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意难平 恨难消
關燈
小
中
大
九月初八,天清雲淡,微風徐徐。
唐國三年一次的掄才大典隆重舉行,全國學子齊聚貢院。
卯正初刻,學子進場,在一衆監考官員的注視下,學子們跨過龍門,魚貫而入。
三平被分在了地字十九号,第一場考詩賦,一首詩一篇賦。
詩是詠菊,賦是論菊,三平頭上的汗比文思來的更早。
低聲問道:“怎麼辦啊?快找有沒有?” 花靈早已經将昨天買到的考題背的滾瓜爛熟。
噗呲一笑道:“天意也,還真有,我說一句你記一句。
三秋花落盡,五柳先生來,醉葉庭前舞。
。
。
” 三平作詩不行,字還是會寫的。
忙一句一句抄上去。
第二場考經義,題目是解析孟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花靈笑道:“你走狗屎運了,這個也有。
記下了。
君有德而不失德,臣有義而能全義,父有慈愛而子盡孝道也。
君無德而臣義難全,父無慈愛而子孝難平也。
所以君以德高,而臣以義立也,父以慈愛恩養,子以孝命安身,天理循環。
各安天命,是為大道也。
。
。
三平一字不差的抄完也笑了:“呵呵呵,五兩銀子買個官,我也算古今第一人也,嘿嘿嘿嘿!” “嗯?考場之内,不許喧嘩!” 三平吓了一跳。
不敢再言聲。
第三場考策論,題目是,改建鐵錢。
三平搞不懂什麼意思,問花靈。
花靈低聲驚呼道:“糟糕了!這道題可沒有!” 完蛋了!白忙活一場。
三平抓耳撓腮,冥思苦想,完全不得章法。
情急之下說道:“你去看看别人是怎麼寫的。
” 花靈笑道:“你要瘋!你敢抄考場學子的卷子,怕不是想死呢,到時候對出來,輕則抄家,重則砍頭!” 三平吓得一縮脖子,不敢言聲。
花靈想了想說道:“我去看看也好,起碼能知道是什麼套路。
不行咱們自己改一改。
沒準能蒙混過關。
” 三平現在也沒主意,隻能聽她的。
過了好久花靈才回來。
三平急問道:“如何?” “别急,讓我捋一捋。
天字第一号房有個叫郎桀的,寫的很好啊。
我照他的意思模仿一下,大同小異沒準可以。
” 花靈将郎桀的策論在腦海中修改一番,立意差了許多,但意思一樣,都是贊同改建鐵錢。
将就着交了上去。
三場考完,三平一臉的悶悶不樂,責怪那個老家夥是個騙子。
花靈笑道:“三題押中兩題已經是神人了,是你自己不行,怪不得别人呢。
” 接下來就是等待放榜的日子,每天閑來無事,東逛逛西逛逛。
這一天正好是佛浴節。
大慈恩寺舉行法會。
三平絕不會放過任何熱鬧。
跟着上香的人群進了寺門。
講經首座三重大師正在藏經閣前講解六祖壇經。
聽者甚衆,遠道而來的各大寺廟的高僧大德,紛紛聚集。
三平也找個偏僻的地方聽着。
雖然他沒學過正統道藏,但師父也經常跟談論道家經義,多少記得一點,此刻聽三重大師講解六祖壇經。
隐隐覺得和道家經典有相似之處,漸漸聽的入了迷。
不知過了多久,一聲佛号在耳邊響起,将三平拉回現實,一個身材高大魁梧的大和尚坐在自己旁邊,大腹便便,笑的好像個彌勒佛。
沉聲問道:“施主道心深種,魔根隐藏,如今又沉浸佛法,不知是何用意啊?” 三平搖了搖頭,不懂是什麼意思。
大和尚笑着說道:“我觀施主乃是由魔入道之身,現在又沉浸佛法,必然有所求。
故此相問。
” 三平還是不懂,那大和尚有點洩氣道:“施主聽的這般入迷,很喜歡佛法嗎?” 三平又搖了搖頭,從頭到尾他就沒聽懂這大和尚在說什麼東西。
大和尚苦笑道:“沒事,打擾施主清修,罪過罪過!” 這句聽懂了,三平擺手示意不在乎,接着聽講,又過了一會兒,大和尚實在不甘心,又說道:“施主哪裡人士?師從何門何派?” “我呀?我。
