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救难

關燈
    在清末民初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四川盆地深處的一座小城,孕育了一位特立獨行的奇人——李宗吾。

    他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自幼便展現出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傳統束縛的反感。

    他的父親,一位飽讀詩書的鄉紳,常常在夜深人靜時給他講述古今中外的英雄豪傑,這些故事如同一粒粒種子,在李宗吾心中生根發芽,滋養了他獨立思想的萌芽。

     李宗吾十三歲那年,父親帶他參加了一次鄉間的廟會。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位說書先生正慷慨激昂地講述着三國時期的英雄事迹。

    當講到諸葛亮舌戰群儒、智激周瑜時,李宗吾眼中閃爍着異樣的光芒。

    他仿佛看到了那些曆史人物在眼前鮮活起來,他們的智慧、勇氣和獨立精神深深觸動了他。

    從那以後,他開始質疑書本上的教條,渴望探索屬于自己的真理。

     時光荏苒,李宗吾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省城的一所名校。

    在這裡,他接觸到了更多先進的思想和學說,也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們常常在夜深人靜時聚在一起,讨論國家大事、人生哲理。

    李宗吾總是那個最活躍、最敢于質疑的人。

    他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讓同伴們刮目相看。

     然而,李宗吾并不滿足于書本上的知識。

    他深知,要真正了解這個世界,就必須走出象牙塔,去親身體驗。

    于是,他毅然決定加入同盟會,投身于推翻滿清的革命運動。

    在革命的洪流中,他見證了無數英勇無畏的戰士為了理想而犧牲,也看到了革命成功後,那些曾經并肩作戰的同志如何被權力所腐蝕。

    這讓他對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對“革命”二字産生了深深的懷疑。

     革命成功後,李宗吾被任命為某地的一個小官。

    他上任之初,便提出了減薪的請求,這在當時腐敗成風的官場中顯得尤為突兀。

    他深知,要想改變這個國家的命運,就必須從自己做起,以身作則。

    然而,他的清廉和正直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相反,他因為觸動了某些人的利益而遭到了排擠和打壓。

    最終,他不得不辭去官職,帶着一身疲憊和滿腔的憤懑回到了家鄉。

     回到家鄉後,李宗吾開始潛心研究學問,試圖找到一條拯救國家的道路。

    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從曆史到哲學,從政治到經濟,無所不包。

    然而,他越是深入研究,就越是感到困惑和失望。

    他發現,那些被奉為圭臬的理論和學說,在現實中往往行不通。

    他開始懷疑,是否真的有一種普世的真理存在?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李宗吾接觸到了“厚黑學”的概念。

    這是一種關于人性、權謀和處世哲學的學說,認為在複雜多變的社會中,要想立足和發展,就必須學會“厚臉皮”和“黑心腸”。

    起初,李宗吾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認為它不過是些市井小民的伎倆。

    然而,随着他對社會現象的深入觀察和分析,他逐漸發現,“厚黑學”在某種程度上揭示了人性的本質和社會的真相。

     于是,李宗吾開始系統地研究“厚黑學”,并将其與自己的見解相結合,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論體系。

    他認為,人性本惡,但惡并非不可救藥。

    隻要通過正确的引導和訓練,人就可以克服自身的弱點,成為強者。

    而在這個強者為尊的社會中,要想立足和發展,就必須學會運用“厚黑”之術。

     李宗吾将自己的理論寫成了一本書,名為《厚黑學》。

    這本書一問世,便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有人稱贊它是劃時代的傑作,有人則斥之為歪理邪說。

    李宗吾對此并不在意,他認為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他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