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观音禅院
關燈
小
中
大
有事話多,無事活多。
自從鄒小天從孫悟空那裡了解到了修仙練道的常識,對自己所修練的《玄黃九轉》信心大增,不再沒話找話,胡亂打聽,隻管每天鞍前馬後地伺候唐僧,渴了遞水,餓了做飯,冷了送衣,乏了捶背,那殷勤小心的樣子看得孫悟空直搖頭,可也赢得了唐三藏的信任與歡心。
三人徑直往西走了兩個多月,一路上太平無事,所遇到都是些胡人野獸,沒有什麼危險發生。
這期間,鄒小天在山林間順手抓了些山禽野味,可吃過之後,身體裡沒有任何能量産生,終于明白以他現在的修為,恐怕隻有吃些有道行的精靈才能增長功力了。
光陰迅速,時光如梭,唐僧幾人隻管埋頭趕路,不知不覺間又到了早春時節,但見滿山層林盡翠,遍地草木發芽,寒雪消融,柳葉初綴。
師徒們隻覺春和日麗,風光甚好,一日,眼見太陽西沉,又到了傍晚時分,那唐僧坐在馬上擡頭遙望,見前方山坳處有殿宇樓台的影子,以為是禅院之類,連忙招呼悟空小天,揚鞭催馬趕上前去。
幾人來到山門前,果然是個好大的寺廟,隻見殿閣層層,廊房疊疊,飛檐鬥角,雕梁畫棟,大路兩邊盡是勁松翠竹,禅院左右全種壯桧巨柏,寺裡鼓樓高大雄偉,院中塔林巍然屹立,恢弘大氣的門首正中書寫着“觀音禅院”四個大字。
那唐僧見來到了觀音的道場,心中十分歡喜,急忙下馬整衣,帶着孫悟空和鄒小天往廟裡走去。
走進寺裡,看門的和尚見唐僧一身法師打扮,連忙上前迎接,在得知他們是大唐來的取經人後,趕緊将其請進大殿。
得見觀音金像,唐僧口宣佛号,展背舒身,鋪胸納地,恭恭敬敬地跪下磕頭。
那孫悟空也是個閑不住的,見旁邊有一口笨重大鐘,随即跳上鐘捶撞起鐘來。
唐僧拜一下,他撞一下,等到唐三藏拜完起身,他還在那裡撞得起勁,像蕩秋千似的,直到唐僧出言呵斥,這猴頭才跳下鐘捶,哈哈大笑不止。
密集的鐘聲将寺内大小和尚全部驚了出來,其中一名衣着華麗、老态龍鐘的大和尚在衆人的簇擁下蹒跚而來,口稱院主,神态倨傲。
當聽說唐僧幾人是奉唐王谕旨上西天拜佛求經的,老和尚态度好了許多,熱情地邀請他們到後面方丈室叙茶。
唐僧三人随衆人入房内坐定,互通姓名,這才知道這老院主法号金池,乃是此間觀音禅院的管事,至今已有二百七十歲。
金池見唐僧豐神俊朗,器宇不凡,又是從大唐國而來,便向他讨要些寶物觀瞻觀瞻,也好見見上邦文化,大國氣象。
唐三藏不想招惹是非,直言無寶,可那孫悟空突然插嘴,說是曾在行李中見過一件袈裟,那東西鮮豔奪目,确實是個寶物,不妨拿出來給這些和尚開開眼界。
金池身邊的僧衆一聽這話,盡皆嘿然冷笑,說是他們老祖師活了兩百多年,收藏的袈裟不說一千,那也有好幾百件,每樣都是錦繡绫羅、刺繡銷金,哪裡會不如孫悟空口中的所謂寶物。
說完,衆僧在征得金池同意後,将那許多袈裟拿出來展覽,果然争奇鬥豔、穿花納錦,甚是奢華。
可孫悟空看了之後卻一臉嫌棄,強要唐僧把袈裟拿出來比試。
唐三藏拗不過他,隻得叫鄒小天把那錦斓袈裟取出來。
那袈裟,鄒小天曾經和孫悟空一起見過一次,的确非凡神異,現在就收在他腰上的虎皮口袋裡。
見唐僧開了口,鄒小天自然不能拒絕,趕緊将裝袈裟的包袱從袋子裡取了出來。
衆僧見鄒小天空手變出包袱已然十分驚訝,等到孫悟空揭開裝裹,撕去油紙,将那袈裟取出抖開,一衆和尚立馬被驚得舌挢不下,目瞪口呆,眼珠子都快從臉上掉下來了。
隻見那袈裟一經展開,整間屋子立馬紅光滿室,彩氣盈庭,耀眼奪目,驚世駭俗。
這些凡俗比丘好不容易受住霞光,屏住呼吸仔細打量,這才看清楚寶衣的模樣。
