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前因后果终得解

關燈
    麼調查,都不會查到朱敬堂頭上,直面使臣與使臣動手的是紅芝,與使臣有矛盾的是王氏之子與刑部尚書外甥。

     若紅芝不被抓,那麼這一盤棋相當于完美。

     借使臣是他人矛盾将自己從主謀這個身份中剝離,讓與紅芝相像之人引誘使臣,将他誘騙到老君廟後山。

     李毓靈躲在樹叢後看到在石階上行走的二人正如她所想,那人并不是紅芝。

     這也導緻石階上的腳印與後山上的腳印并不相同,但除此之外,再無别的線索。

    因為紅芝就躲在亭中,等使臣經過亭子時,借着夜色遮掩,她适時上前,另一人退下,那麼在屍體附近的腳印,自然與在石階上青苔處對應不上。

     朱敬堂将李毓靈打暈,拿走了她的耳環,放在了使臣屍體旁邊,他或許早就知道了李毓靈的身份,給自己留的另一條後路。

     若是紅芝真的被查出來,便用耳環做文章,用太傅府的秘辛為誘餌,讓太傅府助他一臂之力。

     可惜紅芝對李毓靈竟是有不一般的感情。

     若不是張衍清曾聽到過朱敬堂與其餘二人的對話,恐怕花費的時間還得在長些。

     如今有了答案,那麼朱敬堂的心思是昭然若揭了。

     他将矛頭對準張衍清,但透過張衍清,望向的是站在張衍清背後那人。

     是皇帝。

     張衍清從牢獄出來,天色還黑沉着,再過一會兒就要上早朝,他一夜未睡,眼底下有些一片青黑,因為困倦,現在的神色看上去更為冷淡。

     坐上馬車,就在馬車上換了衣服,穿上朝服,拿上證據與口供,就讓車夫駕車去往皇宮方向。

     李毓靈聽完李琨和所講,與她所想相差不大。

     隻是紅芝背後之人她到現在還不知道,但李毓靈知道張衍清現在肯定知曉那人是誰。

     他沒有選擇在朝堂上說,而是直接将紅芝定罪為主謀,相比也是應證了自己的猜測: 紅芝所效忠之人,是王公貴族,且身份一定不一般,或許還會有實權? 李毓靈隐隐感覺那人正在某個她不知道的角落正暗中窺視她,她是那人的棋子,或許也是籌碼,他會想得到她,隻為天平可以倒向他那一側。

     這樣的直接的感覺讓李毓靈很不好受。

     她在太傅府初來乍到,就像孔夏瑤所說,她沒有自己的勢力,也沒有錢财的支持,籠絡不了人心,也保護不了自己。

     送走了李琨和,蔻枝也跟着去鴻鹄居送山楂糕,就由棗冬伺候她睡下。

     臨睡前,李毓靈讓人去告知吳氏,她明日邀請了孔夏瑤來府裡做客。

    吳氏也是個人精,讓婢女說了一籮筐好話,又是噓寒問暖,又是詢問李毓靈心意,連帶着送了三匹綢緞來。

     這些綢緞與蔻枝帶回來的從李琨和庫房裡取的撞在了一起。

     李琨和庫房裡竟還有女子所用的綢緞?李毓靈聽到這個也是有些吃驚。

     鴻鹄居的婢女紅着臉解釋:“這是少爺去長燕堂讨來的…” 喜歡池魚無珠請大家收藏:()池魚無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