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南瞎北哑遇险
關燈
小
中
大
待一切謀劃妥當,黑瞎子的手機驟然響起。
他低頭一看屏幕,眼神瞬間變得凝重,接完電話後,二話不說,拉着張起靈匆匆就走,隻撂下一句“出去辦點事兒”。
吳邪望着他們離去的背影,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不安,他知道,黑瞎子和小哥肯定是遇到了極為棘手的事情,可眼下自己卻幫不上忙,這種無力感讓他有些沮喪。
胖子和解雨臣對視一眼,也紛紛向陳墨和吳邪告别。
解雨臣心裡盤算着:“解家事務繁雜,自己這一走,諸多事宜都得提前安排妥當,稍有差池便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胖子則抓耳撓腮,心裡暗自思量:“這趟出去沒個準兒,家裡那些古玩物件得給上家有個說法。
還有那特殊渠道,可得聯系一下,上次的事兒雖辦得七七八八,但這一去不知多久,得讓他們心裡有數,别誤了大事。
” 他們三人離去之後,陳墨轉身進了空間,着手準備那些特殊用具與丹藥。
他全神貫注,腦海裡不斷思索着可能遇到的危險,每挑選一樣東西,都仿佛看到了與之對應的艱難困境,因此絲毫不敢懈怠,仔細檢查,不放過任何細微差錯。
而吳邪則獨自坐在玉容院的搖椅上,目光有些空洞,思緒已然飄遠。
他在擔憂此行的未知與艱險,腦海裡不斷浮現出以往下鬥時遭遇的種種危險場景,那些九死一生的畫面如同電影般循環播放。
同時,他也在牽挂着張起靈的安危,小哥總是默默承擔着太多,這次會不會陷入什麼絕境呢?各種念頭在腦海中紛擾纏繞,不知不覺間,已然過去三日。
這日,吳邪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之中,手機鈴聲突然打破寂靜,是解雨臣打來的。
電話那頭,解雨臣的聲音沉穩而清晰:“吳邪,一切就緒,可以出發了。
”吳邪深吸一口氣,緩緩站起身來,心中的迷茫被一絲堅定所取代,該來的總會來,這一趟,無論如何都要找到答案。
吳邪與陳墨匆匆趕到彙合之處,擡眼便望見六輛大G霸氣地停于路邊。
那六輛黑色的大G如同一字蛇陣,整齊而又透着威嚴。
排在最前端的車輛突然摁響喇叭,清脆的聲響在寂靜中回蕩。
随即,車窗緩緩搖下,胖子那圓乎乎的腦袋探了出來,扯着嗓子招呼吳邪和陳墨過去。
二人快步上前,拉開車門坐進車内,目光一掃,卻隻瞧見胖子和解雨臣在,獨獨不見張起靈的身影。
吳邪心裡瞬間湧起一陣失落,那股對張起靈安危的擔憂如潮水般在心底泛濫開來。
胖子見人員到齊,便穩穩啟動車子,緩緩駛離,不多時便上了高速公路。
吳邪滿心糾結,終究還是按捺不住,剛要開口詢問,解雨臣卻似看穿他的心思一般,不緊不慢地說道:“方才接到瞎子來電,阿甯已率隊伍先行出發,隻是那裘德考并未露面。
其間,瞎子發現了你三叔留下的蹤迹,如此一來,倒是印證了咱們此前的推斷,你三叔此刻理應身處靜兒宮。
裘德考一行已抵達雙龍溝,瞎子與張起靈一路緊跟其後,方才來電催促,讓咱們也盡快動身。
”解雨臣語氣平靜,徐徐道來。
廣西地處華夏地勢第二台階中的雲貴高原東南邊緣,整體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其四周被連綿的山地與廣袤的高原緊緊環繞,仿若一道天然的屏障。
中部與南部區域則以丘陵和平地為主,地勢相對平緩開闊,呈現出典型的盆地地貌。
而廣西弧形山脈猶如一把利刃,将中部地區巧妙分割,由此造就了以柳州為核心的桂中盆地,以及星羅棋布的衆多小盆地,它們錯落有緻地鑲嵌在這片土地上,構成獨特的地理格局。
車隊從北京出發經過桂林,到達廣西時已經兩天以後了,進入廣西境内,沿途風景很是壯觀。
這裡山脈縱橫交錯,數量衆多,其間原始森林郁郁蔥蔥,繁茂生長。
其中,位于融水苗族自治縣的雙龍溝尤為引人注目。
雙龍溝作為華夏知名的風景區,憑借其豐富的自然景觀與獨特的生态環境吸引着無數遊客紛至沓來。
其北部是一片廣袤無垠的原始森林,人迹罕至,這片神秘的無人區猶如大自然精心守護的寶藏,蘊藏着豐富的珍稀動植物資源,保持着最為原始純粹的生态風貌,見證着歲月的變遷與自然的神奇力量。
