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镰刀换不了
關燈
小
中
大
其實顧翠香能撿到這個便宜也與李大伯有關系。
要是李大伯想換人,她就幹不上了。
顧老二媳婦兒當時找李大伯,親戚長親戚短的說。
顧家三兄弟裡,顧老大媳婦兒還是很本分的。
這個顧老二媳婦兒就不行了。
李向南覺得,李大伯也是想給顧老二媳婦點甜頭,她能安分些。
李家幾個孩子在顧家待得也能安生。
李向南再次評價李大伯,這是一個比較公允的大家長。
也有兄長的風範,也有長輩的慈愛。
顧翠香幹什麼活,之前李向南還真沒上心。
現如今想起來心裡就覺得不舒服了。
收農具,分發農具,這可比幹農活輕巧多了。
而且每天8個工分呢。
顧翠香是從兩年前開始幹的,那時候她才16歲。
顧翠香的體格本來就不是那種魁梧型的,她才16歲,每天下地根本就掙不了8個工分。
她輕輕松松的幹了兩年,每天掙8個工分。
這個便宜,占的不小了。
顧翠香借了光,她娘不感激,還在背後挑事兒…… 李向春的鐮刀沒問題,她是陪着顧向南一起去的。
倉庫那邊沒有人。
一般的時候,保管員在幹活的頭一天發農具忙活一些。
平時是一大早晨,或者是收工的時候需要換農具的人才多。
所以顧翠香是起早或者是貪晚在倉庫這裡守着。
這時候的人們也沒有手表,時間都是大概的。
來的過早的,過晚了或者是有急需的時候,保管員不在,大夥兒去家裡找一下。
這都是常态,也沒有人會不高興。
而且使用鐮刀的時候更換的人多一些。
比如說鐮刀頭松動了,或者是有的人不會也不願意磨鐮刀,拿去換一把磨的鋒利的。
像除草的時候,鋤頭輕易不壞。
沒人來換工具都是很正常的。
而且到點上工的都上工了,中午幾乎沒有人會來的。
顧翠香下晚的時候再來倉庫等着就行。
所以說保管員這個活很自在了。
李向南他們到倉庫的時候,這裡就沒有人。
這兩個人也不想在這裡等着,誰知道顧翠香什麼時候來啊! 顧翠香家離這裡也不遠,李向南她們拿着鐮刀找人去了。
李向南實在不願意進姓顧的人家。
到了顧翠香家的院門外。
她就喊,“顧翠香在家嗎? 我要換鐮刀!” 李向南連喊了三聲,她才慢吞吞的出來。
顧翠香紮了兩條大辮子,她幹的活平時也不用風吹日曬的。
但是她的膚色和天天在太陽底下的人沒多大區别。
這人長得是天生就黑。
不管在村子裡幹點什麼,她肯定都有便利的地方。
村子裡對這樣的人都比較客氣,因為說不定啥時候用着人家呀。
顧翠香就是。
村裡人找她,基本上不說都是客客氣氣的吧,也很少有像李向南站在這兒,給她這種感覺。
好像很瞧不起她,很高傲的。
顧翠香一下就生氣了。
心想你不過就是你娘帶的拖油瓶,你傲氣啥呀? 再加上這些天她被人指指點點,又想起顧翠華說過的話。
顧翠香的心頭火就蹭蹭的冒。
“喊啥呀?不就是鐮刀壞了嗎?我耳朵又不聾!”顧翠華鄙視的說道。
李向春也上來火氣了。
這個顧翠華牛逼啥呀? 李向南拽了一把就要發火的李向春。
“顧翠香,鐮刀頭松動了,我要換鐮刀。
” 顧翠香可比李向南大4歲呢,她連一聲姐都不叫。
顧翠香心裡冷哼,沒大沒小的東西。
顧翠香:“那真是不巧啊,康爺爺這幾天修别的農具了,壞的鐮刀都沒修。
鈍了的鐮刀也沒磨。
你的鐮刀換不了了!” 李向春:“顧翠香你什麼意思啊?” 顧翠香:“就是字面的意思啊!鐮刀換不了!” 李向南使勁捏了一把要發脾氣的李向春。
“你是說你這一把好的鐮刀也沒有了,鐮刀換不了了呗!” “對啊!”顧翠香說。
“康爺爺沒磨鐮刀,壞得鐮刀也沒修啊?”李向南問。
“我不說了嗎?康爺爺在修别的農具。
