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配合
關燈
小
中
大
大魏建朝百年,便是再往上幾個朝代,年節都是最熱鬧的。
尤其自元德帝登基以來,少了搖役稅賦,百姓的日子好過起來,便不用在外奔波,年節裡都不得歸家。
而對各世家而言,年節無疑是聯絡走動的最佳時期。
作為大魏第一名門蘇氏,門前自然是車水馬龍,來拜訪的人是絡繹不絕。
便是不能輕易見到蘇國公本人,能搭上蘇家旁的人也是好的。
身為蘇家的當家主母,趙氏這幾日忙得不可開交,各家親戚的節禮,還有蘇氏宗族裡的盤賬,直到年節這一日,才略略放松些。
說是放松些,但還是起了個大早。
沒辦法,皇帝選在北郊行宮過節,身為太後與宸妃的母家,真正的年夜飯,是要陪皇帝在年宴上吃的。
這是擡舉,也是體面…… 而自家,便隻能在早間聚一聚,算是吃了團圓飯。
諸如此類事情,周氏是不大樂意管的。
原先小周氏還會“搭把手”,但前些日子蘇二老爺剛因為西南之事将她狠狠訓斥了一頓,尤其是聽說蘇國公對此很是不滿,就算還念着管家之權,這些日子也不敢太過冒頭。
于是便全落到了趙氏一人身上………… “母親也真是的,這幾日忙成這樣,也不知會我一聲。
才幾日不見,便憔悴了這麼多。
” 蘇世子的院中,蘇妙語帶嗔怪道。
“哪有你說的那般,不過是前兩日大雨,身子乏了些。
你如今是隴西侯夫人,侯府也是一大堆事,全靠你一人張羅,哪還能讓你分神國公府之事?”趙氏拍了拍蘇妙的手道。
“隴西侯府的事再多也都是一目了然,哪有國公府一花一草,都需要母親親自費神。
” 比起蘇世清,陳氏病逝的時候她的年紀更小。
自從記事以來,就隻有一個不冷不熱不鹹不淡的父親,而對于親生母親的印象幾乎沒有。
要不是趙氏悉心照料,在那一方宅院中,光靠蘇世清,哪能護得住她? 想到此,看着憔悴了的趙氏,心裡更是心疼。
“長姐是不知道,今年二房是有多能鬧騰?因着西南的事,被祖父責怪,心裡有氣,便來折騰母親。
什麼細枝末節的事都要母親過問,明面上像有多敬服似的,實際上,巴不得累壞母親。
”蘇夕一邊給趙氏捏肩,一邊氣道。
“好了………,年節裡别找些不痛快,咱們一家人也難得團聚,往常你幾個哥哥政事繁忙,總是不得空。
待會兒用早膳時,可不許胡言,要是惹得你祖父不高興就不好了。
” 不等蘇妙回答,趙氏就截斷了蘇夕的話頭,繼而扭頭對蘇妙又道。
“這些事母親都應付得來,你不必憂心。
就是自你出嫁以來,每每年節時分,不是回家便是去宮裡拜見太後。
雖說女婿體諒,但這夫妻之間總要相互體諒才行。
何況親家母還在,又寡居在家。
你今日回去,就告訴親家母一聲,說過幾日得閑,我定要親自去探望她。
”趙氏語氣柔和道。
“女兒省得,雖說門第有别,但夫君愛重女兒,婆母便是有些閑話,女兒對她也不曾苛刻。
” “你是幾個中最懂事,也最令母親放心。
”趙氏欣慰道。
尤其自元德帝登基以來,少了搖役稅賦,百姓的日子好過起來,便不用在外奔波,年節裡都不得歸家。
而對各世家而言,年節無疑是聯絡走動的最佳時期。
作為大魏第一名門蘇氏,門前自然是車水馬龍,來拜訪的人是絡繹不絕。
便是不能輕易見到蘇國公本人,能搭上蘇家旁的人也是好的。
身為蘇家的當家主母,趙氏這幾日忙得不可開交,各家親戚的節禮,還有蘇氏宗族裡的盤賬,直到年節這一日,才略略放松些。
說是放松些,但還是起了個大早。
沒辦法,皇帝選在北郊行宮過節,身為太後與宸妃的母家,真正的年夜飯,是要陪皇帝在年宴上吃的。
這是擡舉,也是體面…… 而自家,便隻能在早間聚一聚,算是吃了團圓飯。
諸如此類事情,周氏是不大樂意管的。
原先小周氏還會“搭把手”,但前些日子蘇二老爺剛因為西南之事将她狠狠訓斥了一頓,尤其是聽說蘇國公對此很是不滿,就算還念着管家之權,這些日子也不敢太過冒頭。
于是便全落到了趙氏一人身上………… “母親也真是的,這幾日忙成這樣,也不知會我一聲。
才幾日不見,便憔悴了這麼多。
” 蘇世子的院中,蘇妙語帶嗔怪道。
“哪有你說的那般,不過是前兩日大雨,身子乏了些。
你如今是隴西侯夫人,侯府也是一大堆事,全靠你一人張羅,哪還能讓你分神國公府之事?”趙氏拍了拍蘇妙的手道。
“隴西侯府的事再多也都是一目了然,哪有國公府一花一草,都需要母親親自費神。
” 比起蘇世清,陳氏病逝的時候她的年紀更小。
自從記事以來,就隻有一個不冷不熱不鹹不淡的父親,而對于親生母親的印象幾乎沒有。
要不是趙氏悉心照料,在那一方宅院中,光靠蘇世清,哪能護得住她? 想到此,看着憔悴了的趙氏,心裡更是心疼。
“長姐是不知道,今年二房是有多能鬧騰?因着西南的事,被祖父責怪,心裡有氣,便來折騰母親。
什麼細枝末節的事都要母親過問,明面上像有多敬服似的,實際上,巴不得累壞母親。
”蘇夕一邊給趙氏捏肩,一邊氣道。
“好了………,年節裡别找些不痛快,咱們一家人也難得團聚,往常你幾個哥哥政事繁忙,總是不得空。
待會兒用早膳時,可不許胡言,要是惹得你祖父不高興就不好了。
” 不等蘇妙回答,趙氏就截斷了蘇夕的話頭,繼而扭頭對蘇妙又道。
“這些事母親都應付得來,你不必憂心。
就是自你出嫁以來,每每年節時分,不是回家便是去宮裡拜見太後。
雖說女婿體諒,但這夫妻之間總要相互體諒才行。
何況親家母還在,又寡居在家。
你今日回去,就告訴親家母一聲,說過幾日得閑,我定要親自去探望她。
”趙氏語氣柔和道。
“女兒省得,雖說門第有别,但夫君愛重女兒,婆母便是有些閑話,女兒對她也不曾苛刻。
” “你是幾個中最懂事,也最令母親放心。
”趙氏欣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