意味着陛下對耆宿的期望值很高。
既希望他們成為地方官府了解民情的渠道,也希望他們能對地方官吏起到監督作用。
效果也确實有一些,但我認為此舉會讓陛下失望進而一地雞毛,最終轉為廢政。
” 朱元璋雖然被王布犁的話氣的胸膛起伏不定,但依舊耐心坐在馬紮上,等着他的高見。
“人一旦有了微弱的權力,就會想法設法為自己謀取更大的利益,這便是人性。
”王布犁先給朱元璋吃了一顆定心丸: “我認為許多耆宿獲得參與地方治理的權力後,并沒有對地方官吏的害民行為起到監督與約束作用,反成了新的害民者, 而且他們很容易與官員相互勾結,耆宿的利益與地方官員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或者欺壓外地來本地為官者,從官場上合理合法的壓榨普通小民。
” 王布犁又
此時的于謙可是兵部尚書、京城的精銳軍隊全都掌握在他的手裡,完全可以制止這場兵變。
結果于謙絲毫沒有動作,以至于被判處謀反罪砍頭的下場。
最後行刑前留下的那首詩,更是讓朱元璋久久回味。
再加上家無餘财,連親生兒子早就亡故,沒有直系後代。
立下如此大功,還能克制自身,當真是在大明朝少見。
朱元璋是知道張居正的事情的,對比之下發現于謙當真猶如一個“聖人”似的。
倒是王布犁提醒道:“陛下,朱祁钰繼位之前就有過約定,今後要把皇位歸于朱祁鎮這一脈,他死了自己的兒子也早死了。
皇位的繼承人本該屬于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但是被他爹拿走了,于謙也沒有什麼反對意見。
于謙的忠誠,不是簡單地對某一個皇帝的忠誠,而是對整個大明王朝的忠誠。
于謙的忠誠,不是基于個人私利的狹隘的忠誠,而是對天下安定、百姓富足、皇統穩固、國家太平的忠誠。
不管誰當皇帝,都是大明朝的皇帝,所以他沒有理由反對。
” 聽到王布犁的解釋,朱元璋完全呆楞住了。
經曆過元末混戰的他一直都覺得沒有人會忠于一個王朝,多是忠誠于個人。
結果于謙這個人着實是給他上了一堂課。
即使因為于謙的操作,再加上朱祁鎮的操作,導緻文官集團一家獨大,可是于謙的這種忠于大明王朝的操作,着實是震懾住朱元璋了。
他久久不敢相信,咱大明真有這樣的臣子出現! 畢竟按照朱元璋内心深處對于官員的設想,心都是黑的,就算是給他大明幹活,那也是沖着名頭利祿以及為子孫後代謀求好處來的。
現在出了于謙這麼一個純臣。
朱元璋内心要說不被震撼,那是不可能的。
“于主事倒是有個好孫子。
” 朱元璋悠悠的歎了口氣,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畢竟他期望當中的臣子出現了,可惜結局并不是那麼的好。
如此一來,今後再有忠誠于大明臣子出現,怕是都得想一想于謙的這個下場。
一旁的朱棣也不知道要說些什麼,總之大家都出奇的沉默了。
如此有能力的“純臣”,是當皇帝的人所期望出現的,但真的出現了,皇帝能不能把握住,那可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待到從仙境出來之後,朱元璋在驿站裡長籲短歎,還是有些失落的,停留了好幾天。
李景隆終于率領天子的儀仗隊趕了上來。
朱元璋微服出訪這麼多天,總歸是有收獲的。
“姑父,許久不見。
” 李景隆在北方經曆風霜後,臉上黑了幾分,養也沒有養回來。
“嗯。
”王布犁應了一聲,盡管二人在大殿上有過短暫的交流,但他依舊是仔細打量了一二李景隆: “北方還是曆練人呐,一下子就變成糙漢子了。
” “哈哈哈。
” 李景隆聽了之後極為高興,自己對于大明也是有利的。
至少沒少給邊軍提供情報。
王布犁提起自己的魚竿:“走,聊聊北方草原的事情。
” “好。
” 南方河網密布,到哪不能釣魚啊。
朱元璋有什麼事都要與馬皇後交流一二,即使一直嚷嚷着後宮不得幹政,可實際操作上朱元璋自己個都不能避免。
