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元圣庙
關燈
小
中
大
秦六娘的事,除了大年夜裡那短短的一個時辰,基本沒有再鬧出一點水花。
秦家直到十五也沒有傳出喪訊,隻曉得秦家在元德十一年初嫁了個庶女,至于嫁去了哪,日後境遇如何就無人得知了。
人總是相信自己願意去相信的,那天皇帝剛開始說得阿朝還半信半疑,可皇帝說得笃定,且之後的幾天依舊風平浪靜。
皇帝風平浪靜地繼續處理政事,皇後娘娘也未收到絲毫影響,初一那日阿朝去請安時偷偷瞄了一眼,秦皇後面上并無異常,發現她後還淡笑地問她和陳才人第一次離家在宮裡過年習不習慣,累不累,可還缺了什麼。
誠然阿朝是不缺的,至于陳才人就算缺什麼也不敢說。
不過想來也是不缺的,畢竟比起謙淑妃和靈妃這些普通世家出身,陳家的家底算是十分豐厚的。
皇帝忌憚世家,從後宮的分布中就可見一斑,雖然也有如阿朝一般的大貴族世家女,但大多數還是家世平平,起碼在朝堂上的态度要更偏向皇帝黨。
皇帝喜歡利用,也喜歡被依附。
能利用但不願依附順從他的是禍端,想要依附卻沒有利用價值的是廢物........ 看着秦皇後儀态端莊,看着初一一大早生龍活虎接受朝拜的皇帝,阿朝估計,昨晚上,皇後娘娘是沒找皇帝拼命......... 于是阿朝開始質疑自己所看見的,而偏向皇帝所說的,并且找了一系列理由來佐證。
皇帝愛重秦皇後,且十分迷信,不可能在大年夜做出踢死妻妹之事。
況且上回秦國公府犯了貪墨重罪,按常理秦國公連帶着秦皇後都要倒黴,可皇帝隻是不痛不癢地小懲大誡。
一個小姑娘,一個十六歲的小姑娘,能犯什麼比貪墨還重的罪? 阿朝安慰着自己,好像隻有這樣下回再見到皇帝才不會害怕,起碼沒有那麼害怕。
阿朝約莫能猜到秦六娘是做了類似于侍女爬床的事兒,在閨中時,長姐歸家時說起過。
有時說的是旁人家,有時........說地是她自己。
可是秦六娘是在她出門後摸進她房間的,要是她不出門,估計也摸不進去。
阿朝又想起那個粉衫宮女,這麼看倒不像是皇帝要嘎了她,更像是秦家要将她引開......... 回來細想想,那粉衫宮女若真想害她性命,去的路上就能找到機會,縱使她一開始就有警覺,但就她的小身闆,單打獨鬥,還真打不過。
那便是隻想将她引開,阿朝荒唐地松了口氣。
比起别的,似乎隻要确定不是皇帝或者别人現下就想取她小命就好了。
别的........都能暫時放一放。
哪怕阿朝知道其實這其中關節還有說不通的地方。
比方說桂嬷嬷為何會去尋她,又比方說明明宴席上秦六娘還未帶上的小絨花,怎麼片刻後就戴上了? 将前事想明白,已經夠難為她的小腦袋了,阿朝一慣不想為難自己。
人不可能什麼事情都能想明白,日子也不可能等人想明白再過下去....... 皇帝到正月十五照規矩都會歇在鳳儀宮,阿朝想着将這段閑暇的日子好好安排一下。
人忙起來,就不會想些有的沒的了。
小時候奶娘總是喜歡将這句話挂在嘴邊,一邊抱着她,一邊開解那些遇見事兒的丫鬟婆子。
阿朝吃着好克化的糕點,豎起小耳朵聽着,聽得多了,也就記住了。
後來沒等奶娘開口,看時機到了,阿朝就奶聲奶氣地開口搶在奶娘前面說出來。
奶娘就會笑看着她,和旁人道:“瞧,我們四姑娘都知道呢。
” 對了,她那時候還是四姑娘........ ........... 阿朝就這麼安安穩穩地過到了初五,也算不得清閑,在行宮裡的宮妃就這麼幾個,可拜年的人卻是川流不息,秦皇後一個人忙不過來,不可能一一去見,餘下的那些就是謙淑妃和阿朝等人的事了。
阿朝有時候累癱在榻上的時候,就會生出些想法,她們這些人現在純粹是給皇帝打白工,月例銀子早就被皇帝罰地精光。
