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名为“起灵”(二)

關燈
    夕陽的最後一抹餘晖,像是被黑暗吞噬一般,緩緩地從天際消逝。

    整個世界像是被一塊巨大的黑色幕布所籠罩,夜色濃稠得化不開。

    陳墨和吳邪屏氣斂息,蹑手蹑腳地退出了那對年輕夫婦的房間,仿佛生怕發出一絲聲響,哪怕他們清楚自己處于隐匿狀态,旁人根本無法察覺。

     二人輕手輕腳地走進一間空屋子,屋内彌漫着陳舊的氣息,灰塵在黯淡的光線中肆意飛舞。

    “就這兒将就一晚吧。

    ”陳墨低聲說道,聲音裡透着幾分疲憊。

    吳邪默默點頭,他環顧四周,破舊的桌椅東倒西歪,牆壁上的水漬像是猙獰的鬼臉。

     屋外,寒風如同猛獸般咆哮着,呼呼作響,仿佛要将整個世界都掀翻。

    不知從何時起,鵝毛般的雪花被狂風裹挾着,在空中瘋狂地舞動。

    雪花紛紛揚揚,似要将一切都掩埋在這潔白之下。

     陳墨和吳邪鑽進睡袋,可即便如此,那徹骨的寒意還是不斷地侵襲而來。

    她皺了皺眉頭,從背包裡翻出親手制作的發熱毯,小心翼翼地鋪在冰冷的炕床上。

    “這玩意兒能頂點兒用。

    ”一邊說着,一邊又将睡袋重新擺放好,确保兩人能盡可能地暖和些。

     在這寂靜的夜裡,他們不敢睡得太沉,每一根神經都緊繃着。

    雙眼雖緊閉,但耳朵卻時刻留意着隔壁房間的動靜,生怕錯過男子離開的任何迹象。

    窗外的風雪依舊肆虐,風刮過窗戶的縫隙,發出尖銳的呼嘯聲,就像鬼哭狼嚎一般。

     這一夜,他們在半夢半醒之間徘徊。

    似睡非睡之際,各種奇怪的夢境交織在一起,一會兒是那對夫婦驚恐的面容,一會兒又是無盡的黑暗将他們吞噬。

    迷迷糊糊中,陳默仿佛看到有一雙眼睛在黑暗中窺視着他們,猛地驚醒,卻發現隻有呼呼的風聲和吳邪輕微的呼吸聲。

     天剛蒙蒙亮,天邊泛起一絲魚肚白。

    男子的腳步聲打破了清晨的甯靜,他早早地起身,前往廚房為妻子準備早餐。

    不一會兒,濃郁的鹿肉香氣便飄散開來,在這清冷的空氣中彌漫。

     陳墨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伸了個大大的懶腰,隻感覺渾身酸痛。

    他起身收拾好一切,走出屋子。

    屋外的空氣寒冷刺骨,他深吸一口氣,清新的空氣瞬間充滿整個胸腔,讓他的精神為之一振。

     回到屋内,陳墨從空間裡拿出小鍋、自熱米飯和烏雞湯。

    随着加熱包與水的接觸,發出“滋滋”的聲響,不一會兒,熱氣騰騰的飯菜便呈現在眼前。

    “來,吃點兒熱乎的。

    ”陳默将一份遞給吳邪,兩人坐在炕邊,開始享用這頓早餐,準備迎接新一天未知的挑戰。

     在藏地,連綿的雪山似銀白巨龍蜿蜒盤踞,廣袤的草原像綠色絨毯鋪展無垠,湛藍如寶石的天空下,信仰的力量恰似高原上噴薄而出、毫無保留傾灑的日光,熾熱而純粹,照亮了每一寸土地,也溫暖了每一個信徒的心靈。

    藏族同胞們對待朝聖,内心滿是敬畏與虔誠,在他們堅定的信念裡,踏上朝聖路的時間越早,神靈的庇佑便會越快降臨,幸福與安甯也會随之而來。

    因此,當夜幕還未完全褪去,啟明星還在遙遠的天際閃爍,蜿蜒曲折的道路上,朝聖的隊伍便已若隐若現。

     瞧那隊伍中,有白發蒼蒼的老者,皺紋如溝壑縱橫,卻目光矍铄,他們的腳步雖蹒跚,卻堅定不移;有正值壯年的男女,身姿矯健,步伐有力,渾身散發着對信仰的熱忱;還有年幼的孩童,在父母的帶領下,學着大人的模樣,雙手合十,眼中滿是懵懂與純真。

    這些心懷信仰的人們,身着樸素卻整潔的藏袍,有的人手中緊握着轉經筒,黃銅的筒身被歲月打磨得光滑,每轉動一下,似乎都在訴說着古老的經文;有的人脖子上挂着色澤古樸的佛珠,一顆顆珠子在陽光下閃爍着溫潤的光,那是他們修行的見證。

