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秋收假

關燈
    ☆ 第一單元小測結束沒兩天,許聰聰放假了。

     這時候的學校一共放4個假期,麥收假、暑假、秋收假、寒假。

    麥收假時間最短,兩個星期,暑假一個月,秋收假3個星期,寒假也是三個星期多點,從小年一直放到正月17。

     麥收假和秋收假就是讓孩子們回家幫忙幹活的,所以又稱農忙假。

     而且,這個假也不是白放的,麥收假結束之後,每個孩子需要上交30斤幹草,秋收假結束之後,每個學生需要上交10斤松子。

     許聰聰放學回家就問她爸:“松子是什麼呀?哪有松子啊?我沒見過呀。

    ” 許新安很無語,學校這不是胡鬧嗎?他們南辛莊哪來的松子?之前麥收假和秋收假收的都是幹草!現在怎麼就變了? “不是能交錢代替嗎?沒說一定得交松子吧?” “可以交5塊錢。

    ” “那你交錢吧。

    ” 反正學校也就是為了巧立名目收錢。

     “好。

    ” 但許聰聰還是想知道,“什麼是松子?” “就是松樹的種子。

    咱們這兒不興吃那個。

    咱們這兒的松樹結出來的松子就那麼一點點大,根本吃不着。

    聽說東北那邊的松子個大。

    ” “你怎麼知道東北的大呢?” “我聽别人說的,咱們這兒早些年有去闖關東的,前幾年回來探親來着。

    ” “誰去闖關東啦?什麼是闖關東啊?” “闖關東就是家裡活不下去了,跑到東北去了。

    你來來爺爺的四弟,你得管他叫四爺爺,很久以前就去東北了。

    二十多年就回來了一趟,沒待幾天又走了。

    ” 鄧念英插話說:“前年秋收完了,來來叔和嬸子還去東北看他們了,以為他們在東北享福呢,結果在那邊也是種地。

     而且他們那邊玉米熟的晚,咱們這邊收完了以後,他們那邊還沒開始。

    來來嬸子在家裡收完玉米和地瓜去的,到了那邊接着幫忙收玉米,他們那邊地還多,給來來嬸子累的,回來以後就說,這輩子再也不去了!” 許新安笑道:“她該的!她不會不幹啊!或者她直接回來啊。

    ” “她抹不開面啊。

    去之前寫信說好了,要在人家那兒待上十天半個月的。

    去了以後,人家都忙得跟陀螺似的,她不幫忙就覺得過意不去。

    要是直接回來,就好像是故意躲着不肯幫忙一樣。

    ” 許新安說:“那就怨不着别人了,她自己願意。

    還是把臉面看得太重要了。

    一輩子都見不了幾回面,要這臉面有什麼用啊?她幫了忙能怎麼樣,不幫又能怎麼樣呢?” “幫了人家就誇,不幫人家背地裡說她呗。

    ” “誇了不當飯吃,說了也不少塊肉。

    她就是想不開。

    ” 許新安跟許聰和許明明說:“這都是反面教材,别跟這樣的學。

    ” 鄧念英:“那今年也别讓二姐夫來幫忙刨地瓜了。

    ” “别啊,他不幫忙咱倆得幹到什麼時候去?” “那人家憑什麼給你幹啊?人家該你的啊?” 許新安:“……” 鄧念英又說:“讓聰聰去幫二姐家撿地瓜幹吧。

    二姐夫來給咱幫忙,聰聰去給二姐家幫忙。

    小孩都會撿地瓜幹的。

    ” 許新安斷然拒絕:“不行。

    他不來幫忙就算了,我自己慢慢幹。

    别使喚我閨女。

    撿地瓜幹磨手,我閨女那小手,幹不了那個。

    ” 鄧念英:“人家金玲五歲的時候就來給咱們幫忙撿地瓜幹了。

    ” 許新安抿了抿嘴,說道:“人家是人家,咱們是咱們。

    ” 鄧念英:“……” 許聰聰說:“我不去撿地瓜幹,我要去找松子。

    ” 許新安說:“交了錢就不用交松子了。

    ” “我想去山上玩。

    ” “高山上基本上都是柏樹,我就沒見過松樹。

    南山倒是有松樹,但那個山上沒有路,上不去,到處都是野酸棗枝子,有刺的,紮人,就算上去了,那松子也不好采。

    别去了,放假了就在家裡玩。

    看看你的小畫書,開學了帶着錢去上學就行了。

    ” ☆ 秋收期間,許聰聰是沒有玩伴的,大家都要幫忙幹活,大點的孩子要下地,小點的在家裡扒玉米皮、做家務,沒有誰是真正閑着的。

     老話說,小子不吃十年閑飯,意思就是,男孩子玩到10歲就要開始幹活了。

    事實上,姑娘連八年閑飯也吃不了,四五歲、五六歲就開始做家務的小姑娘多的是。

     許聰聰在家裡待不住,就和許明明一起跟着爸媽下地,她們倆不幹活,就在田間地頭亂跑,玩得十分開心,拐帶的别人家孩子都不愛幹活了,一群大人跟許新安提意見,“不幹活能不能别讓她們來了!” 許新安說:“幹嘛呀?礙你們什麼事了?” “真礙我們事了。

    孩子都不愛幹活了!以前一趟一趟地往外抱玉米,不叫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