牛毛細雨淅淅瀝瀝地下着,仿佛給廣西融水雙龍溝森林景區蒙上了一層薄紗。
解雨臣乘坐的車隊緩緩抵達景區大門前,他目光冷靜地吩咐司機将車都停入停車場。
那六輛威風凜凜的大G魚貫而入,車身在黯淡的天色下仍散發着金屬特有的光澤,引得旁人不住側目。
解雨臣找到管理人員,禮貌又疏離地說道:“我們的車大約要在這裡停放一個月,這是停車費。
”說着便遞上一沓現金。
管理人員見多了這類闊綽的遊客,趕忙拿來栅欄,将六輛大G小心翼翼地圍好。
解雨臣的夥計們利落地下車,每人都背着款式相近的雙肩包,他們動作熟練地給每輛大G套上車衣,以防這一個月的風雨侵蝕。
從外表看,這一行人就像是一群組隊旅遊的富二代,年輕且富有朝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來到售票處,解雨臣買了六十元一張的團體票,帶着總共四十一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朝着景區裡面走去。
一進入景區,清新的空氣裹挾着樹木的芬芳撲面而來。
沿着蜿蜒的小徑前行,腳下是厚厚的落葉,踩上去沙沙作響,仿佛是森林奏響的獨特歡迎曲。
不遠處,玻璃棧道如一條透明的絲帶橫亘在山谷之間。
棧道上的遊客們有的興奮地尖叫,有的戰戰兢兢地扶着欄杆挪動腳步。
透過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腳下的山谷,深不見底,山谷間雲霧缭繞,仿佛仙境一般。
而那鐵索吊橋則在微風中輕輕搖晃,鐵鍊相互撞擊發出清脆的聲響。
橋身橫跨在兩座山峰之間,橋下是奔騰的溪流,水流撞擊在岩石上濺起白色的水花。
夥計們興奮地走上玻璃棧道和鐵索吊橋,感受着高空的刺激與自然的魅力,他們的歡聲笑語在山谷中回蕩,為這片甯靜的森林增添了一抹别樣的色彩。
在廣西融水雙龍溝這片充滿民族風情與神秘氣息的地域,衆人深知隐匿行蹤的重要性。
那規模宏大、遊客熙攘的夢嗚苗寨,雖有着國家助力打造的完善設施與濃郁苗族風貌,真實的苗人生活其中,可也正因它作為知名景區,往來人員形形色色,各方眼線交錯縱橫。
對于極力避免暴露的衆人而言,此地絕非理想的安身之所。
于是,目光便投向了靠近迷霧村的月亮寨。
那是一個靜谧而小衆的苗寨,宛如遺世獨立的明珠。
據解雨臣深入調查,月亮寨中居住的乃是傳承着遠古苗族純正血脈與文化的族群。
他們堅守着不與外人通婚的傳統習俗,且生性内斂,鮮少與外界往來,對于接待外人更是極為謹慎。
這樣的特性,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融入的難度,但也恰恰為衆人提供了絕佳的隐蔽環境,使其有望在這遠離塵嚣與紛擾之處暫作歇息,養精蓄銳以謀劃後續之事。
衆人随解雨臣來到月亮寨寨門前,解雨臣從懷中取出一枚月牙形玉佩,遞給寨門守衛。
那守衛接過玉佩仔細端詳,片刻後,臉上露出恭敬之色,側身讓衆人入内。
解雨臣轉身低聲叮囑衆人:“入寨之後,務必遵循此地寨老,也就是村長的指令。
寨老德高望重,主宰着寨中諸事,安排我們住于何處,便不可随意亂走,一切聽從安排。
”衆人齊聲應道:“是!” 此時,一名守衛前來引領衆人去見寨老。
衆人跟随着守衛,沿着寨中的石闆路蜿蜒前行,不多時,便來到寨老所居住的吊腳樓前。
這座吊腳樓堪稱壯觀,它依山而建,錯落有緻地矗立在寨子中央。
樓體主要由粗壯的杉木構建而成,杉木質地堅實,曆經歲月與風雨的洗禮卻依舊穩固。
其柱子筆直而高大,深深嵌入地下,穩穩地支撐起整座樓的重量。
樓分三層,底層由數根木柱架空,通風防潮,擺放着一些日常的農具與雜物;二層是主要的生活起居空間,四周的木闆牆壁上雕刻着精美的苗族傳統圖案,有象征吉祥的飛鳥走獸,也有寓意豐收的谷物花卉,這些圖案栩栩如生,仿佛在訴說着苗族古老的故事。
欄杆則是由精心打磨的木條拼接而成,彎曲的形狀猶如靈動的藤蔓,别具一番韻味。
頂層的屋頂坡度較大,覆蓋着層層疊疊的杉木皮,這些杉木皮經過特殊處理,防水且耐用,在陽光的照耀下泛着淡淡的金黃光澤。
四角微微上翹,宛如展翅欲飛的雄鷹,彰顯着苗族建築獨特的藝術風格。
那守衛擡手示意,僅請解雨臣一人随其上樓。
解雨臣微微颔首,穩步踏入樓内。
