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京城的计算机网络现状

關燈
    秦奕說道:“現階段缺乏便捷的通信網絡,溝通起來确實是困難重重。

    所以暫時我們還沒有推進基金會的建立。

    不過,等後續有了覆蓋全國的計算機網絡,情況應該會好很多,起碼項目代碼能基本實現實時同步。

    ” “覆蓋全國的網絡?”伍堅平腦海中瞬間浮現出水木大學校友錢天百的身影。

     錢天百任職于兵器工業計算所,他正與“坦克之父”王運風一道,嘗試搭建與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德意志卡爾斯魯厄大學連通的網絡。

     據了解,他們拟定的方案是,先借助意大利公用分組網ITAPAC,跨越半個地球,接入意大利本土的ITAPAC主網,進而進入德國的DATEX-P分組網,最終抵達卡爾斯魯厄大學,這個方案聽說頗具可行性。

     既然跨越半個地球的網絡都有望建成,那跨越半個華國的網絡,确實也沒理由辦不成。

     想到這裡,伍堅平開口問道:“你打算怎麼建設這個覆蓋全國的網絡呢?” 秦奕興緻勃勃地闡述着規劃:“首先自然是要鋪設覆蓋全國的網絡線路,這一塊之前趙老趙梓申教授那邊跟郵電部協商過了,說是‘八縱八橫’項目在建設全國光纖電話通信網絡的同時,會兼顧計算機通信的需求,而且順利的話,這個項目明年就能啟動。

    ” “要是項目啟動時,我們鵬城這邊的城域網建設進展良好,他們會優先考慮連通鵬城和羊城的網絡。

    屆時,鵬城和羊城的計算機網絡就能互通,我估計一開始會嘗試先連通兩地的科研網絡,連通了之後,我們就會推動鴻蒙開源基金會在這兩個地區協同發展。

    ” “如此一來,不僅能整合兩地的學術技術資源,還能吸引更多開發者投身其中,加速鴻蒙生态系統的完善。

    ” “哇!聽你這麼一說,這覆蓋全國的網絡建設似乎指日可待啊,計算機技術的前景簡直一片光明!”伍堅平聽後,内心的攀比之心瞬間被激了起來,“不行,京城作為學術高地,怎能在這方面落後于人!” 他打算挂了這通電話後,便要即刻聯系京城大學的相關負責人,先着手将兩校的計算機網絡連通。

    在此基礎上,逐步把京城各大高校的科研網絡整合起來,構建成一個統一的、互聯互通的大型網絡。

     “哈哈,那你們加油!”秦奕笑着回應,那笑容中既有對伍堅平決心的認可,也帶着一絲期待。

    “對了,我打電話過來,除了邀請你到鵬城大學開講座,還有一件事情想跟你商量一下。

    ” “我們團隊基于網絡,成功開發了一系列實用的軟件産品,我想,你們學校應該配備了服務器吧?方便的話,希望能在你們那邊部署應用。

    ” 既然對方已搭建基于鴻蒙的計算機網絡,部署相關應用自然順理成章。

    伍堅平所在的水木大學擁有雄厚的技術實力與硬件基礎,若能在那裡部署軟件,不僅能拓寬産品的應用範圍,還能收集更多反饋,助力産品優化升級。

     雖說目前兩地網絡尚未連通,存在數據隔離問題,但秦奕早已想好對策,隻要和對方協商好,在兩地的相關數據的唯一标識編碼開頭加以區分就行。

     比如,鵬城用戶标識符以01開頭,京城用戶則以02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