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拜访师兄
關燈
小
中
大
劉平安挎着包順着前門大街又走了一段路,就看到了廣和堂的招牌。
鋪子門面不大,門口挂着一塊褪色的布簾,随風輕輕擺動。
走進鋪子,牆壁四周擺滿了木質藥櫃,一格一格密密麻麻。
(前門大街長845米,行車道寬20米。
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民衆俗稱前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為前門大街,本書統稱為前門大街,省的後面又改。
) 師兄李天順從櫃台後擡起頭,驚喜道:“平安!幾時來的京城?我爹娘身體還好吧?” “下午剛到,師父師娘身體好着呢。
我這次進城買些書,順便來看看師兄。
”劉平安也高興的說着 “這幾天先别回去了,好好逛逛北平城。
等你嫂子回來,咱們一起去吃全聚德。
”說着,李天順帶着劉平安參觀了鋪子,倆人坐在鋪子的一角,泡上一壺茶又聊起了醫術。
“李掌櫃,快看看小女怎麼回事?下午回到家就一直發愣,就像缺了魂一樣。
”門簾被掀開,中年男領着一個發呆的小女孩走了進來。
“陳老闆别着急,讓雪茹先坐下。
”這個陳老闆扶着閨女坐在凳子上。
“平安,你過來。
陳老闆,這是我爹的關門弟子,醫術比我好,讓他來診斷下。
”李天順介紹着說道。
“那敢情好,麻煩小兄弟了。
”陳老闆拱着手客氣說道。
劉平安給這個叫雪茹的小姑娘号了号脈,又撐開眼皮看了看說道:“應該是被吓着驚風了,等下我用針灸推拿一下,在開一劑羚角鈎藤湯,喝完藥睡一覺就沒事了。
” 說着劉平安從挎包裡拿出金針開始針灸,針灸完又推拿了一陣,小姑娘的眼神漸漸恢複了神采。
李天順也抓好了藥,陳老闆付完診金離去。
“平安,你多留些日子,在這裡坐堂吧,你現在正是需要大量累積經驗的時候。
”李天順笑着說道 “行,聽師兄安排。
” “我寫封信明天讓人捎回李家莊,省的老爺子擔心。
等你嫂子下課回來,讓她在收拾出一間房出來。
”李天順放下手中茶杯。
接着又說道:“平安你如果買書的話,讓志文帶着你去琉璃廠的文奎堂和來薰閣瞧瞧。
” 這兩個地方在民國時期,一般是文人買書的首選之地。
文奎堂始建于光緒七年(1881年),創建人王雲端,河北束鹿人,是一家以刻印、出售古、舊書籍為業的老字号書肆。
(建國後由福隆寺街遷到西琉璃廠,本書提前遷移)。
來薰閣開業于清鹹豐年間,當時是個古琴店,經營不善轉租與他人,後來來薰閣陳氏本族後人陳質卿又将來薰閣贖了回來,并在民國元年(1912年),開辦了來薰閣書店。
“志文,志文出來下。
”李天順對着店鋪的後門喊道。
李天順的這個鋪子是臨街倒座房改建而來,穿過店鋪後門就是院子,兩邊是東西廂房,中間是三間正房,整體占地兩百平方左右。
李志文腰間系着圍裙,手裡還拿着切好的鹿茸,從東廂房走了出來:“爹,什麼事兒?” “哎呦喂!平安你也來北平了。
”走進來的李志文看到劉平安高興的說道 “啪~” “沒規矩,平安是你喊的嗎?在小也是你師叔。
”李天順一巴掌打在李志文的後腦勺說道 “小師叔!”李志文不甘情願的又喊了一聲,看的劉平安直樂。
“等下陪你師叔去趟琉璃廠,他要買些書,然後你們就去全聚德,晚上給你師叔接風。
”李天順對着李志文吩咐着。
“好嘞!爹,您瞧好吧,我一定帶着小師叔琉璃廠好好轉轉。
”李志文應道。
。
。
。
。
。
。
。
。
琉璃廠距離廣和堂也就幾裡路,邊走邊逛不一會就到了。
琉璃廠,本來隻是遼代京城的一個小鄉村,元代在這裡建窯燒琉璃瓦,這才有了琉璃廠的名字。
清乾隆三十八年,為了編纂《四庫全書》,一大批文人學者彙聚于此,正因為這件重大的文化事件,使得琉璃廠空前繁榮。
不過當時的琉璃廠,開得最多是書店,賣的也是文章典籍,後來經過時間推移,逐漸演變成了一條專門售賣古董字畫、文玩玉器、金石名章的街道。
劉平安看着這條承載着曆史文化的老街,濃郁的文化氣息彌漫在空氣之中。
街道古色古香,那明清風格的建築,飛檐鬥拱,青磚灰瓦,狹窄而蜿蜒的街道,在人來人往中略顯擁擠,卻