那正是冰蠶抽絲無痕迹
自從鄒小天從孫悟空那裡了解到了修仙練道的常識,對自己所修練的《玄黃九轉》信心大增,不再沒話找話,胡亂打聽,隻管每天鞍前馬後地伺候唐僧,渴了遞水,餓了做飯,冷了送衣,乏了捶背,那殷勤小心的樣子看得孫悟空直搖頭,可也赢得了唐三藏的信任與歡心。
三人徑直往西走了兩個多月,一路上太平無事,所遇到都是些胡人野獸,沒有什麼危險發生。
這期間,鄒小天在山林間順手抓了些山禽野味,可吃過之後,身體裡沒有任何能量産生,終于明白以他現在的修為,恐怕隻有吃些有道行的精靈才能增長功力了。
光陰迅速,時光如梭,唐僧幾人隻管埋頭趕路,不知不覺間又到了早春時節,但見滿山層林盡翠,遍地草木發芽,寒雪消融,柳葉初綴。
師徒們隻覺春和日麗,風光甚好,一日,眼見太陽西沉,又到了傍晚時分,那唐僧坐在馬上擡頭遙望,見前方山坳處有殿宇樓台的影子,以為是禅院之類,連忙招呼悟空小天,揚鞭催馬趕上前去。
幾人來到山門前,果然是個好大的寺廟,隻見殿閣層層,廊房疊疊,飛檐鬥角,雕梁畫棟,大路兩邊盡是勁松翠竹,禅院左右全種壯桧巨柏,寺裡鼓樓高大雄偉,院中塔林巍然屹立,恢弘大氣的門首正中書寫着“觀音禅院”四個大字。
那唐僧見來到了觀音的道場,心中十分歡喜,急忙下馬整衣,帶着孫悟空和鄒小天往廟裡走去。
走進寺裡,看門的和尚見唐僧一身法師打扮,連忙上前迎接,在得知他們是大唐來的取經人後,趕緊将其請進大殿。
得見觀音金像,唐僧口宣佛号,展背舒身,鋪胸納地,恭恭敬敬地跪下磕頭。
那孫悟空也是個閑不住的,見旁邊有一口笨重大鐘,随即跳上鐘捶撞起鐘來。
唐僧拜一下,他撞一下,等到唐三藏拜完起身,他還在那裡撞得起勁,像蕩秋千似的,直到唐僧出言呵斥,這猴頭才跳下鐘捶,哈哈大笑不止。
密集的鐘聲将寺内大小和尚全部驚了出來,其中一名衣着華麗、老态龍鐘的大和尚在衆人的簇擁下蹒跚而來,口稱院主,神态倨傲。
當聽說唐僧幾人是奉唐王谕旨上西天拜佛求經的,老和尚态度好了許多,熱情地邀請他們到後面方丈室叙茶。
唐僧三人随衆人入房内坐定,互通姓名,這才知道這老院主法号金池,乃是此間觀音禅院的管事,至今已有二百七十歲。
金池見唐僧豐神俊朗,器宇不凡,又是從大唐國而來,便向他讨要些寶物觀瞻觀瞻,也好見見上邦文化,大國氣象。
唐三藏不想招惹是非,直言無寶,可那孫悟空突然插嘴,說是曾在行李中見過一件袈裟,那東西鮮豔奪目,确實是個寶物,不妨拿出來給這些和尚開開眼界。
金池身邊的僧衆一聽這話,盡皆嘿然冷笑,說是他們老祖師活了兩百多年,收藏的袈裟不說一千,那也有好幾百件,每樣都是錦繡绫羅、刺繡銷金,哪裡會不如孫悟空口中的所謂寶物。
說完,衆僧在征得金池同意後,将那許多袈裟拿出來展覽,果然争奇鬥豔、穿花納錦,甚是奢華。
可孫悟空看了之後卻一臉嫌棄,強要唐僧把袈裟拿出來比試。
唐三藏拗不過他,隻得叫鄒小天把那錦斓袈裟取出來。
那袈裟,鄒小天曾經和孫悟空一起見過一次,的确非凡神異,現在就收在他腰上的虎皮口袋裡。
見唐僧開了口,鄒小天自然不能拒絕,趕緊将裝袈裟的包袱從袋子裡取了出來。
衆僧見鄒小天空手變出包袱已然十分驚訝,等到孫悟空揭開裝裹,撕去油紙,将那袈裟取出抖開,一衆和尚立馬被驚得舌挢不下,目瞪口呆,眼珠子都快從臉上掉下來了。
隻見那袈裟一經展開,整間屋子立馬紅光滿室,彩氣盈庭,耀眼奪目,驚世駭俗。
這些凡俗比丘好不容易受住霞光,屏住呼吸仔細打量,這才看清楚寶衣的模樣。
那正是冰蠶抽絲無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