    他們的眼神中滿是堅定與執着。

    為了能祈福許願,達成心中的美好願景,他們無懼路途的遙遠與艱辛,哪怕要翻越高聳入雲、積雪終年不化的雪山,趟過冰冷刺骨、水流湍急的河流,穿越荒無人煙、風沙漫天的戈壁,也絲毫不會動搖他們朝聖的決心。

    他們一步一跪,膝蓋重重地落在堅硬的地面,雙手合十舉過頭頂,然後緩緩伏地,額頭虔誠地觸碰冰冷的大地,每一次俯身,都是一次靈魂的深度洗禮,将塵世的煩惱與雜念統統摒棄;每一次起身,他們的眼中都閃爍着熠熠光輝,那是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以及對信仰矢志不渝的堅守。

     年輕的漢子也在為這漫長的朝聖路做着準備。

    他先是輕輕蹲下身子,将那張柔軟的鹿皮輕柔地在面前展開,動作極為小心,生怕弄出一絲聲響驚擾到懷中的孩子。

    孩子在他懷裡睡得正香,小嘴不時咂巴幾下,稚嫩的臉龐上還挂着甜甜的笑。

    接着,他把孩子平放在鹿皮上,雙手細緻地将鹿皮沿着孩子的身體輪廓慢慢包裹起來,确保孩子的身體被穩穩當當地裹住,每一個動作都輕柔而又充滿愛意,就像在呵護世間最珍貴的寶貝,既要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又不能讓他受到絲毫的束縛。

    裹好之後,他拿起堅韌的綁帶,一圈又一圈,穩穩地将孩子紮在自己的胸前,如此一來,孩子便能時刻感受到他溫暖有力的心跳,那心跳聲就像是一首無聲的搖籃曲,給予孩子無盡的安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随後,他走到一旁,拿起那件用熊皮精心制成的藏袍。

    這熊皮厚實且帶着些許野性的氣息,仿佛還留存着熊在山林間奔跑的力量。

    他熟練地将藏袍披在自己身上,與此同時,把裹着鹿皮的孩子輕柔地納入藏袍溫暖的懷抱中。

    他仔細地擺弄着藏袍寬大的衣襟,時而将衣襟向左拉一拉,時而又向右扯一扯,經過一番精心調整,藏袍巧妙地在孩子周圍形成了一個舒适的空間。

    這個空間既像一個溫暖的小窩,能将孩子緊緊護住,又不會讓孩子有絲毫憋悶之感。

    為了讓孩子能呼吸到新鮮空氣,他特意把藏袍的領口微微敞開,高原上凜冽的寒風雖然吹了進來,凍得他脖頸一縮,但他隻是下意識地緊了緊懷中的孩子,他在意的是孩子周圍的空氣能夠時刻保持清新,讓孩子能在這溫暖與清新中安然度過這漫長的朝聖旅程。

     穿戴完畢後,他伸手拿起桌上一串古樸的珠串。

    這串珠子每一顆都圓潤飽滿,在日光的照耀下閃爍着溫潤的光澤,仿佛在訴說着歲月的滄桑與曆史的厚重,每一顆都像是承載着一段古老而神秘的故事,或許是先輩們的英勇事迹,或許是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的動人傳說。

    他輕輕将珠串挂在脖子上,珠串落在藏袍前,為他增添了幾分莊重與虔誠。

     最後,他緩緩伸出雙手,鄭重地拿起轉經筒。

    他的手微微顫抖,那是緊張,也是期待。

    這轉經筒,此刻在他手中,不再僅僅是一件普通的宗教器物,而是他全部的精神寄托,是他與神明溝通的橋梁。

    他深吸一口氣,感受着懷中孩子的溫度,望着不遠處蜿蜒向山頂的朝聖之路,心中湧起無盡的勇氣。

    他手持轉經筒,邁出了朝聖的第一步。

    每一次跪拜,他的身體都筆直地向下,膝蓋重重地砸在地面,濺起些許塵土,那是他對家人深深的愛與牽挂,是他對生活的不屈與堅持;每轉動一下轉經筒,他的口中都念念有詞,那是他内心最真摯的願望,是對家人幸福安康的祈禱,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他就這樣,向着山上的方向緩緩前行,身影在高原的日光下拉得很長很長,一步一步,堅定而執着,仿佛要将自己的全部信念、所有的愛與希望,都毫無保留地融入到這漫長而又神聖的朝聖之路中,讓每一寸土地都能感受到他的虔誠與堅定。

     陳墨和吳邪仿若隐匿于山間的無形暗影,屏氣斂息地跟在年輕漢子身後,朝着雪山峰頂那座被信仰與神秘籠罩的寺廟,一步一步舉步維艱地攀爬着。

    蜿蜒的山路好似一條盤亘在巨峰上的猙獰蟒蛇,崎岖坎坷,腳下的每一步都充滿了未知與驚險。

    稀薄的空氣仿佛一層厚重的幕布,緊緊地裹住他們的口鼻,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沉重的喘息,每邁出一步,都像是要将全身的力氣都壓榨殆盡。