餘下衆人便在原地靜靜等候,心中雖有些許疑惑,但也明白此處定有諸多規矩與講究,隻能按捺住好奇,默默等待。
時間緩緩流逝,不多時,解雨臣的身影再次出現,隻見他的身旁跟随着一位身着黑色苗族服飾的女子,看其面容約摸五十多歲的模樣。
她的步伐沉穩,神色間透着歲月沉澱後的威嚴,在解雨臣的攙扶下,緩緩走下吊腳樓。
随後,解雨臣引領衆人穿梭在月牙寨蜿蜒的小徑上,衆人跟在其後,腳步不自覺放輕,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四周。
不多時,便來到一處院落前。
衆人擡眼望去,不禁微微詫異,這座院落與寨中常見的吊腳樓風格迥異,竟似北京的四合院一般。
衆人心裡滿是驚訝與疑惑,這偏遠的苗寨之中怎會有如此風格獨特的建築?是曾經有什麼特殊的淵源嗎?還是另有隐情?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浮現出無數個問号,但在這陌生而神秘的地方,誰也不敢輕易發問。
院牆由大塊的青灰色石塊堆砌而成,石塊表面爬滿了斑駁的青苔,仿佛在訴說着往昔的歲月。
那兩扇厚重的木門,由深色的實木打造,門上的銅環在歲月的侵蝕下已略顯暗淡,卻依舊散發着古樸的氣息。
門楣上方雕刻着一些奇異的符号,似是古老苗族的神秘圖騰,又似某種久遠的咒語,讓人難以捉摸其中的含義,更添幾分神秘之感。
踏入院内,隻見正房與廂房錯落有緻地分布在四周,房檐微微上翹,宛如飛鳥展翅。
屋頂的青瓦在陽光的映照下,泛着幽藍的光澤,仿佛藏着無盡的秘密。
院子中央,一方古老的石桌石凳靜靜伫立,石桌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紋,那花紋似是流水,又似是雲霧,變幻莫測。
石凳周圍,簇擁着幾叢不知名的花草。
那花草的葉片呈深綠色,邊緣帶着鋸齒狀的紋路,花朵則是淡紫色的,形如鈴铛,微風吹過,花朵輕輕搖曳,似在低語。
陳墨看着這些花草,不禁猜測這院子以前的主人定是個喜好清幽之人,可為何會将院子建成這般模樣,遠離苗族傳統建築風格,難道是想在這苗寨之中保留一抹别樣的鄉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解雨臣攙扶着寨老緩緩推開正房那扇厚重的雕花木門,門軸轉動,發出輕微而低沉的“吱呀”聲,仿佛是開啟了一段塵封的歲月。
衆人魚貫而入,目光随即被屋内的景緻所吸引。
正房空間寬敞,地面由打磨光滑的青石闆鋪就,石闆上天然的紋路如同山水畫卷,肆意蔓延。
堂屋中央,擺放着一張長方形的梨木桌,色澤溫潤如琥珀,木質紋理細膩而優雅,仿佛在無聲訴說着其珍貴的出身。
桌子四周,環繞着數把造型别緻的太師椅,椅背精雕細琢,以苗族傳統的蝴蝶圖案為飾,每一隻蝴蝶都似振翅欲飛,靈動逼真,椅面則鋪着深紫色的絲絨坐墊,觸感柔軟,為這硬朗的木椅增添了幾分奢華與舒适。
一側牆壁下,設有一座精美的博古架,架身由烏木打造,散發着幽黑的光澤。
架上錯落有緻地陳列着諸多古玩器物,有造型古樸的青銅酒樽,樽身銘刻的神秘紋飾,暗示着其年代的久遠與曆史的厚重;還有幾方溫潤的羊脂玉擺件,玉質純淨無暇,雕刻成的祥獸形态各異,在屋内柔和的光線映照下,泛着淡淡的光暈,低調而不失高雅。
堂屋的後端,以一扇繪有苗族古老傳說圖案的屏風相隔,其後便是幾間卧室的所在。
最靠近堂屋的一間卧室,布置得典雅而舒适,是解雨臣的居所。
室内一張雕花的檀木床,床帏由暗紋絲綢制成,散發着低調的光澤。
床頭擺放着一對精美的青花瓷枕,枕面上繪制着淡雅的蘭草圖案。
床邊設有一個小型的梨木衣櫃,櫃門上雕刻着細膩的花鳥圖。
相鄰的一間卧室,是吳邪與胖子的。
房間裡放置着一張寬大的木質床榻,足夠兩人安睡。
床的四周挂着淺米色的紗帳,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
床尾對着一個簡單的木質長凳,凳面上鋪着一塊手工編織的彩色毛毯。
牆角處有一個老式的樟木箱子,箱子打開,能聞到淡淡的樟木清香,可用于存放衣物等物品。
再往裡走,是為陳墨準備的卧室。
房間以淡粉色為主色調,一張精緻的鐵藝床,配以柔軟的粉色床墊和被褥,顯得格外溫馨。
床頭有一個小巧的圓形床頭櫃,上面擺放着一盞水晶台燈,燈光透過水晶燈罩折射出柔和的光芒。
