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也许风和雨

關燈
    “想不到金龍與星空還有這樣傳奇的故事,有情人哪怕是魚和飛鳥,也終究有感動上蒼的時候。

    雖然我極力地無視自己内心深處的魯晨,但我終究不能自欺欺人,他其實是無可替代的。

    我們的愛是命中注定的,就像母親和孩子一樣,無論隔着多少的距離,也終究無法被拆開。

    雖然我和魯晨今生今世有緣相見,無緣相守,但這份感情是珍貴的,比金子還要貴重。

    ” 這讓李星宇想起了女娲所受的武功秘籍的一種境界。

     “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與,不知周也。

    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

    此之謂物化。

    ” 莊子和蝴蝶之間,必然有區别。

    這就是說,萬物都是變化的。

    要達到“逍遙”的境界,就要超越形體和名分的限制,不要被外物所迷惑,不要被内心所困擾。

    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認識自己,和天地萬物相通。

    自己對愛情的執着,是否也是一種形體和名分的迷戀呢?是否能夠放下對魯晨的牽挂,對自己的期待,對愛情的定義呢?就像莊子一樣,不分清楚自己是莊子還是蝴蝶,不在乎自己是人還是魚還是飛鳥,不計較自己和魯晨是有情人還是無緣人,那麼就可以随心所欲地飛翔于天地之間,無所畏懼,無所牽絆。

    就可以真正地感受到愛的本質,而不是愛的形式。

     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 自己對愛情的執着,是否也是一種對美和善的認定呢?這樣的認定會不會帶來惡和不善的結果呢?超脫于美惡善惡的對立之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萬物皆有陰陽兩面,愛情也不例外。

    如果能夠順應自然,不強求結果,或許會更加幸福和自在。

     有句詩是這麼說的:“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說什麼話。

    而我覺得,為了這個,我已等待得很久了。

    ”詩人看到愛人的笑容,就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魯晨的幸福和快樂,的确的确從始至終都讓她感到幸福和快樂,從來從來她所渴望的都不是占有,既然如此,痛苦何來? 她曾經對他們的愛情進行了理想化,忽視了他們之間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把魯晨看成了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理想化有時候可以幫助人們維持自尊,增強自信,保持積極的情緒,但也可能導緻對現實的失真,對自己或他人的不切實際的期待,以及對挫折和失望的難以承受。

    她對愛情有很高的渴望和期待,她害怕面對分離和失去的痛苦。

    她用理想化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但也可能讓自己失去了對現實的清醒認識和對自己的真實感受。

     愛情不是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而是需要努力和維護的東西。

    如果她很早就能夠接受他們之間可能存在的遺憾,如果她能夠調整她對愛情的期待和标準,如果她能夠坦然面對分離和失去的可能性,那麼她就會更加成熟和穩定地處理他們的感情,也會更加幸福和自在地享受他們的愛情。

     “天地合,其故能生萬物。

    男女合,其故能生人。

    天地定位,男女定位,天地之道,男女之道,合而言之,曰人道。

    ”天地之間的相互作用,造就了萬物的生生不息。

    男女之間的相互吸引,造就了人類的繁衍不絕。

    天地有其固定的位置和運行的規律,男女有其固定的角色和相處的道理。

    天地合一,本當認同和敬畏。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因為有了愛,才會有憂愁和恐懼。

    如果能夠擺脫愛欲的束縛,就沒有憂愁和恐懼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世間現象都是無常的、虛幻的、空寂的,就像夢境、泡沫、露水、閃電一樣。

     也許天上的星星在發出璀璨的光芒時,會喚醒海底的金龍,當海底的金龍在海中奔騰時,他的身上也會被星光照亮。

    世界是一個大大的太陽,從更廣闊的角度來說,每一個人的距離都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

    看似很遙遠,但是瞬間就可以相互映照。

    所有的疲憊與辛苦都是因為虛假的距離造成的。

    李星宇看着天空,想起從前的誓言,其實沒有一天她不擔心她不想念,但是她也無可奈何,魯晨也無可奈何,天地也無可奈何,究竟是誰對誰錯,誰又能夠給出答案。

    就像牡丹必定開了那麼大的花瓣,就像荷花必定要生于污泥之中,誰又能夠去解釋?反過來說,我們的道理又是什麼,我們的困惑又是什麼。

    沒有什麼事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