。
。
”三平剛想說,突然反應過來自己現在的身份,忙道:“我是勵城縣人,我叫趙無極,是趕考的學子。
等着貢院放榜,閑來無事到這逛逛,敢問大師法号是?” 大和尚一聽是個趕考的學子,眉頭一皺,搖了搖頭:“奇怪啊,施主身上明明有道家的靈力波動。
” 三平忙解釋:“我遇到一個道人,他教過我一點功夫。
防身用的。
” 大和尚聽完展顔一笑道:“原來如此,貧僧五台山清涼寺監寺,法号德明。
聽聞三重大師開筵說法,特來參會。
”說完從身上拿出一個萬字符,非金非鐵,黑漆漆透着佛光,遞給三平:“今日有緣與施主相會,此物乃我親口頌持的護身符寶,可驅邪降魔,保靈台不滅。
送給施主帶在身上。
以防邪魔入侵。
堕入沉淪苦海。
” 三平雖然聽不懂,但有人送東西是不會拒絕的。
忙接過來放到懷裡。
連聲道謝。
德明大師深深看了他一眼,緩緩轉身離去。
三平看着他的背影,小聲說道:“靈子,你說這老和尚是不是有點神神叨叨的,我根本不認識他,巴巴跑來給我送禮物。
他不會有什麼歹心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花靈笑道:“那你别要了,快追上去還給人家。
” 三平笑道:“你最近可有點學壞了啊,居然敢笑話我。
“跟什麼人學什麼人呗。
呵呵。
” 就在唐國大考轟轟烈烈舉行之時,一江之隔的北岸周國,殿前司副都檢點,司功參軍慕容延钊的府中也在策劃着一場驚天動地的密謀。
慕容延钊給衆人倒了一杯酒,沉聲說道:“皇上年幼,強敵環伺,國家多事之秋。
諸位心裡有什麼想法不妨今天都說出來,我這裡盡是心腹子弟,不用擔心走漏風聲。
” 德軍掌書記趙普陰沉着臉看了看京城守将王審琦和石守信:“兩位是都檢點大人的結拜兄弟,怎麼說?” 王審琦猶豫一下,有些支支吾吾:“先帝
唐國三年一次的掄才大典隆重舉行,全國學子齊聚貢院。
卯正初刻,學子進場,在一衆監考官員的注視下,學子們跨過龍門,魚貫而入。
三平被分在了地字十九号,第一場考詩賦,一首詩一篇賦。
詩是詠菊,賦是論菊,三平頭上的汗比文思來的更早。
低聲問道:“怎麼辦啊?快找有沒有?” 花靈早已經将昨天買到的考題背的滾瓜爛熟。
噗呲一笑道:“天意也,還真有,我說一句你記一句。
三秋花落盡,五柳先生來,醉葉庭前舞。
。
。
” 三平作詩不行,字還是會寫的。
忙一句一句抄上去。
第二場考經義,題目是解析孟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花靈笑道:“你走狗屎運了,這個也有。
記下了。
君有德而不失德,臣有義而能全義,父有慈愛而子盡孝道也。
君無德而臣義難全,父無慈愛而子孝難平也。
所以君以德高,而臣以義立也,父以慈愛恩養,子以孝命安身,天理循環。
各安天命,是為大道也。
。
。
三平一字不差的抄完也笑了:“呵呵呵,五兩銀子買個官,我也算古今第一人也,嘿嘿嘿嘿!” “嗯?考場之内,不許喧嘩!” 三平吓了一跳。
不敢再言聲。
第三場考策論,題目是,改建鐵錢。
三平搞不懂什麼意思,問花靈。
花靈低聲驚呼道:“糟糕了!這道題可沒有!” 完蛋了!白忙活一場。
三平抓耳撓腮,冥思苦想,完全不得章法。
情急之下說道:“你去看看别人是怎麼寫的。
” 花靈笑道:“你要瘋!你敢抄考場學子的卷子,怕不是想死呢,到時候對出來,輕則抄家,重則砍頭!” 三平吓得一縮脖子,不敢言聲。
花靈想了想說道:“我去看看也好,起碼能知道是什麼套路。
不行咱們自己改一改。
沒準能蒙混過關。
” 三平現在也沒主意,隻能聽她的。