窗邊設有一張白色的梳妝台,台上擺放着一面雕花的銅鏡和一些簡單的梳妝用品。
寨老領着幾人看完了各自的房間後,又引領着他們回到堂屋,衆人圍坐在中間的梨花木桌旁。
堂屋内靜谧得隻聽見衆人輕微的呼吸聲,氣氛略顯凝重。
寨老微微擡起頭,目光落在解雨臣身上,眼神中帶着一絲追憶與關切,輕聲問道:“先生和夫人可還好?”小花聽到這話,身子微微一僵,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眼神也變得黯淡下來,良久,他才緩緩開口,語氣中滿是苦澀與怅惘:“師傅和師娘已經去世了。
” 寨老的身子猛地一震,臉上的皺紋仿佛在一瞬間加深了許多,眼神中的落寞與哀傷如潮水般蔓延開來。
她緩緩低下頭,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之中,往事如電影般在腦海中放映。
當年先生和夫人住在這裡時,自己才十幾歲,那時候的院子裡充滿了歡聲笑語,先生的教誨還猶在耳畔,夫人的溫婉笑容仿佛還在眼前浮現。
可如今,一切都已化為泡影,物是人非的滄桑感如同一把銳利的劍,狠狠地刺痛着她的心。
在那悠悠往昔歲月裡,先生與夫人曾長居于此。
那時的寨老,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妙齡少女。
那小小的庭院之中,往昔的歡聲笑語似乎還在空氣中回蕩。
先生的聰慧睿智與果敢堅毅,宛如熠熠生輝的暖陽,傾灑在這月亮寨的每一寸土地上,為寨子驅散了陰霾,帶來了數不盡的生機與希望。
遙想當年,危機四伏,險象環生,外界的威脅與災難如同洶湧的惡浪,一波又一波地朝月亮寨席卷而來。
關鍵時刻,先生挺身而出,他那看似單薄的身軀裡仿佛蘊藏着無盡的力量,以一人之軀,在重重困境中奮力周旋。
每一場驚心動魄的惡戰,每一回為守護寨子與先生并肩作戰的場景,都如同永不磨滅的印記,深深地銘刻在寨老的心田,成為了她心中最為珍貴的寶藏,同時也是每每觸碰便會心痛不已的沉痛回憶。
歲月匆匆,如白駒過隙,先生與夫人卻已消逝在時光的長河裡。
寨老的思緒在回憶的深淵中不斷沉浮,往昔的悲慘與心酸如同一把尖銳的利刃,每每刺痛她的心。
她緩緩低下頭,試圖将那如潮水般泛濫的悲傷強抑,然而,那無盡的哀傷卻早已在這屋内無聲地蔓延開來,絲絲縷縷,萦繞在衆人的心間,讓每一個人都不禁為之動容,沉浸在這凝重而又飽含深情的追思氛圍之中。
“阿娅務,不要太難過了。
師傅看見如今的月牙寨一定會感到欣慰的。
這寨子如今是越發興旺,年輕人也都有了出息,師傅生前的那些心血都沒白費。
咱得打起精神來,把師傅留下的東西好好傳承下去,他老人家在天之靈才會安心。
日子還長,還有好多事等着咱們去做呢。
”解雨臣微微蹙着眉,眼神卻透着堅定,輕聲地安撫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胖子,吳邪不了解内情也不好上前勸說隻能因氣氛影響陪着傷感,陳墨倒是知道些内情,但是她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人,在她的心裡覺得無論怎麼安慰都是蒼白無力的,她不是那傷心的人,也不能代替她,說什麼都不能減少她的痛苦,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何以忘憂唯有時光。
念及此處,陳墨悄然沏就一杯忘憂茶,而後緩緩将其推至阿娅寨老的身畔,語調輕柔,緩緩而言:“寨老,此杯忘憂,雖無法瞬時将您從悲恸的淵薮中全然解脫,卻或許能稍作舒緩。
”解雨臣深知這忘憂所蘊含之神奇效力,遂輕輕捧起那盞茶杯,誠摯相勸阿娅務飲下。
阿娅寨老擡手接過茶杯,将那袅袅升騰着氤氲香氣的茶湯湊近唇邊,淺酌輕抿。
片刻須臾之間,便覺那濃稠如墨的哀傷情緒似有了絲絲縷縷的消解,心中的悲戚之感也漸漸趨于平緩,不再如先前那般沉重得幾近窒息。
她仿若才從一場将靈魂都幾近吞噬的巨大悲恸中緩過神來,身心的力量像是被抽幹了一般,極度的疲憊如細密的網,将她層層裹住。
此刻,困意恰似洶湧的潮水,一波一波地朝她席卷而來,令她的眼皮沉重得幾乎難以擡起,整個人陷入昏昏欲睡的境地。
解雨臣見狀,心急如焚,一個箭步沖上前,右臂迅速而輕柔地環住她的腰身,試圖引導她往卧室走去,那