     沿途的峭壁上,懸挂着一條條長長的冰棱,它們尖銳而鋒利,在日光的折射下閃爍着冷冽刺骨的寒光,仿佛是大自然這位冷酷的守衛精心布下的尖銳屏障,随時準備給敢于冒犯的人緻命一擊。

    偶爾有冰塊從峭壁上墜落,砸在山路上,發出清脆的聲響,在空曠的山谷中回蕩,更增添了幾分緊張與肅殺的氛圍。

     年輕漢子全然不顧這艱難險阻,他的心中隻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抵達心中的聖地。

    他一步一叩拜,每一次跪地,膝蓋與冰冷堅硬的山石碰撞,都發出沉悶的聲響。

    随着時間的推移,他的膝蓋早已不堪重負,磨破的褲子下,滲出血迹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在潔白的雪面上暈染出一朵朵觸目驚心的紅梅。

    然而,他的眼神卻愈發明亮,那是一種抵達聖地前的欣慰與虔誠,一種超脫了肉體痛苦的精神滿足,仿佛所有的苦難在這一刻都變得微不足道。

     經過漫長的跋涉,大約耗費了一上午的時間,漢子終于來到了寺廟門口。

    他緩緩直起身子,望着眼前這座神聖的廟宇,眼中滿是敬畏與感激。

     這座屹立在雪山之巅的寺廟,宛如一座承載着千年信仰的古老豐碑,它靜靜地俯瞰着世間的滄桑變遷。

    寺廟整體由古樸厚重的石塊堆砌而成,這些石塊曆經歲月的風霜,石面上刻滿了深深淺淺的痕迹,每一道紋路都像是一部部無言的史書,默默地訴說着過往的故事。

    從寺廟建成之初的艱辛,到無數信徒在此虔誠祈願的場景,都仿佛在這些紋路中一一浮現。

     寺廟的飛檐高高翹起,恰似蒼鷹振翅欲飛,那靈動的姿态為這座莊嚴的建築增添了幾分生氣。

    檐角懸挂着小巧玲珑的銅鈴,每當凜冽的山風呼嘯而過,銅鈴便相互碰撞,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

    這聲音在空曠的雪山間回蕩,仿佛是在向天地傳達着神秘而古老的佛音,讓每一個聽到的人都不禁心生敬畏。

     寺門前,兩尊巨大的石獅子威風凜凜地蹲守着,它們身軀龐大,肌肉緊繃,仿佛随時準備起身扞衛這方神聖的淨土。

    它們的眼神莊重而肅穆,凝視着遠方,見證了無數信徒的來來往往,也守護着寺廟的安甯與祥和。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寺廟的紅牆在皚皚白雪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那鮮豔的紅色就像是在潔白畫布上燃燒的火焰,給這一片冰冷死寂的雪山增添了幾分莊嚴與神秘的氣息。

    紅牆之上,偶爾飄落的雪花輕輕附着,形成了一幅幅自然而又美妙的畫面,宛如一場神聖與純潔的交融。

     此時,正在禅房中閉目修行的空冥上師,似有所感,緩緩睜開雙眼。

    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溫和的笑意,輕聲吩咐寺裡的執事:“有緣人已至,将他迎進來吧。

    ”空冥上師的徒弟紮巴早已心領神會,身着一襲素色僧袍,靜靜地等候在禅房門前。

    他神色溫和,眉眼間透着慈悲與甯靜,雙手合十,微微欠身,做了一個請的手勢,用輕柔而又謙遜的聲音說道:“施主,上師已等候多時,請随我來。

    ” 年輕漢子懷着滿心的虔誠與期許,腳步不自覺地放得極輕,緊緊跟在被稱作“紮巴”的修行者身後,緩緩踏入禅房。

    這紮巴身着質樸的僧袍,步伐沉穩,一舉一動都透着對佛法的尊崇。

    吳邪和陳墨交換了一個眼神,彼此心領神會,也小心翼翼地擡腿跟上。

    紮巴似有所察覺,不經意間朝着他們的方向迅速瞥了一眼,然而他的神色沒有絲毫變化,仿若早已對這種無形的跟随習以為常,隻是神色平靜地繼續引領衆人向禅房的更深處走去。

     踏入禅房,一股濃郁而醇厚的檀香味撲面而來,那香味幽遠綿長,瞬間安撫了衆人略顯緊張的神經。

    淡金色的陽光透過雕花窗棂的縫隙,絲絲縷縷地傾灑在地上,交織出一片片斑駁陸離的光影,宛如一幅天然的光影畫卷。

    在禅房的正中央,一尊制作精美的鎏金佛像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