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大雷音寺
關燈
小
中
大
靈山,大雷音寺。
一個高大的身影正襟危坐在法台之上,唇齒翕動,辯經講法,明示根本,指解源流。
高深的佛理惹得無數香花從天而降,洋洋灑灑,至真的妙語引來幾縷梵音萦繞不絕,空靈廣大。
天龍圍繞,舍利放光,祥雲陣陣,彩霧冉冉。
瑞霭漫天竺,虹光擁世尊。
西方稱第一,無相法王門。
殿内衆僧聽得如癡如醉,心曠神怡,時不時露出恍然的神色,俨然從法會中收獲到不少的心得體會。
突然,高大身影右手所掐的蓮花指訣無端破開,玄妙的講法說經戛然而止,四周的異象仙音紛紛消失,座下的比丘沙彌面露驚慌,整座大雷音寺彌漫着一股不諧的氣息。
“觀音大士何在?” 高大身影閉眼沉默片刻,随即慢慢睜開,面無表情地問道。
“弟子在。
” 一名手握淨瓶的俊朗僧人腳踏蓮台,從一旁緩緩飄出。
“汝可知金蟬子,現在何處?” “回禀世尊,自安天大會以來,金蟬子曆經九世,立志西遊,然其每到流沙河畔便被當地受罰天将所害,故取經之事遲遲未能成行。
今有大唐僧人俗家姓陳,法号玄奘,乃是金蟬子十世轉生,佛法精熟,确有實操,隻因時機未到,尚未點化神智。
” “善哉,善哉,機緣已到,識破源流。
” 高大身影對俊朗僧人的回答頗為滿意,微笑點頭說道:“自伏乖猿安天之後,我處不知年月,料凡間有半千年矣。
吾觀四大部洲,衆生善惡,各方不一。
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俱蘆洲者,雖好殺生,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争,乃是非惡海,口舌兇場。
我今修有真經三藏,可勸世人為善。
” “阿彌陀佛!” 衆比丘聽得此言,紛紛雙手合十,點頭緻意。
隻有那手握淨瓶的俊朗僧人心有所惑,單手豎掌問道:“敢問世尊,三藏真經所謂何物?” “問得好,敢教汝等得知,《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
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高大身影盯着俊朗僧人說道,“我本要将此真經送上東土,可歎那方衆生蠢鈍愚拙,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伽之正宗。
天生有幸,今有金蟬子托生東方,拜入沙門,正是到我處求取真經的不二人選。
現隻需一位有法力的,自願前去将他點化指導,方能讓其攬下這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
” “弟子願往。
” 俊朗僧人看到高大身影期許的眼神,立馬彎身下拜。
“甚善。
” 高大身影見俊朗僧人如此懂事,歡喜說道:“别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
” “世尊謬贊,愧不敢當。
” 觀音淡淡一笑,恭聲問道:“弟子此去東土,如來有甚言語吩咐?” 那如來聽罷點頭,沉吟片刻說道:“大唐離我靈山有十萬八千裡,路途遙遠,妖魔衆多,若無外力,實難到達。
阿傩,迦葉。
” “弟子在。
” 兩名長相老成的僧人站了出來。
“将我的袈裟錫杖取來。
” “是。
” 兩名老僧一晃不見,随即又現身大殿,一人拿着根禅杖,一人捧着件袈裟。
“這兩件佛寶,一為九環錫杖,一為錦斓袈裟,乃我悟道之前常用法物。
”如來指着禅杖和袈裟對觀音說道,“今交付你手,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其堅心來此,穿我袈裟,免堕輪回,持我錫杖,不遭毒害。
” 觀音連忙皈依拜領,将二寶交予走上前來的惠岸行者木吒。
如來随即又從懷中取出三個碗口大小的金屬圓箍,遞與觀音說道:“此處有金、緊、禁三個箍兒,咒語各有不同。
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
他若不伏使喚,可将此法寶戴在其頭上,自然見肉生根、連骨長肌。
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上一念,必定眼脹頭疼,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 觀音接過圓箍,默記咒語,朝如來施了一禮說道:“世尊所教,弟子謹記在心,此去東土,定當盡心竭力,以保西遊盛事。
” “早去早回。
” “弟子告辭。
” 見如來再無叮囑,觀音躬身拜辭,帶着木吒駕雲而去。