他低頭一看屏幕,眼神瞬間變得凝重,接完電話後,二話不說,拉着張起靈匆匆就走,隻撂下一句“出去辦點事兒”。
吳邪望着他們離去的背影,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不安,他知道,黑瞎子和小哥肯定是遇到了極為棘手的事情,可眼下自己卻幫不上忙,這種無力感讓他有些沮喪。
胖子和解雨臣對視一眼,也紛紛向陳墨和吳邪告别。
解雨臣心裡盤算着:“解家事務繁雜,自己這一走,諸多事宜都得提前安排妥當,稍有差池便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胖子則抓耳撓腮,心裡暗自思量:“這趟出去沒個準兒,家裡那些古玩物件得給上家有個說法。
還有那特殊渠道,可得聯系一下,上次的事兒雖辦得七七八八,但這一去不知多久,得讓他們心裡有數,别誤了大事。
” 他們三人離去之後,陳墨轉身進了空間,着手準備那些特殊用具與丹藥。
他全神貫注,腦海裡不斷思索着可能遇到的危險,每挑選一樣東西,都仿佛看到了與之對應的艱難困境,因此絲毫不敢懈怠,仔細檢查,不放過任何細微差錯。
而吳邪則獨自坐在玉容院的搖椅上,目光有些空洞,思緒已然飄遠。
他在擔憂此行的未知與艱險,腦海裡不斷浮現出以往下鬥時遭遇的種種危險場景,那些九死一生的畫面如同電影般循環播放。
同時,他也在牽挂着張起靈的安危,小哥總是默默承擔着太多,這次會不會陷入什麼絕境呢?各種念頭在腦海中紛擾纏繞,不知不覺間,已然過去三日。
這日,吳邪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之中,手機鈴聲突然打破寂靜,是解雨臣打來的。
電話那頭,解雨臣的聲音沉穩而清晰:“吳邪,一切就緒,可以出發了。
”吳邪深吸一口氣,緩緩站起身來,心中的迷茫被一絲堅定所取代,該來的總會來,這一趟,無論如何都要找到答案。
吳邪與陳墨匆匆趕到彙合之處,擡眼便望見六輛大G霸氣地停于路邊。
那六輛黑色的大G如同一字蛇陣,整齊而又透着威嚴。
排在最前端的車輛突然摁響喇叭,清脆的聲響在寂靜中回蕩。
随即,車窗緩緩搖下,胖子那圓乎乎的腦袋探了出來,扯着嗓子招呼吳邪和陳墨過去。
二人快步上前,拉開車門坐進車内,目光一掃,卻隻瞧見胖子和解雨臣在,獨獨不見張起靈的身影。
吳邪心裡瞬間湧起一陣失落,那股對張起靈安危的擔憂如潮水般在心底泛濫開來。
胖子見人員到齊,便穩穩啟動車子,緩緩駛離,不多時便上了高速公路。
吳邪滿心糾結,終究還是按捺不住,剛要開口詢問,解雨臣卻似看穿他的心思一般,不緊不慢地說道:“方才接到瞎子來電,阿甯已率隊伍先行出發,隻是那裘德考并未露面。
其間,瞎子發現了你三叔留下的蹤迹,如此一來,倒是印證了咱們此前的推斷,你三叔此刻理應身處靜兒宮。
裘德考一行已抵達雙龍溝,瞎子與張起靈一路緊跟其後,方才來電催促,讓咱們也盡快動身。
”解雨臣語氣平靜,徐徐道來。
廣西地處華夏地勢第二台階中的雲貴高原東南邊緣,整體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其四周被連綿的山地與廣袤的高原緊緊環繞,仿若一道天然的屏障。
中部與南部區域則以丘陵和平地為主,地勢相對平緩開闊,呈現出典型的盆地地貌。
而廣西弧形山脈猶如一把利刃,将中部地區巧妙分割,由此造就了以柳州為核心的桂中盆地,以及星羅棋布的衆多小盆地,它們錯落有緻地鑲嵌在這片土地上,構成獨特的地理格局。
車隊從北京出發經過桂林,到達廣西時已經兩天以後了,進入廣西境内,沿途風景很是壯觀。
這裡山脈縱橫交錯,數量衆多,其間原始森林郁郁蔥蔥,繁茂生長。
其中,位于融水苗族自治縣的雙龍溝尤為引人注目。
雙龍溝作為華夏知名的風景區,憑借其豐富的自然景觀與獨特的生态環境吸引着無數遊客紛至沓來。
其北部是一片廣袤無垠的原始森林,人迹罕至,這片神秘的無人區猶如大自然精心守護的寶藏,蘊藏着豐富的珍稀動植物資源,保持着最為原始純粹的生态風貌,見證着歲月的變遷與自然的神奇力量。
牛毛細雨淅淅瀝瀝地下着,仿佛給廣西融水雙龍溝森林景區蒙上了一層薄紗。
解雨臣乘坐的車隊緩緩抵達景區大門前,他目光冷靜地吩咐司機将車都停入停車場。