因為這種事同别人商量,他更加不放心。
皇帝微服私訪繼續,隻不過這個時候加了一個婦人。
王布犁與李景隆二人貼身護衛。
不過沒讓朱元璋多等,徐達與沐英針對蒙古的釣魚行動有了顯著的戰績,他們是不肯輕易舍棄和林這片土地的。
于是被打的大敗而逃。
朱元璋接到戰報之後,着實是開心了一陣子。
他心中因為瓦剌軍俘獲大明天子的晦氣感覺,去掉了許多。
朕先把你們一個個都按死喽,免得咱那不争氣的子孫受你們的欺負。
朱元璋把徐達留在北方繼續鎮守,打的他們短時間内不敢犯邊就行,接下來就要幹掉盤踞在雲南的梁王,免得兩面受敵。
所以朱元璋才會派沐英先打一仗,打出威風來,在讓徐達為帥,大打一次。
這些年對于雲南的摸查一直都沒有停下來。
而且梁王的部下也沒有像王布犁那樣打仗有損招的将領出現,待到沐英回來之後,朱元璋就想着動手。
“布犁啊,咱看見那些老人相互約定想要赴京請命,為本地官員作保,希望他繼續留任。
”朱元璋站在船邊有些感慨: “朕受到了啟發,百姓會不會挽留離職或被捕的地方官,挽留則說明地方官得民心,不挽留則說明地方官乃是不才者,正是民心所向,說明朕做的沒錯。
” 王布犁看着魚漂,頭也不擡的道:“陛下的意思是什麼意思?” “咱覺得你懂咱的意思。
” 王布犁便不說話了。
李景隆覺得他們二人說的話,他是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在一旁抓耳撓腮,可又沒有人給他解釋。
“朕想的是賦予耆老聯名舉報害民官員、綁縛害民胥吏與遊民送官、入京為好官作保等特權,你覺得如何?” “陛下為什麼突發奇想,會制定出這種政策?” 朱元璋明白王布犁發問是覺得他的政策奇怪,遂解釋: “自古至今,官府有大事皆需向本地高年耆宿咨詢,所以古人以德行超群,市村稱善為标準,朕将一些本地老人選拔出來,讓他們擔任“耆宿”一職。
賢能的官員遇到難以決斷的公事,便會将耆宿請來會商。
這些老人年紀大,經曆多,做出的決策必定妥當。
如果明帝國的各級官府普遍重用耆宿,政務一定可以搞得很好。
” “陛下,這些有名聲的老人不光是經曆的事情多,他們放的屁也多,你在大元的時候,怎麼不聽他們放屁為大元盡忠呢?” “你。
” 朱元璋被王布犁的話氣的呗呗的。
一旁的李景隆恨不得要捂上自己的耳朵,當成沒聽到這些屁話。
姑父他怎麼想的? 縱然陛下制定的政策不合理,那也用不着說這些重話啊! 馬皇後面帶笑意,對于這個女婿如此不客氣的話,很滿意。
畢竟如今的朝廷當中,很少有人願意給重八提這種谏言了。
阿谀奉承之輩越來越多,連設立的禦史都不敢直谏天子! “陛下,布犁在縣衙擔任多年的吏員與典史,定然知道許多基層的實情。
”馬皇後充當潤滑劑,開口:“布犁,你給你嶽父解釋一遭。
” 王布犁應了一聲後,依舊瞧着魚漂: “陛下,我猜想你那些讓耆宿參與地方治理,允準他們介入這麼多基層事務,意味着陛下對耆宿的期望值很高。
既希望他們成為地方官府了解民情的渠道,也希望他們能對地方官吏起到監督作用。
效果也确實有一些,但我認為此舉會讓陛下失望進而一地雞毛,最終轉為廢政。
” 朱元璋雖然被王布犁的話氣的胸膛起伏不定,但依舊耐心坐在馬紮上,等着他的高見。
“人一旦有了微弱的權力,就會想法設法為自己謀取更大的利益,這便是人性。
”王布犁先給朱元璋吃了一顆定心丸: “我認為許多耆宿獲得參與地方治理的權力後,并沒有對地方官吏的害民行為起到監督與約束作用,反成了新的害民者, 而且他們很容易與官員相互勾結,耆宿的利益與地方官員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或者欺壓外地來本地為官者,從官場上合理合法的壓榨普通小民。
” 王布犁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