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项目组新成员——求博军

關燈
    改革開放初期,時代的浪潮洶湧澎湃,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席卷着中華大地。

     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新時代,市場經濟的曙光讓許多頭腦敏銳、思維活躍的人看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不過計劃經濟多年來所構建的穩定利益格局,又讓他們在抉擇面前猶豫不決,難以割舍那份安穩。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些人心中打起了“如意算盤”。

     他們一邊懷揣着熾熱的夢想,一頭紮進市場經濟的洶湧浪潮之中,期望能在這片充滿未知的領域裡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廣闊天地。

    一邊又悄悄地找到自己的領導,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服領導幫忙隐瞞自己離崗的事實。

     對于大多數領導而言,答應下屬的這個請求并非難事。

     在當時,不少企業的工作崗位存在着嚴重的人浮于事現象,工作效率低下,三個人的工作量,一個能力稍強的人也能應付得過來。

     多一個人少一個人,對企業的正常運轉似乎并沒有太大的影響。

     當然,領導們也并非全然無私,很多時候他們會在這其中獲得一些實實在在的好處,比如下屬的“饋贈”,或是未來可能的“人情回報”,否則,他們也不會冒着被處罰的風險,輕易地幫下屬隐瞞離崗的事情。

     這種“吃空饷”的不良現象,如同附骨之疽,在之後的幾十年裡一直陰魂不散。

     哪怕時光流轉到了2024年,仍時不時有零星的案例浮出水面,刺痛社會的神經。

     當時,一則新聞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

    吉省一家頗具規模的飲品公司發布了一則通告,通告中顯示,公司内部竟然有4名員工擅自長期離崗,其中一名叫張某華的員工,離崗時間長達16年之久,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的崗位竟然依舊被保留着。

     這則新聞一經曝光,迅速在網絡上引發了軒然大波,網友們紛紛譴責這種不公平的現象,質疑企業的管理漏洞。

     此時的求博軍顯然也有着類似的想法。

     他臉上帶着一絲自信的笑容,對秦奕說道:“我已經跟領導說好了,讓他先幫我保留儀器廠的崗位,那邊會繼續幫我繳納四險一金。

    ” 在這個時期,國内的五險一金社會保障體系還處于萌芽階段,遠不如後來那般完善和健全。

     失業保險一直到1986年才開始有了初步的規劃,而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雖然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但覆蓋範圍極為有限,僅僅局限于政府部門的員工和國有企業。

     像秦奕他們所在的這種集體企業,根本沒有渠道幫助員工繳納社會保險。

     這也是當時大多數人都不願意進入集體企業工作的重要原因,福利待遇相差實在是太大了,在集體企業工作,就意味着在社會保障方面要落後一大截。

     “這也行?”聽到求博軍的解釋,秦奕微微挑眉,心中有些詫異。

     看到秦奕的神情,求博軍又補充道:“我知道儀器廠裡已經有四五個人這麼做了,大家都相安無事,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