那六輛威風凜凜的大G魚貫而入,車身在黯淡的天色下仍散發着金屬特有的光澤,引得旁人不住側目。
解雨臣找到管理人員,禮貌又疏離地說道:“我們的車大約要在這裡停放一個月,這是停車費。
”說着便遞上一沓現金。
管理人員見多了這類闊綽的遊客,趕忙拿來栅欄,将六輛大G小心翼翼地圍好。
解雨臣的夥計們利落地下車,每人都背着款式相近的雙肩包,他們動作熟練地給每輛大G套上車衣,以防這一個月的風雨侵蝕。
從外表看,這一行人就像是一群組隊旅遊的富二代,年輕且富有朝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來到售票處,解雨臣買了六十元一張的團體票,帶着總共四十一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朝着景區裡面走去。
一進入景區,清新的空氣裹挾着樹木的芬芳撲面而來。
沿着蜿蜒的小徑前行,腳下是厚厚的落葉,踩上去沙沙作響,仿佛是森林奏響的獨特歡迎曲。
不遠處,玻璃棧道如一條透明的絲帶橫亘在山谷之間。
棧道上的遊客們有的興奮地尖叫,有的戰戰兢兢地扶着欄杆挪動腳步。
透過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腳下的山谷,深不見底,山谷間雲霧缭繞,仿佛仙境一般。
而那鐵索吊橋則在微風中輕輕搖晃,鐵鍊相互撞擊發出清脆的聲響。
橋身橫跨在兩座山峰之間,橋下是奔騰的溪流,水流撞擊在岩石上濺起白色的水花。
夥計們興奮地走上玻璃棧道和鐵索吊橋,感受着高空的刺激與自然的魅力,他們的歡聲笑語在山谷中回蕩,為這片甯靜的森林增添了一抹别樣的色彩。
在廣西融水雙龍溝這片充滿民族風情與神秘氣息的地域,衆人深知隐匿行蹤的重要性。
那規模宏大、遊客熙攘的夢嗚苗寨,雖有着國家助力打造的完善設施與濃郁苗族風貌,真實的苗人生活其中,可也正因它作為知名景區,往來人員形形色色,各方眼線交錯縱橫。
對于極力避免暴露的衆人而言,此地絕非理想的安身之所。
于是,目光便投向了靠近迷霧村的月亮寨。
那是一個靜谧而小衆的苗寨,宛如遺世獨立的明珠。
據解雨臣深入調查,月亮寨中居住的乃是傳承着遠古苗族純正血脈與文化的族群。
他們堅守着不與外人通婚的傳統習俗,且生性内斂,鮮少與外界往來,對于接待外人更是極為謹慎。
這樣的特性,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融入的難度,但也恰恰為衆人提供了絕佳的隐蔽環境,使其有望在這遠離塵嚣與紛擾之處暫作歇息,養精蓄銳以謀劃後續之事。
衆人随解雨臣來到月亮寨寨門前,解雨臣從懷中取出一枚月牙形玉佩,遞給寨門守衛。
那守衛接過玉佩仔細端詳,片刻後,臉上露出恭敬之色,側身讓衆人入内。
解雨臣轉身低聲叮囑衆人:“入寨之後,務必遵循此地寨老,也就是村長的指令。
寨老德高望重,主宰着寨中諸事,安排我們住于何處,便不可随意亂走,一切聽從安排。
”衆人齊聲應道:“是!” 此時,一名守衛前來引領衆人去見寨老。
衆人跟随着守衛,沿着寨中的石闆路蜿蜒前行,不多時,便來到寨老所居住的吊腳樓前。
這座吊腳樓堪稱壯觀,它依山而建,錯落有緻地矗立在寨子中央。
樓體主要由粗壯的杉木構建而成,杉木質地堅實,曆經歲月與風雨的洗禮卻依舊穩固。
其柱子筆直而高大,深深嵌入地下,穩穩地支撐起整座樓的重量。
樓分三層,底層由數根木柱架空,通風防潮,擺放着一些日常的農具與雜物;二層是主要的生活起居空間,四周的木闆牆壁上雕刻着精美的苗族傳統圖案,有象征吉祥的飛鳥走獸,也有寓意豐收的谷物花卉,這些圖案栩栩如生,仿佛在訴說着苗族古老的故事。
欄杆則是由精心打磨的木條拼接而成,彎曲的形狀猶如靈動的藤蔓,别具一番韻味。
頂層的屋頂坡度較大,覆蓋着層層疊疊的杉木皮,這些杉木皮經過特殊處理,防水且耐用,在陽光的照耀下泛着淡淡的金黃光澤。
四角微微上翹,宛如展翅欲飛的雄鷹,彰顯着苗族建築獨特的藝術風格。
那守衛擡手示意,僅請解雨臣一人随其上樓。
解雨臣微微颔首,穩步踏入樓内。
餘下衆人便在原地靜靜等候,心中雖有些許疑惑,但也明白此處定有諸多規矩與講究,隻能按捺住好奇,默默等待。
時間緩緩流逝,不多時,解雨臣的身影再次出現,隻見他的身旁跟随着一位身着黑色苗族服飾的女子,看其面容約摸五十多歲的模樣。