這自然是玩笑話,“基本工資”沒了,“提成”還是有的。
遇到皇帝白日裡來看她,阿朝還會暗戳戳地吐槽兩句,皇帝也不生氣,比起那夜小妃嫔的懼意,皇帝甯願她“口出狂言”。
幸好宸妃的情緒來得快去得快,不知道是沒心沒肺,還是忘性大。
一切都恢複如常,還是和之前一樣,給個小竹竿,就能哼哧哼哧地往上爬。
那日小妃嫔離開屋子的借口皇帝沒懷疑,為了面子,阿朝隐去了逃命那段,隻含糊其辭說有人将她故意引開。
至于真相,皇帝自然要查個清楚明白,隻是遠沒有西南那邊的事着急。
退一萬步說,這等事,就算和蘇家有關系,如今發作也毫無意義。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惜天不遂人願,就在阿朝等着十五後禦駕回銮,初六一早,一場蓄謀已久的流言開始蔓延。
“娘娘們可聽說了昨日裡,外面出了件怪事。
”說話的是安定郡主。
民間的奇聞異事頻發,安定郡主又常在世家宗親間行走,自然比宮妃們清楚。
“哦?發生了什麼熱鬧事說來聽聽。
”安定郡主一說完,立馬就有人接話道。
安定郡主也不是故意在娘娘們面前賣弄,主要還是閑來無事,和宗室裡面的女眷們閑聊打發請安時間。
“你們曉得皇城裡那座元聖廟吧?”安定郡主賣了個關子。
“元聖廟?那不是咱們大魏景獻那一朝立起來的嗎?”欣華公主接道。
這事幾乎人盡皆知,景獻初年,世家之亂剛剛平息,大魏皇室雖打壓了世家,但所付出的代價巨大,震驚朝野的景孝帝遭世家毒殺,太子失蹤。
世家便推舉了景孝帝的弟弟景成帝即位,一個閑散體弱的王爺,一夕之間就成了大魏的主宰者,世家的傀儡。
最後憑着一己之力硬是轄制住了世家,替兄報仇,尋回侄兒。
可惜的是那時的景成帝早已油盡燈枯......... 相比較景成帝的早逝,他的皇後王氏的一生更加傳奇。
不僅成就了大魏史上唯一一對帝後一生一世一雙人,還輔佐兩朝帝
秦家直到十五也沒有傳出喪訊,隻曉得秦家在元德十一年初嫁了個庶女,至于嫁去了哪,日後境遇如何就無人得知了。
人總是相信自己願意去相信的,那天皇帝剛開始說得阿朝還半信半疑,可皇帝說得笃定,且之後的幾天依舊風平浪靜。
皇帝風平浪靜地繼續處理政事,皇後娘娘也未收到絲毫影響,初一那日阿朝去請安時偷偷瞄了一眼,秦皇後面上并無異常,發現她後還淡笑地問她和陳才人第一次離家在宮裡過年習不習慣,累不累,可還缺了什麼。
誠然阿朝是不缺的,至于陳才人就算缺什麼也不敢說。
不過想來也是不缺的,畢竟比起謙淑妃和靈妃這些普通世家出身,陳家的家底算是十分豐厚的。
皇帝忌憚世家,從後宮的分布中就可見一斑,雖然也有如阿朝一般的大貴族世家女,但大多數還是家世平平,起碼在朝堂上的态度要更偏向皇帝黨。
皇帝喜歡利用,也喜歡被依附。
能利用但不願依附順從他的是禍端,想要依附卻沒有利用價值的是廢物........ 看着秦皇後儀态端莊,看着初一一大早生龍活虎接受朝拜的皇帝,阿朝估計,昨晚上,皇後娘娘是沒找皇帝拼命......... 于是阿朝開始質疑自己所看見的,而偏向皇帝所說的,并且找了一系列理由來佐證。
皇帝愛重秦皇後,且十分迷信,不可能在大年夜做出踢死妻妹之事。
況且上回秦國公府犯了貪墨重罪,按常理秦國公連帶着秦皇後都要倒黴,可皇帝隻是不痛不癢地小懲大誡。
一個小姑娘,一個十六歲的小姑娘,能犯什麼比貪墨還重的罪? 阿朝安慰着自己,好像隻有這樣下回再見到皇帝才不會害怕,起碼沒有那麼害怕。
阿朝約莫能猜到秦六娘是做了類似于侍女爬床的事兒,在閨中時,長姐歸家時說起過。
有時說的是旁人家,有時........說地是她自己。
可是秦六娘是在她出門後摸進她房間的,要是她不出門,估計也摸不進去。
