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群狼围虎,好机会【求订阅】
關燈
小
中
大
兖州在官渡,修築了一座專為戰事準備的小城。
曹操親自過來以後,這裡各路兵馬彙聚,戰意彌漫。
曹營帳下将領,彙聚官渡,參見曹操。
如果有人清楚曹操心中的作戰意圖和目标,當會大吃一驚。
外界各州郡諸侯,都覺得兖州擁有當世首屈一指的強軍。
反而是曹操自己,不認為麾下的兵馬,有多強。
包括最精銳的虎豹騎,最多算及格。
在他眼裡,當世都是些草頭軍。
各方收編百姓,打過幾場仗,連精銳也算不上,更談不到強軍。
曹操心裡的強軍,是橫掃六國的秦軍,是漢初一人抵五胡,擊潰匈奴的漢軍,是吳起麾下魏武卒那一級别的兵馬。
兖州軍雖然曆經數年,連敗周圍數州。
但實際上從未遇到過真正的強敵。
舉世矚目的官渡之戰,在曹操心裡,也不過是一次大練兵。
他坐在營内,取出訊珠和各方聯系: “漢升,你麾下兵馬準備動吧。
” 彼端黃忠的回應,迅速傳遞過來: “忠領命!” 曹操又聯系張遼,程昱,包括坐鎮昌邑的荀彧。
“孔融等人,近來齊聚我昌邑,屢次來找我,談議當前形勢,有時候措辭頗為激烈。
” 荀彧回傳過來的訊息: “我懷疑孔融有問題,又或者有人在暗中搞串聯,想趁我們和冀州開戰,另有圖謀。
” “不奇怪,我們和冀州開戰,周邊各方,如果毫無反應才是怪事。
” 曹操:“孔融一直視我為亂臣,有人找上他,串聯他,很正常。
” 孔融是漢末著名的三好學生,從小就知道給人讓梨。
此前他在青州的北海任太守。
而其更顯赫的身份,是孔夫子的二十代孫。
其人擁護皇權,喜歡抨擊時政。
孔夫子世孫的身份,是他的光環,也是依仗。
孔融本人亦素有才名,遂成為天下文人的一杆旗幟。
他曆來看不上曹操,一直想用唾沫星子把曹操淹死。
但曹操主動出兵擊潰涼州軍,援長安以後,孔融态度有所改觀,多次來兖州拜訪,以擁護正統的官身自居,請見皇帝,也見過曹操。
某種意義上,他眼下也算是兖州系的官員,接受皇權的任免。
他已被任命為青州刺史,統轄青州。
但基本是個擺設,袁紹占了青州以北,兖州占青州以南,兩邊都不聽他的。
這次兖州,冀州開戰,孔融就跑到昌邑,多次請見荀彧。
并大肆宣揚冀州強,而兖州位于四戰之地,周圍強敵不止一家,開戰恐要敗亡的論調。
孔融問荀彧:“冀州自古就是九州之首,出過多少人傑?” “袁紹麾下兵馬又有多強盛? 其文官過百,為他出謀劃策。
這次出征,他留下審配,逢紀在邺城為他理事。
麹義為首的武将随行,動用的兵馬數十萬。
兖州同他較量,其他各方一旦聞風而動,屆時兖州恐有敗亡之禍。
” 孔融宣揚這些言論時,顔良、文醜還沒被殺。
兖州内部,這種論調的人并不少。
比如汝南雖然被曹操占了,壓得各家士族低頭。
但畢竟曾是袁氏祖地,有些曾經以袁氏為首的士族,趁兩方開戰,暗地裡肯定會蠢蠢欲動。
開戰後,兖州連殺顔良、文醜,閃擊白馬,延津。
但随後又被麹義統兵,殺宋憲,侯成,攻破烏巢。
孔融再來找荀彧,便換了套說辭: “兖州先小勝,但連丢白馬,延津沿線,被冀州占據而無力奪回。
冀州最厲害就是麹義的強弩軍,果然隻用兩天便占了烏巢。
我覺得應該和冀州議和,一起為陛下效命,方為良策,對天下最好。
” 荀彧見過孔融後,傳訊提醒曹操。
少頃,郭嘉,荀攸,賈诩入帳議事。
曹操談起孔融的話,郭嘉嗤之以鼻:“愚見,孔融要麼别有目的,故意說錯,想刺激文若,套取消息。
要麼就是讀書讀傻了。
” 荀攸慢吞吞的獻了一條計策: “這次和冀州交戰,對我兖州,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 “我兖州正可借助與冀州對戰,排除異己。