她的步伐沉穩,神色間透着歲月沉澱後的威嚴,在解雨臣的攙扶下,緩緩走下吊腳樓。
随後,解雨臣引領衆人穿梭在月牙寨蜿蜒的小徑上,衆人跟在其後,腳步不自覺放輕,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四周。
不多時,便來到一處院落前。
衆人擡眼望去,不禁微微詫異,這座院落與寨中常見的吊腳樓風格迥異,竟似北京的四合院一般。
衆人心裡滿是驚訝與疑惑,這偏遠的苗寨之中怎會有如此風格獨特的建築?是曾經有什麼特殊的淵源嗎?還是另有隐情?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浮現出無數個問号,但在這陌生而神秘的地方,誰也不敢輕易發問。
院牆由大塊的青灰色石塊堆砌而成,石塊表面爬滿了斑駁的青苔,仿佛在訴說着往昔的歲月。
那兩扇厚重的木門,由深色的實木打造,門上的銅環在歲月的侵蝕下已略顯暗淡,卻依舊散發着古樸的氣息。
門楣上方雕刻着一些奇異的符号,似是古老苗族的神秘圖騰,又似某種久遠的咒語,讓人難以捉摸其中的含義,更添幾分神秘之感。
踏入院内,隻見正房與廂房錯落有緻地分布在四周,房檐微微上翹,宛如飛鳥展翅。
屋頂的青瓦在陽光的映照下,泛着幽藍的光澤,仿佛藏着無盡的秘密。
院子中央,一方古老的石桌石凳靜靜伫立,石桌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紋,那花紋似是流水,又似是雲霧,變幻莫測。
石凳周圍,簇擁着幾叢不知名的花草。
那花草的葉片呈深綠色,邊緣帶着鋸齒狀的紋路,花朵則是淡紫色的,形如鈴铛,微風吹過,花朵輕輕搖曳,似在低語。
陳墨看着這些花草,不禁猜測這院子以前的主人定是個喜好清幽之人,可為何會将院子建成這般模樣,遠離苗族傳統建築風格,難道是想在這苗寨之中保留一抹别樣的鄉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解雨臣攙扶着寨老緩緩推開正房那扇厚重的雕花木門,門軸轉動,發出輕微而低沉的“吱呀”聲,仿佛是開啟了一段塵封的歲月。
衆人魚貫而入,目光随即被屋内的景緻所吸引。
正房空間寬敞,地面由打磨光滑的青石闆鋪就,石闆上天然的紋路如同山水畫卷,肆意蔓延。
堂屋中央,擺放着一張長方形的梨木桌,色澤溫潤如琥珀,木質紋理細膩而優雅,仿佛在無聲訴說着其珍貴的出身。
桌子四周,環繞着數把造型别緻的太師椅,椅背精雕細琢,以苗族傳統的蝴蝶圖案為飾,每一隻蝴蝶都似振翅欲飛,靈動逼真,椅面則鋪着深紫色的絲絨坐墊,觸感柔軟,為這硬朗的木椅增添了幾分奢華與舒适。
一側牆壁下,設有一座精美的博古架,架身由烏木打造,散發着幽黑的光澤。
架上錯落有緻地陳列着諸多古玩器物,有造型古樸的青銅酒樽,樽身銘刻的神秘紋飾,暗示着其年代的久遠與曆史的厚重;還有幾方溫潤的羊脂玉擺件,玉質純淨無暇,雕刻成的祥獸形态各異,在屋内柔和的光線映照下,泛着淡淡的光暈,低調而不失高雅。
堂屋的後端,以一扇繪有苗族古老傳說圖案的屏風相隔,其後便是幾間卧室的所在。
最靠近堂屋的一間卧室,布置得典雅而舒适,是解雨臣的居所。
室内一張雕花的檀木床,床帏由暗紋絲綢制成,散發着低調的光澤。
床頭擺放着一對精美的青花瓷枕,枕面上繪制着淡雅的蘭草圖案。
床邊設有一個小型的梨木衣櫃,櫃門上雕刻着細膩的花鳥圖。
相鄰的一間卧室,是吳邪與胖子的。
房間裡放置着一張寬大的木質床榻,足夠兩人安睡。
床的四周挂着淺米色的紗帳,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
床尾對着一個簡單的木質長凳,凳面上鋪着一塊手工編織的彩色毛毯。
牆角處有一個老式的樟木箱子,箱子打開,能聞到淡淡的樟木清香,可用于存放衣物等物品。
再往裡走,是為陳墨準備的卧室。
房間以淡粉色為主色調,一張精緻的鐵藝床,配以柔軟的粉色床墊和被褥,顯得格外溫馨。
床頭有一個小巧的圓形床頭櫃,上面擺放着一盞水晶台燈,燈光透過水晶燈罩折射出柔和的光芒。
窗邊設有一張白色的梳妝台,台上擺放着一面雕花的銅鏡和一些簡單的梳妝用品。
寨老領着幾人看完了各自的房間後,又引領着他們回到堂屋,衆人圍坐在中間的梨花木桌旁。