阿朝又想起那個粉衫宮女,這麼看倒不像是皇帝要嘎了她,更像是秦家要将她引開......... 回來細想想,那粉衫宮女若真想害她性命,去的路上就能找到機會,縱使她一開始就有警覺,但就她的小身闆,單打獨鬥,還真打不過。
那便是隻想将她引開,阿朝荒唐地松了口氣。
比起别的,似乎隻要确定不是皇帝或者别人現下就想取她小命就好了。
别的........都能暫時放一放。
哪怕阿朝知道其實這其中關節還有說不通的地方。
比方說桂嬷嬷為何會去尋她,又比方說明明宴席上秦六娘還未帶上的小絨花,怎麼片刻後就戴上了? 将前事想明白,已經夠難為她的小腦袋了,阿朝一慣不想為難自己。
人不可能什麼事情都能想明白,日子也不可能等人想明白再過下去....... 皇帝到正月十五照規矩都會歇在鳳儀宮,阿朝想着将這段閑暇的日子好好安排一下。
人忙起來,就不會想些有的沒的了。
小時候奶娘總是喜歡将這句話挂在嘴邊,一邊抱着她,一邊開解那些遇見事兒的丫鬟婆子。
阿朝吃着好克化的糕點,豎起小耳朵聽着,聽得多了,也就記住了。
後來沒等奶娘開口,看時機到了,阿朝就奶聲奶氣地開口搶在奶娘前面說出來。
奶娘就會笑看着她,和旁人道:“瞧,我們四姑娘都知道呢。
” 對了,她那時候還是四姑娘........ ........... 阿朝就這麼安安穩穩地過到了初五,也算不得清閑,在行宮裡的宮妃就這麼幾個,可拜年的人卻是川流不息,秦皇後一個人忙不過來,不可能一一去見,餘下的那些就是謙淑妃和阿朝等人的事了。
阿朝有時候累癱在榻上的時候,就會生出些想法,她們這些人現在純粹是給皇帝打白工,月例銀子早就被皇帝罰地精光。
這自然是玩笑話,“基本工資”沒了,“提成”還是有的。
遇到皇帝白日裡來看她,阿朝還會暗戳戳地吐槽兩句,皇帝也不生氣,比起那夜小妃嫔的懼意,皇帝甯願她“口出狂言”。
幸好宸妃的情緒來得快去得快,不知道是沒心沒肺,還是忘性大。
一切都恢複如常,還是和之前一樣,給個小竹竿,就能哼哧哼哧地往上爬。
那日小妃嫔離開屋子的借口皇帝沒懷疑,為了面子,阿朝隐去了逃命那段,隻含糊其辭說有人将她故意引開。
至于真相,皇帝自然要查個清楚明白,隻是遠沒有西南那邊的事着急。
退一萬步說,這等事,就算和蘇家有關系,如今發作也毫無意義。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惜天不遂人願,就在阿朝等着十五後禦駕回銮,初六一早,一場蓄謀已久的流言開始蔓延。
“娘娘們可聽說了昨日裡,外面出了件怪事。
”說話的是安定郡主。
民間的奇聞異事頻發,安定郡主又常在世家宗親間行走,自然比宮妃們清楚。
“哦?發生了什麼熱鬧事說來聽聽。
”安定郡主一說完,立馬就有人接話道。
安定郡主也不是故意在娘娘們面前賣弄,主要還是閑來無事,和宗室裡面的女眷們閑聊打發請安時間。
“你們曉得皇城裡那座元聖廟吧?”安定郡主賣了個關子。
“元聖廟?那不是咱們大魏景獻那一朝立起來的嗎?”欣華公主接道。
這事幾乎人盡皆知,景獻初年,世家之亂剛剛平息,大魏皇室雖打壓了世家,但所付出的代價巨大,震驚朝野的景孝帝遭世家毒殺,太子失蹤。
世家便推舉了景孝帝的弟弟景成帝即位,一個閑散體弱的王爺,一夕之間就成了大魏的主宰者,世家的傀儡。
最後憑着一己之力硬是轄制住了世家,替兄報仇,尋回侄兒。
可惜的是那時的景成帝早已油盡燈枯......... 相比較景成帝的早逝,他的皇後王氏的一生更加傳奇。
不僅成就了大魏史上唯一一對帝後一生一世一雙人,還輔佐兩朝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