...... “嗯?我這是被
一個高大的身影正襟危坐在法台之上,唇齒翕動,辯經講法,明示根本,指解源流。
高深的佛理惹得無數香花從天而降,洋洋灑灑,至真的妙語引來幾縷梵音萦繞不絕,空靈廣大。
天龍圍繞,舍利放光,祥雲陣陣,彩霧冉冉。
瑞霭漫天竺,虹光擁世尊。
西方稱第一,無相法王門。
殿内衆僧聽得如癡如醉,心曠神怡,時不時露出恍然的神色,俨然從法會中收獲到不少的心得體會。
突然,高大身影右手所掐的蓮花指訣無端破開,玄妙的講法說經戛然而止,四周的異象仙音紛紛消失,座下的比丘沙彌面露驚慌,整座大雷音寺彌漫着一股不諧的氣息。
“觀音大士何在?” 高大身影閉眼沉默片刻,随即慢慢睜開,面無表情地問道。
“弟子在。
” 一名手握淨瓶的俊朗僧人腳踏蓮台,從一旁緩緩飄出。
“汝可知金蟬子,現在何處?” “回禀世尊,自安天大會以來,金蟬子曆經九世,立志西遊,然其每到流沙河畔便被當地受罰天将所害,故取經之事遲遲未能成行。
今有大唐僧人俗家姓陳,法号玄奘,乃是金蟬子十世轉生,佛法精熟,确有實操,隻因時機未到,尚未點化神智。
” “善哉,善哉,機緣已到,識破源流。
” 高大身影對俊朗僧人的回答頗為滿意,微笑點頭說道:“自伏乖猿安天之後,我處不知年月,料凡間有半千年矣。
吾觀四大部洲,衆生善惡,各方不一。
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俱蘆洲者,雖好殺生,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争,乃是非惡海,口舌兇場。
我今修有真經三藏,可勸世人為善。
” “阿彌陀佛!” 衆比丘聽得此言,紛紛雙手合十,點頭緻意。
隻有那手握淨瓶的俊朗僧人心有所惑,單手豎掌問道:“敢問世尊,三藏真經所謂何物?” “問得好,敢教汝等得知,《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
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高大身影盯着俊朗僧人說道,“我本要将此真經送上東土,可歎那方衆生蠢鈍愚拙,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伽之正宗。
天生有幸,今有金蟬子托生東方,拜入沙門,正是到我處求取真經的不二人選。
現隻需一位有法力的,自願前去将他點化指導,方能讓其攬下這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
” “弟子願往。
” 俊朗僧人看到高大身影期許的眼神,立馬彎身下拜。
“甚善。
” 高大身影見俊朗僧人如此懂事,歡喜說道:“别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
” “世尊謬贊,愧不敢當。
” 觀音淡淡一笑,恭聲問道:“弟子此去東土,如來有甚言語吩咐?” 那如來聽罷點頭,沉吟片刻說道:“大唐離我靈山有十萬八千裡,路途遙遠,妖魔衆多,若無外力,實難到達。
阿傩,迦葉。
” “弟子在。
” 兩名長相老成的僧人站了出來。
“将我的袈裟錫杖取來。
” “是。
” 兩名老僧一晃不見,随即又現身大殿,一人拿着根禅杖,一人捧着件袈裟。
“這兩件佛寶,一為九環錫杖,一為錦斓袈裟,乃我悟道之前常用法物。
”如來指着禅杖和袈裟對觀音說道,“今交付你手,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其堅心來此,穿我袈裟,免堕輪回,持我錫杖,不遭毒害。
” 觀音連忙皈依拜領,将二寶交予走上前來的惠岸行者木吒。
如來随即又從懷中取出三個碗口大小的金屬圓箍,遞與觀音說道:“此處有金、緊、禁三個箍兒,咒語各有不同。
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
他若不伏使喚,可将此法寶戴在其頭上,自然見肉生根、連骨長肌。
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上一念,必定眼脹頭疼,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 觀音接過圓箍,默記咒語,朝如來施了一禮說道:“世尊所教,弟子謹記在心,此去東土,定當盡心竭力,以保西遊盛事。
” “早去早回。
” “弟子告辭。
” 見如來再無叮囑,觀音躬身拜辭,帶着木吒駕雲而去。
...... “嗯?我這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