過了好久花靈才回來。
三平急問道:“如何?” “别急,讓我捋一捋。
天字第一号房有個叫郎桀的,寫的很好啊。
我照他的意思模仿一下,大同小異沒準可以。
” 花靈将郎桀的策論在腦海中修改一番,立意差了許多,但意思一樣,都是贊同改建鐵錢。
将就着交了上去。
三場考完,三平一臉的悶悶不樂,責怪那個老家夥是個騙子。
花靈笑道:“三題押中兩題已經是神人了,是你自己不行,怪不得别人呢。
” 接下來就是等待放榜的日子,每天閑來無事,東逛逛西逛逛。
這一天正好是佛浴節。
大慈恩寺舉行法會。
三平絕不會放過任何熱鬧。
跟着上香的人群進了寺門。
講經首座三重大師正在藏經閣前講解六祖壇經。
聽者甚衆,遠道而來的各大寺廟的高僧大德,紛紛聚集。
三平也找個偏僻的地方聽着。
雖然他沒學過正統道藏,但師父也經常跟談論道家經義,多少記得一點,此刻聽三重大師講解六祖壇經。
隐隐覺得和道家經典有相似之處,漸漸聽的入了迷。
不知過了多久,一聲佛号在耳邊響起,将三平拉回現實,一個身材高大魁梧的大和尚坐在自己旁邊,大腹便便,笑的好像個彌勒佛。
沉聲問道:“施主道心深種,魔根隐藏,如今又沉浸佛法,不知是何用意啊?” 三平搖了搖頭,不懂是什麼意思。
大和尚笑着說道:“我觀施主乃是由魔入道之身,現在又沉浸佛法,必然有所求。
故此相問。
” 三平還是不懂,那大和尚有點洩氣道:“施主聽的這般入迷,很喜歡佛法嗎?” 三平又搖了搖頭,從頭到尾他就沒聽懂這大和尚在說什麼東西。
大和尚苦笑道:“沒事,打擾施主清修,罪過罪過!” 這句聽懂了,三平擺手示意不在乎,接着聽講,又過了一會兒,大和尚實在不甘心,又說道:“施主哪裡人士?師從何門何派?” “我呀?我。
。
。
”三平剛想說,突然反應過來自己現在的身份,忙道:“我是勵城縣人,我叫趙無極,是趕考的學子。
等着貢院放榜,閑來無事到這逛逛,敢問大師法号是?” 大和尚一聽是個趕考的學子,眉頭一皺,搖了搖頭:“奇怪啊,施主身上明明有道家的靈力波動。
” 三平忙解釋:“我遇到一個道人,他教過我一點功夫。
防身用的。
” 大和尚聽完展顔一笑道:“原來如此,貧僧五台山清涼寺監寺,法号德明。
聽聞三重大師開筵說法,特來參會。
”說完從身上拿出一個萬字符,非金非鐵,黑漆漆透着佛光,遞給三平:“今日有緣與施主相會,此物乃我親口頌持的護身符寶,可驅邪降魔,保靈台不滅。
送給施主帶在身上。
以防邪魔入侵。
堕入沉淪苦海。
” 三平雖然聽不懂,但有人送東西是不會拒絕的。
忙接過來放到懷裡。
連聲道謝。
德明大師深深看了他一眼,緩緩轉身離去。
三平看着他的背影,小聲說道:“靈子,你說這老和尚是不是有點神神叨叨的,我根本不認識他,巴巴跑來給我送禮物。
他不會有什麼歹心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花靈笑道:“那你别要了,快追上去還給人家。
” 三平笑道:“你最近可有點學壞了啊,居然敢笑話我。
“跟什麼人學什麼人呗。
呵呵。
” 就在唐國大考轟轟烈烈舉行之時,一江之隔的北岸周國,殿前司副都檢點,司功參軍慕容延钊的府中也在策劃着一場驚天動地的密謀。
慕容延钊給衆人倒了一杯酒,沉聲說道:“皇上年幼,強敵環伺,國家多事之秋。
諸位心裡有什麼想法不妨今天都說出來,我這裡盡是心腹子弟,不用擔心走漏風聲。
” 德軍掌書記趙普陰沉着臉看了看京城守将王審琦和石守信:“兩位是都檢點大人的結拜兄弟,怎麼說?” 王審琦猶豫一下,有些支支吾吾:“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