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五 游历(三)

關燈
    程振兩世看過的話本中都有修士入凡間曆練之說,名曰化凡,名曰紅塵煉心。

     這種臆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修士常年與修行與術法為伴,沉浸其中往往會看不清一些東西。

    跳出修行環境,到凡人中修行一段時間,無論是親身體驗抑或是觀察周圍人的生活,都有助于修士跳出固有的思維,看清一些問題。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隻有某物不在場時,你才能看清它。

     當然,并不是說修士一定要到凡間走這麼一遭才能繼續後續的修行。

    紅塵煉心隻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

    磨煉道心的方式有許多,入紅塵隻是其中一種而已。

     程振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進入到了牛角鎮後,周圍生活的都是沒有修為的普通人。

    身處其中,他心中有些想法浮出。

     “假如我沒了修為在身,那我和周圍之人還有何不同?或者說,我是否還算是修士?” 這種涉及修士“本質”的問題,注定是難以回答的。

     因為很多概念都是人定的,并不是客觀存在。

    比如,修士,這個概念就是約定俗成的,如果深究到底什麼是修士,或者說修士的本質是什麼,很難有一個所有人都信服的答案。

     九州修行界是氣道主導,很多修士下意識就會認為那種能夠調用各種天地靈氣的才算是修士。

    這種觀點顯然是不會得到力道認可的,因為力道修士前期往往就是肉身強大而已。

     那如果将那些肉身強大的算進去,再加上法道的特性。

    将這些在某些方面超出普通人(或其他種族)的存在算作修士,那是不是就準确了呢? 顯然也是有問題的。

     就程振所知,不說有些天賦異禀的種族,就是人族中,也有一些天生神力,或是天生神魂、靈覺強大的。

    那些天生神力之人力量甚至遠超築元顯意境界的修士,那些天生神魂強大的,自身神魂可媲美玄光修士。

    和這些人在接下來的生命中,大多不會再有什麼提升,最終會如普通人一樣死去。

     若是單看某方面的實力,這些人顯然達到了“修士”的門檻,那他們能算是修士嗎? 如果算修士,那修士的範圍又要擴大許多,可是修士的邊界到底在哪?力有萬斤的算修士,力量九千斤的算不算?八千斤呢?…… 如果不算,那比那些還弱的“修士”是不是也要從修士隊伍裡剔除? 前者到最後可能會得出全天下都是修士這一概念,而後者,或許會得出,這世間根本就沒有修士這一結論。

     要探究修士本質,類似問題将會多如牛毛。

     索性,修士不是哲人,不需要窮就一個概念,也沒有人專門就此給天下修士專門下定義。

    對于“修士”這類概念,很大程度上是依賴自身的判斷,帶有很大的主觀性。

     程振之所以會思考這些問題,不是說他想要化身哲人,想要為天地立心什麼的。

    而恰恰是他知道這類概念有主觀性,才值得去思考。

    因為帶有主觀性,才對自身有影響,關系道途。

     修士是什麼不重要,修士怎麼“看”很重要。

     這個“看”是看自我,是看天地,還是看天地與自我的關系。

    用程振前世學過的一個詞說,就是“世界觀”。

     怎麼看有這麼重要嗎?我吃了一個饅頭,難道換種看法結果就變了嗎?我把饅頭“看”成是蟠桃,我就真的吃了蟠桃了? 如果抛開名學的概念不談,無論将饅頭“看”成什麼,被吃下去的始終是饅頭本身,不會因此改變。

    從這方面來說,怎麼看并不重要。

    或者說,如果這是個類似程振前世那般的,沒有超凡存在的世界的話,是這樣。

     可惜,這是個可以修行的世界,是個認知可以決定存在的世界! 拿氣道中最廣為人知的五行來說,這派理論認為天地是由金木水火土五中最基本元氣構成,五行相生相克,演化萬氣,化生萬物。

    這算是修行界中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