你們快走吧,别在這裡堵着了!”說完顧翠香就進屋了。
李向春:“你看看他這是什麼德性?” 李向南:“走吧!” 李向春:“是不是顧家人欺負的你很厲害,你居然都不敢跟顧翠香吵架嗎?” 李向南笑了。
“跟顧翠香吵架有什麼意思? 我要去倉庫門口坐着! 誰來想換鐮刀的話,我都告訴他,康爺爺沒有磨鐮刀。
顧翠香手裡一把好鐮刀也沒有了。
” 康爺爺早年娶了個媳婦兒,結婚沒幾年,媳婦就得病去了,留下的孩子也沒養活。
他一直就一個人過了。
康爺爺小弟家的老三雖然沒有說過繼給她大伯了。
但是康老三從小就是在康爺爺身邊長大的。
康老三結婚後也和康爺爺住在一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康爺爺感念村裡把這麼一個輕巧的活給他,要不然他的身體掙不了多少工分的。
平時幹活的時候都可認真仔細了。
康爺爺可是個要臉的人,康爺爺無緣無故的留下一個不好好幹活的名聲,他可受不了…… 李向南就往倉庫門口一坐。
沒多久就有人陸陸續續的想過來換鐮刀。
李向南:“你們要換鐮刀啊,去找顧翠香也沒用。
她說倉庫裡沒有好鐮刀了。
壞了的沒修,鈍了的沒磨。
我這不是在這裡等着呢嗎! 等着康爺爺啥時候來修鐮刀呢!” 這是什麼情況啊? 康老頭可從來不這麼幹活啊? 年歲大了,腿腳不利索,或者身體不舒服也有可能。
來換工具的一般都是家裡的男人,女人回家做飯去了。
這些人也不着急。
幹了一天活了,身上都是汗和土的,随便找個地方一坐就行。
沒多久倉庫門口就有八九個人在等了。
這今天的康老頭是咋的了? 有腿勤快的就往老康家去了。
康爺爺早就磨完刀了。
他在家已經燒上火了,洗幹淨了菜。
康老三先回來的,他幫着大爺做飯呢。
這個時候,李向榮拎着鐮刀吊兒郎當的來了。
看見李向春和李向南都在這裡。
李向榮:“這怎麼沒人啊?
要是李大伯想換人,她就幹不上了。
顧老二媳婦兒當時找李大伯,親戚長親戚短的說。
顧家三兄弟裡,顧老大媳婦兒還是很本分的。
這個顧老二媳婦兒就不行了。
李向南覺得,李大伯也是想給顧老二媳婦點甜頭,她能安分些。
李家幾個孩子在顧家待得也能安生。
李向南再次評價李大伯,這是一個比較公允的大家長。
也有兄長的風範,也有長輩的慈愛。
顧翠香幹什麼活,之前李向南還真沒上心。
現如今想起來心裡就覺得不舒服了。
收農具,分發農具,這可比幹農活輕巧多了。
而且每天8個工分呢。
顧翠香是從兩年前開始幹的,那時候她才16歲。
顧翠香的體格本來就不是那種魁梧型的,她才16歲,每天下地根本就掙不了8個工分。
她輕輕松松的幹了兩年,每天掙8個工分。
這個便宜,占的不小了。
顧翠香借了光,她娘不感激,還在背後挑事兒…… 李向春的鐮刀沒問題,她是陪着顧向南一起去的。
倉庫那邊沒有人。
一般的時候,保管員在幹活的頭一天發農具忙活一些。
平時是一大早晨,或者是收工的時候需要換農具的人才多。
所以顧翠香是起早或者是貪晚在倉庫這裡守着。
這時候的人們也沒有手表,時間都是大概的。
來的過早的,過晚了或者是有急需的時候,保管員不在,大夥兒去家裡找一下。
這都是常态,也沒有人會不高興。
而且使用鐮刀的時候更換的人多一些。
比如說鐮刀頭松動了,或者是有的人不會也不願意磨鐮刀,拿去換一把磨的鋒利的。
像除草的時候,鋤頭輕易不壞。
沒人來換工具都是很正常的。
而且到點上工的都上工了,中午幾乎沒有人會來的。
顧翠香下晚的時候再來倉庫等着就行。
所以說保管員這個活很自在了。
李向南他們到倉庫的時候,這裡就沒有人。
這兩個人也不想在這裡等着,誰知道顧翠香什麼時候來啊! 顧翠香家離這裡也不遠,李向南她們拿着鐮刀找人去了。
