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五

關燈
    暫時放下了窮究法理的想法,程振心中其實還生出其他明悟。

     他知道,若是能夠将自己下意識的感覺剖析明白,能夠讓自己在法道之上更進一步。

    說不定能夠再度領悟一門甚至幾門真法,或許也能将已掌握的真法更進一步也說不定。

     這其中誘惑不可謂不大,因為在程振心中法道之路重要性甚至還在氣道之上。

    按道理,若是能夠在法道上更進一步,因此放緩氣道化丹的進度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最後,程振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這次并不是冥冥之中的那種指引在起作用了,而是程振理性做出的決定。

     程振踏足法道多年,雖說法道無有定法,他沒有總結出法道修行的具體方法,但是也明白哪些不是正确的法道修行之法。

     數十年法道修行,讓程振明白了一件事,法道即法理,其無處不在,藏于萬事萬物之中。

    然而,當你真的想要專程去找尋法道之時,卻幾乎不可能找到,因為法道根本不在任何一處。

    正因法道無處不在,它便不可能真的駐留某處等着人找到。

     程振生出探尋自己下意識中隐藏的法道這個念頭的下一瞬間,便立即意識到這樣不妥。

    他覺得,以他如今的道行,想要去探尋純粹法道幾乎是不可能的。

    便如他入恍惚之境中多次,卻每每竹籃打水一般。

     程振此前領悟真法的過程其實也是在追尋法道,但是畢竟隔着一層。

    比如他借水波、沙浪體悟漣漪真法,便是借水沙之有形來推測法理之無形,所得皮毛便是漣漪真法。

     此乃是借有形之假形體悟無形之真形,也就是修士常說的“借假修真”。

     不是修士不想直接體悟法理,感悟大道。

    實在是,若直接去體悟其中法理,那便成了瞎子聾子,根本見不到其中真形。

    或許如太冥祖師這樣的大德,可以直接體悟大道,但那是大德的境界,不是尋常修士的境界。

     不到那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修士想要體悟大道,隻能“借假修真”。

     想通這個道理,程振當即放棄了好高骛遠的念頭,還是決定将法道修行融入到氣道修行過程之中,不再刻意。

     他繼而想到,此前一直認為的,自己是靠着法道境界進步而提升了自身氣道修行的想法可能也未必準确。

    法道确實促進了氣道修行不假,但是若不修氣道單修法道,自己說不定還找不到頭緒也說不定呢。

     專求法道的念頭一消退,程振便覺心中一松,仿佛去了一層束縛,感覺一陣舒爽,一陣清明。

    體現在外面,便是燒穴進度居然又快了三分,幾乎沒有遇到什麼阻礙,閉關三月第三十五處竅穴便完全燒透!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我此前之想法确實恰恰應了這句話!” 程振生出明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