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關燈
    翌日醒來,張謙醒來注意到床頭已有暖湯,徐母竟親自為他準備洗漱之物。

     “老夫人不……母親不可,豈有為人母者,為子端茶送水的,折煞兒了。

    ”徐庶連忙起身,穿衣打扮。

     徐母又替張謙理了理衣角,說道:“區區小事,隻是我兒日後不得如此飲酒了,快些洗漱,然後用膳吧。

    ” 張謙知道,這是徐母在報答他替徐庶赴曹營的恩情,不過老人家如此親力親為,倒讓他想到了自己小時候,自己的父母又何嘗不是如此周到。

     “母親勿憂,再不會如此了。

    ”張謙其實并沒有喝多,而且他和别人不同,别人喝酒喜歡耍酒瘋,他是越喝酒腦子越清醒,人也越謹慎。

     現在一覺醒來,反而膽子大了起來,既來之則安之,瞻前顧後,杞人憂天,豈是大丈夫所為? 當然,對于自己酒量不錯這事,張謙并沒有跟徐母解釋,隻表現出一副受教的模樣。

     “聽聞我兒昨日席間吟了一首好詩,今已讓廣元複讀謄抄紙上,吾讀之甚喜,真驚為天人也。

    ”徐母不僅讀過書,還寫的一手好字,學識自然不差。

    不過她對詩詞并沒有過多的喜好,隻是石韬今日同徐母講起那“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眼神多有崇拜,待到全詩誦完,徐母亦為古人之義所震驚,又想到眼前張謙替自己兒子北上,如此忠義之士,能吟誦出這千古名句倒是理所應當了。

     “母親過譽了,詩詞乃小道,元直有破陣奪城之才,安國安民之志,豈是尋章摘句可以比拟的。

    ”張謙擦了擦臉,又将絹布放入銅盆之中揉搓,随即擰幹水,擦了擦手。

     若是旁人聽到,隻道是這母子自吹自擂,好不狂妄。

    但若是知道此徐庶并非真徐庶,兩人之言便順理成章了。

     此時在徐母看來,張謙已是才智雙全,忠義無雙之輩,既為其子能結交如此之人而高興,又為眼前之人因其子困于敵營而歎息。

     況且為了迷惑曹賊,自己還要做出一副深惡棄之的模樣,少則哀嚎,動則打罵,真是愧為人母。

     張謙并不知道徐母有如此多的想法,他用過早膳之後便在院子裡做了一番晨練,為大漢之中興奮鬥五十年! 徐母與石韬見狀也不多問,隻道是風流名士,自不相同。

     早膳之後,徐庶開始思考接下來在曹營要幹些什麼。

     他固然可以什麼都不幹,畢竟曹操不會在意多兩個人吃飯,但是這不符合他有志之士的人設。

     君子不吃嗟來之食。

     他既已答應徐母不為曹操建言獻策,又怎麼好憑空接受曹操的好處? 日子久了,他難道就不會成為别人口中混吃等死之徒,說不定那時曹操就會厭棄自己居然養了這等廢物,然後就用徐庶人頭來誓師了。

     但是自己并不精通庶務,貿然從曹操那找些尋常的文職工作隻會暴露自己;而要是把後世那些經世緻用之物拿出來,使得曹操實力大增,那又不符合自己選擇劉備的初衷。

     張謙思考了很久,突然一拍腦袋,心想:“如此常見之物,我居然沒想到!” 随即走到院前,對下人說了幾句。

    這院前常備一男一女,既是服侍,也是監督。

     那下人應付了幾句,随即便跑開,按照張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