鋪子門面不大,門口挂着一塊褪色的布簾,随風輕輕擺動。
走進鋪子,牆壁四周擺滿了木質藥櫃,一格一格密密麻麻。
(前門大街長845米,行車道寬20米。
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民衆俗稱前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為前門大街,本書統稱為前門大街,省的後面又改。
) 師兄李天順從櫃台後擡起頭,驚喜道:“平安!幾時來的京城?我爹娘身體還好吧?” “下午剛到,師父師娘身體好着呢。
我這次進城買些書,順便來看看師兄。
”劉平安也高興的說着 “這幾天先别回去了,好好逛逛北平城。
等你嫂子回來,咱們一起去吃全聚德。
”說着,李天順帶着劉平安參觀了鋪子,倆人坐在鋪子的一角,泡上一壺茶又聊起了醫術。
“李掌櫃,快看看小女怎麼回事?下午回到家就一直發愣,就像缺了魂一樣。
”門簾被掀開,中年男領着一個發呆的小女孩走了進來。
“陳老闆别着急,讓雪茹先坐下。
”這個陳老闆扶着閨女坐在凳子上。
“平安,你過來。
陳老闆,這是我爹的關門弟子,醫術比我好,讓他來診斷下。
”李天順介紹着說道。
“那敢情好,麻煩小兄弟了。
”陳老闆拱着手客氣說道。
劉平安給這個叫雪茹的小姑娘号了号脈,又撐開眼皮看了看說道:“應該是被吓着驚風了,等下我用針灸推拿一下,在開一劑羚角鈎藤湯,喝完藥睡一覺就沒事了。
” 說着劉平安從挎包裡拿出金針開始針灸,針灸完又推拿了一陣,小姑娘的眼神漸漸恢複了神采。
李天順也抓好了藥,陳老闆付完診金離去。
“平安,你多留些日子,在這裡坐堂吧,你現在正是需要大量累積經驗的時候。
”李天順笑着說道 “行,聽師兄安排。
” “我寫封信明天讓人捎回李家莊,省的老爺子擔心。
等你嫂子下課回來,讓她在收拾出一間房出來。
”李天順放下手中茶杯。
接着又說道:“平安你如果買書的話,讓志文帶着你去琉璃廠的文奎堂和來薰閣瞧瞧。
” 這兩個地方在民國時期,一般是文人買書的首選之地。
文奎堂始建于光緒七年(1881年),創建人王雲端,河北束鹿人,是一家以刻印、出售古、舊書籍為業的老字号書肆。
(建國後由福隆寺街遷到西琉璃廠,本書提前遷移)。
來薰閣開業于清鹹豐年間,當時是個古琴店,經營不善轉租與他人,後來來薰閣陳氏本族後人陳質卿又将來薰閣贖了回來,并在民國元年(1912年),開辦了來薰閣書店。
“志文,志文出來下。
”李天順對着店鋪的後門喊道。
李天順的這個鋪子是臨街倒座房改建而來,穿過店鋪後門就是院子,兩邊是東西廂房,中間是三間正房,整體占地兩百平方左右。
李志文腰間系着圍裙,手裡還拿着切好的鹿茸,從東廂房走了出來:“爹,什麼事兒?” “哎呦喂!平安你也來北平了。
”走進來的李志文看到劉平安高興的說道 “啪~” “沒規矩,平安是你喊的嗎?在小也是你師叔。
”李天順一巴掌打在李志文的後腦勺說道 “小師叔!”李志文不甘情願的又喊了一聲,看的劉平安直樂。
“等下陪你師叔去趟琉璃廠,他要買些書,然後你們就去全聚德,晚上給你師叔接風。
”李天順對着李志文吩咐着。
“好嘞!爹,您瞧好吧,我一定帶着小師叔琉璃廠好好轉轉。
”李志文應道。
。
。
。
。
。
。
。
。
琉璃廠距離廣和堂也就幾裡路,邊走邊逛不一會就到了。
琉璃廠,本來隻是遼代京城的一個小鄉村,元代在這裡建窯燒琉璃瓦,這才有了琉璃廠的名字。
清乾隆三十八年,為了編纂《四庫全書》,一大批文人學者彙聚于此,正因為這件重大的文化事件,使得琉璃廠空前繁榮。
不過當時的琉璃廠,開得最多是書店,賣的也是文章典籍,後來經過時間推移,逐漸演變成了一條專門售賣古董字畫、文玩玉器、金石名章的街道。
劉平安看着這條承載着曆史文化的老街,濃郁的文化氣息彌漫在空氣之中。
街道古色古香,那明清風格的建築,飛檐鬥拱,青磚灰瓦,狹窄而蜿蜒的街道,在人來人往中略顯擁擠,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