讓各方有敵對心思的人浮現出來,一并除之。
此戰後,我兖州上
曹操親自過來以後,這裡各路兵馬彙聚,戰意彌漫。
曹營帳下将領,彙聚官渡,參見曹操。
如果有人清楚曹操心中的作戰意圖和目标,當會大吃一驚。
外界各州郡諸侯,都覺得兖州擁有當世首屈一指的強軍。
反而是曹操自己,不認為麾下的兵馬,有多強。
包括最精銳的虎豹騎,最多算及格。
在他眼裡,當世都是些草頭軍。
各方收編百姓,打過幾場仗,連精銳也算不上,更談不到強軍。
曹操心裡的強軍,是橫掃六國的秦軍,是漢初一人抵五胡,擊潰匈奴的漢軍,是吳起麾下魏武卒那一級别的兵馬。
兖州軍雖然曆經數年,連敗周圍數州。
但實際上從未遇到過真正的強敵。
舉世矚目的官渡之戰,在曹操心裡,也不過是一次大練兵。
他坐在營内,取出訊珠和各方聯系: “漢升,你麾下兵馬準備動吧。
” 彼端黃忠的回應,迅速傳遞過來: “忠領命!” 曹操又聯系張遼,程昱,包括坐鎮昌邑的荀彧。
“孔融等人,近來齊聚我昌邑,屢次來找我,談議當前形勢,有時候措辭頗為激烈。
” 荀彧回傳過來的訊息: “我懷疑孔融有問題,又或者有人在暗中搞串聯,想趁我們和冀州開戰,另有圖謀。
” “不奇怪,我們和冀州開戰,周邊各方,如果毫無反應才是怪事。
” 曹操:“孔融一直視我為亂臣,有人找上他,串聯他,很正常。
” 孔融是漢末著名的三好學生,從小就知道給人讓梨。
此前他在青州的北海任太守。
而其更顯赫的身份,是孔夫子的二十代孫。
其人擁護皇權,喜歡抨擊時政。
孔夫子世孫的身份,是他的光環,也是依仗。
孔融本人亦素有才名,遂成為天下文人的一杆旗幟。
他曆來看不上曹操,一直想用唾沫星子把曹操淹死。
但曹操主動出兵擊潰涼州軍,援長安以後,孔融态度有所改觀,多次來兖州拜訪,以擁護正統的官身自居,請見皇帝,也見過曹操。
某種意義上,他眼下也算是兖州系的官員,接受皇權的任免。
他已被任命為青州刺史,統轄青州。
但基本是個擺設,袁紹占了青州以北,兖州占青州以南,兩邊都不聽他的。
這次兖州,冀州開戰,孔融就跑到昌邑,多次請見荀彧。
并大肆宣揚冀州強,而兖州位于四戰之地,周圍強敵不止一家,開戰恐要敗亡的論調。
孔融問荀彧:“冀州自古就是九州之首,出過多少人傑?” “袁紹麾下兵馬又有多強盛? 其文官過百,為他出謀劃策。
這次出征,他留下審配,逢紀在邺城為他理事。
麹義為首的武将随行,動用的兵馬數十萬。
兖州同他較量,其他各方一旦聞風而動,屆時兖州恐有敗亡之禍。
” 孔融宣揚這些言論時,顔良、文醜還沒被殺。
兖州内部,這種論調的人并不少。
比如汝南雖然被曹操占了,壓得各家士族低頭。
但畢竟曾是袁氏祖地,有些曾經以袁氏為首的士族,趁兩方開戰,暗地裡肯定會蠢蠢欲動。
開戰後,兖州連殺顔良、文醜,閃擊白馬,延津。
但随後又被麹義統兵,殺宋憲,侯成,攻破烏巢。
孔融再來找荀彧,便換了套說辭: “兖州先小勝,但連丢白馬,延津沿線,被冀州占據而無力奪回。
冀州最厲害就是麹義的強弩軍,果然隻用兩天便占了烏巢。
我覺得應該和冀州議和,一起為陛下效命,方為良策,對天下最好。
” 荀彧見過孔融後,傳訊提醒曹操。
少頃,郭嘉,荀攸,賈诩入帳議事。
曹操談起孔融的話,郭嘉嗤之以鼻:“愚見,孔融要麼别有目的,故意說錯,想刺激文若,套取消息。
要麼就是讀書讀傻了。
” 荀攸慢吞吞的獻了一條計策: “這次和冀州交戰,對我兖州,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 “我兖州正可借助與冀州對戰,排除異己。
讓各方有敵對心思的人浮現出來,一并除之。
此戰後,我兖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