李向南實在不願意進姓顧的人家。
到了顧翠香家的院門外。
她就喊,“顧翠香在家嗎? 我要換鐮刀!” 李向南連喊了三聲,她才慢吞吞的出來。
顧翠香紮了兩條大辮子,她幹的活平時也不用風吹日曬的。
但是她的膚色和天天在太陽底下的人沒多大區别。
這人長得是天生就黑。
不管在村子裡幹點什麼,她肯定都有便利的地方。
村子裡對這樣的人都比較客氣,因為說不定啥時候用着人家呀。
顧翠香就是。
村裡人找她,基本上不說都是客客氣氣的吧,也很少有像李向南站在這兒,給她這種感覺。
好像很瞧不起她,很高傲的。
顧翠香一下就生氣了。
心想你不過就是你娘帶的拖油瓶,你傲氣啥呀? 再加上這些天她被人指指點點,又想起顧翠華說過的話。
顧翠香的心頭火就蹭蹭的冒。
“喊啥呀?不就是鐮刀壞了嗎?我耳朵又不聾!”顧翠華鄙視的說道。
李向春也上來火氣了。
這個顧翠華牛逼啥呀? 李向南拽了一把就要發火的李向春。
“顧翠香,鐮刀頭松動了,我要換鐮刀。
” 顧翠香可比李向南大4歲呢,她連一聲姐都不叫。
顧翠香心裡冷哼,沒大沒小的東西。
顧翠香:“那真是不巧啊,康爺爺這幾天修别的農具了,壞的鐮刀都沒修。
鈍了的鐮刀也沒磨。
你的鐮刀換不了了!” 李向春:“顧翠香你什麼意思啊?” 顧翠香:“就是字面的意思啊!鐮刀換不了!” 李向南使勁捏了一把要發脾氣的李向春。
“你是說你這一把好的鐮刀也沒有了,鐮刀換不了了呗!” “對啊!”顧翠香說。
“康爺爺沒磨鐮刀,壞得鐮刀也沒修啊?”李向南問。
“我不說了嗎?康爺爺在修别的農具。
你們快走吧,别在這裡堵着了!”說完顧翠香就進屋了。
李向春:“你看看他這是什麼德性?” 李向南:“走吧!” 李向春:“是不是顧家人欺負的你很厲害,你居然都不敢跟顧翠香吵架嗎?” 李向南笑了。
“跟顧翠香吵架有什麼意思? 我要去倉庫門口坐着! 誰來想換鐮刀的話,我都告訴他,康爺爺沒有磨鐮刀。
顧翠香手裡一把好鐮刀也沒有了。
” 康爺爺早年娶了個媳婦兒,結婚沒幾年,媳婦就得病去了,留下的孩子也沒養活。
他一直就一個人過了。
康爺爺小弟家的老三雖然沒有說過繼給她大伯了。
但是康老三從小就是在康爺爺身邊長大的。
康老三結婚後也和康爺爺住在一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康爺爺感念村裡把這麼一個輕巧的活給他,要不然他的身體掙不了多少工分的。
平時幹活的時候都可認真仔細了。
康爺爺可是個要臉的人,康爺爺無緣無故的留下一個不好好幹活的名聲,他可受不了…… 李向南就往倉庫門口一坐。
沒多久就有人陸陸續續的想過來換鐮刀。
李向南:“你們要換鐮刀啊,去找顧翠香也沒用。
她說倉庫裡沒有好鐮刀了。
壞了的沒修,鈍了的沒磨。
我這不是在這裡等着呢嗎! 等着康爺爺啥時候來修鐮刀呢!” 這是什麼情況啊? 康老頭可從來不這麼幹活啊? 年歲大了,腿腳不利索,或者身體不舒服也有可能。
來換工具的一般都是家裡的男人,女人回家做飯去了。
這些人也不着急。
幹了一天活了,身上都是汗和土的,随便找個地方一坐就行。
沒多久倉庫門口就有八九個人在等了。
這今天的康老頭是咋的了? 有腿勤快的就往老康家去了。
康爺爺早就磨完刀了。
他在家已經燒上火了,洗幹淨了菜。
康老三先回來的,他幫着大爺做飯呢。
這個時候,李向榮拎着鐮刀吊兒郎當的來了。
看見李向春和李向南都在這裡。
李向榮:“這怎麼沒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