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培植势力

關燈
    随着高祥滔滔不絕解說,于飛腦海中逐漸勾勒出樞密院如今錯綜複雜、波谲雲詭權力鬥争内幕畫面。

     徽宗趙佶謹遵祖宗傳下來的重文輕武傳統習俗,對武将們始終持有懷疑态度,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他對那些文臣同樣缺乏足夠信任。

     樞密院中掌握實權的兩位樞密使,其身份背景可謂不值一提。

    童貫是太監出身,而另一位樞密使高俅,則是聲名狼藉的潑皮無賴兼破落戶。

     這兩人在徽宗趙佶面前皆如忠實奴仆一般唯命是從,可以說一旦離開了徽宗皇帝這座大靠山,他們便會立刻失去所有依仗,變得一無是處。

    因此,他們别無選擇,唯有全心全意效忠于這位大宋天子。

     盡管表面上看,這兩名徽宗的奴才相處得還算融洽,然而實際上卻是貌合神離。

    暗地裡,他們為了争奪更多的權力與利益不擇手段,彼此之間勾心鬥角、互相拆台,使得樞密院内的局勢愈發緊張混亂。

     宋朝禁軍中,中層将領大多出自開國元勳後代。

    這些将門子弟相較于其他将領顯得更為獨立自主,他們唯一願意聽從的隻有皇帝陛下的诏令。

     對于來自樞密院的指令,雖然礙于皇威不敢公然違抗,但在實際執行時卻往往敷衍了事,絕不會全力以赴去貫徹落實。

     高祥通過這兩日暗中觀察,敏銳捕捉到一個稍縱即逝的良機。

    自高俅将自己嫡系将領調離捧日軍後,這支精銳部隊内部中下級将領職位出現大量空缺。

     北宋時期的禁軍乃是中央軍隊,其中殿前司與侍衛馬軍司以及侍衛步軍司并稱為“三衙”,共同統轄着殿前各個班、直以及全國範圍内的禁軍。

    禁軍士兵的兵籍登記以及發兵調遣之權,則歸屬樞密院掌管。

     禁軍有着諸多不同的番号,例如捧日、天武、龍衛、神衛等等。

    這些番号所屬軍隊,乃是禁軍中的精銳上軍,通常被合稱為“上四軍”。

    至于其他諸軍,則相對而言屬于中軍或者下軍之列。

     在禁軍上四軍中,捧日軍是當之無愧排名首位的主力軍。

    對于所有樞密院統兵樞密使來說,能夠完全掌控捧日軍,可是他們心中最為渴望達成的目标之一,高祥自然也不例外。

     然而,讓高祥倍感苦惱的是,盡管他對掌控捧日軍充滿了熱切期望,但手中卻一直缺乏合适将領來填補空缺。

     為此,在過去的整整兩年時間裡,他日思夜想,絞盡腦汁,直到最近,在其幕僚提點下,才終于靈想出一個名為“訓練營”的計策來。

     這個計策初衷,其實就是專門為了培育發展他自己軍中勢力而精心策劃開辦的。

     高家,這個曾經在開國時期立下赫赫戰功的家族,如今在軍中地位顯得頗為尴尬。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還是歸咎于高祥的姐姐,那位在北宋朝聲名遠揚的“高太後”高濤濤。

     自高太後掌權以來,她便對高家在軍中勢力采取了大力壓制手段。

    高家衆多子弟,除了高祥這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