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那位传说中的朋友

關燈
    姜南在這邊給工人們拍照,倪女士在那邊同工人們聊天。

     聊着聊着,就有人關心他們今晚的住處。

    聽說她們打算就在外面車上湊合一晚,工人們連連搖頭:“星星峽這裡是個隘口,白天風就大,夜裡刮得更猛。

    ” 有人快嘴,說不如就住工地,有宿舍,從前他們也招待過一些騎行的哥們兒。

     王春雲和她的同伴很抱歉,女工宿舍條件不好,不适合老年人:“要不我們收拾收拾,騰出兩個下鋪,就是晚上還要施工,吵得很。

    ” 倪女士一疊聲的“勿要緊”,完全被淹沒在了熱心的聲音裡。

     好些工人起哄讓劉工想辦法,劉工還真提出個辦法:“我有個朋友……” 據劉工說,他這位朋友常年跑物流,在各路段都有老相識,哪怕在鬼鎮似的星星峽,也一定能給她們找出一個房間。

    重點是退伍兵出身,人品杠杠的沒話說。

     為了說服倪女士和姜南,他特地舉了兩個例子。

     一個是他同這位朋友結交的始末。

    那還是兩年前在南疆做另一個工程,他帶着工人押着一套急需的設備回工地,半路車輪陷進了雪窩子。

     打救援公司電話,被告知趕上雪災,拖車都派出去了,需要耐心等待。

    他們等得凍手凍腳,已經做了最壞打算,這位朋友和他的“牛頭車”從天而降。

    零下二十度的天氣,二話不說就跳進雪地開始刨比車輪還高的雪。

     新疆人民喜聞樂見的“牛頭車”就是蘭德酷路澤,号稱陸地巡洋艦,從雪地裡拖出一輛滿載皮卡自然不在話下。

     讓劉工感動至今的卻是一塊墊在車輪下的破木闆。

     “光墊石頭車輪也動不了,我急得團團轉,琢磨上哪兒去找個緩沖的,就看見他從那麼闊氣一越野裡,掏出那麼破塊木闆。

    ”劉工笑着說。

     姜南想象了下那畫面,的确挺有反差萌。

     “後來熟悉了才知道,他是習慣了在後備箱放套設備,路上遇見需要幫忙的就幫一把。

    這也是他家的優良傳統。

    那塊破木闆,在他爸跑車的那會兒就救過不少車了。

    ” 這位朋友把劉工一行護送到安全地帶,就真交上了朋友。

     第二件事就和星星峽有關了。

     星星峽為什麼是個伴随交通而興衰的地方?因為這裡地處戈壁腹地,土壤和地下水裡的鹽堿和含氟量都嚴重超标。

    沒有一寸可以耕種的土地,所有的生活物資要用汽車從哈密運過來,日常用水也是通過管道從駱駝圈子輸送。

     服務區封閉這大半年,外地老闆都離開了,少數本地人還在堅守。

    “這裡沒有快遞網點,隻能收郵政包裹。

    我朋友的車隊路過,會幫忙捎帶一些必需品。

    ” 工人們紛紛作證:“也幫我們捎過,免費的。

    ” “特别仗義,别的司機都會留柳園或者馬連井服務區休息,有熱水,有軟床,多安逸。

    他要幫忙捎東西,就住星星峽。

    ” 劉工說,他朋友前兩天就打過招呼,今天會到星星峽,讓有什麼需要捎帶的就準備好。

    “我這就給他打電話,放心,他絕對會管。

    ” 工地上的人都是行動派。

    姜南和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