堂屋内靜谧得隻聽見衆人輕微的呼吸聲,氣氛略顯凝重。
寨老微微擡起頭,目光落在解雨臣身上,眼神中帶着一絲追憶與關切,輕聲問道:“先生和夫人可還好?”小花聽到這話,身子微微一僵,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眼神也變得黯淡下來,良久,他才緩緩開口,語氣中滿是苦澀與怅惘:“師傅和師娘已經去世了。
” 寨老的身子猛地一震,臉上的皺紋仿佛在一瞬間加深了許多,眼神中的落寞與哀傷如潮水般蔓延開來。
她緩緩低下頭,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之中,往事如電影般在腦海中放映。
當年先生和夫人住在這裡時,自己才十幾歲,那時候的院子裡充滿了歡聲笑語,先生的教誨還猶在耳畔,夫人的溫婉笑容仿佛還在眼前浮現。
可如今,一切都已化為泡影,物是人非的滄桑感如同一把銳利的劍,狠狠地刺痛着她的心。
在那悠悠往昔歲月裡,先生與夫人曾長居于此。
那時的寨老,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妙齡少女。
那小小的庭院之中,往昔的歡聲笑語似乎還在空氣中回蕩。
先生的聰慧睿智與果敢堅毅,宛如熠熠生輝的暖陽,傾灑在這月亮寨的每一寸土地上,為寨子驅散了陰霾,帶來了數不盡的生機與希望。
遙想當年,危機四伏,險象環生,外界的威脅與災難如同洶湧的惡浪,一波又一波地朝月亮寨席卷而來。
關鍵時刻,先生挺身而出,他那看似單薄的身軀裡仿佛蘊藏着無盡的力量,以一人之軀,在重重困境中奮力周旋。
每一場驚心動魄的惡戰,每一回為守護寨子與先生并肩作戰的場景,都如同永不磨滅的印記,深深地銘刻在寨老的心田,成為了她心中最為珍貴的寶藏,同時也是每每觸碰便會心痛不已的沉痛回憶。
歲月匆匆,如白駒過隙,先生與夫人卻已消逝在時光的長河裡。
寨老的思緒在回憶的深淵中不斷沉浮,往昔的悲慘與心酸如同一把尖銳的利刃,每每刺痛她的心。
她緩緩低下頭,試圖将那如潮水般泛濫的悲傷強抑,然而,那無盡的哀傷卻早已在這屋内無聲地蔓延開來,絲絲縷縷,萦繞在衆人的心間,讓每一個人都不禁為之動容,沉浸在這凝重而又飽含深情的追思氛圍之中。
“阿娅務,不要太難過了。
師傅看見如今的月牙寨一定會感到欣慰的。
這寨子如今是越發興旺,年輕人也都有了出息,師傅生前的那些心血都沒白費。
咱得打起精神來,把師傅留下的東西好好傳承下去,他老人家在天之靈才會安心。
日子還長,還有好多事等着咱們去做呢。
”解雨臣微微蹙着眉,眼神卻透着堅定,輕聲地安撫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胖子,吳邪不了解内情也不好上前勸說隻能因氣氛影響陪着傷感,陳墨倒是知道些内情,但是她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人,在她的心裡覺得無論怎麼安慰都是蒼白無力的,她不是那傷心的人,也不能代替她,說什麼都不能減少她的痛苦,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何以忘憂唯有時光。
念及此處,陳墨悄然沏就一杯忘憂茶,而後緩緩将其推至阿娅寨老的身畔,語調輕柔,緩緩而言:“寨老,此杯忘憂,雖無法瞬時将您從悲恸的淵薮中全然解脫,卻或許能稍作舒緩。
”解雨臣深知這忘憂所蘊含之神奇效力,遂輕輕捧起那盞茶杯,誠摯相勸阿娅務飲下。
阿娅寨老擡手接過茶杯,将那袅袅升騰着氤氲香氣的茶湯湊近唇邊,淺酌輕抿。
片刻須臾之間,便覺那濃稠如墨的哀傷情緒似有了絲絲縷縷的消解,心中的悲戚之感也漸漸趨于平緩,不再如先前那般沉重得幾近窒息。
她仿若才從一場将靈魂都幾近吞噬的巨大悲恸中緩過神來,身心的力量像是被抽幹了一般,極度的疲憊如細密的網,将她層層裹住。
此刻,困意恰似洶湧的潮水,一波一波地朝她席卷而來,令她的眼皮沉重得幾乎難以擡起,整個人陷入昏昏欲睡的境地。
解雨臣見狀,心急如焚,一個箭步沖上前,右臂迅速而輕柔地環住她的腰身,試圖引導她往卧室走去,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