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临近

關燈
    西安府,淳化縣,明軍關中大營。

     洪承疇背負着雙手神色陰沉,凝望着身前懸挂着的巨幅形勢圖。

     他已經收到了來自于張家川的消息,根據張全昌和賀人龍傳來的消息,敵人是流寇的主力而非是一開始情報之中得知的偏師。

     夜不收探報,現在自鞏昌府正往鳳翔府東進的這一股流寇,粗略估計竟然多達十四萬人。

     賊寇以老弱居中,步隊在外,以精騎為先鋒并護衛左右兩翼。

     行軍隊列闊數裡之地,絡繹百裡不絕,塵埃連天,煙塵蔽日。

     闖王高迎祥、八大王張獻忠、老回回馬守應等一衆首領的旌旗皆在其中。

     連年天災,陝西早已經是一片蕭條、破敗不堪。

     年景本來還好,一些地方挨到收獲之日後,本來也能夠勉強過活。

     但是高迎祥等人之所以到處流竄,除了躲避官兵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覓活,找尋吃食。

     當他們過境之後幾乎帶走了所有的糧食,同時各部各營也不斷的裹挾民衆充做助力,而那些原本就活不下去的饑民,以及一些遭遇不平心中早有不滿人也在其到來之時紛紛加入。

     現在整個陝西中部已經徹底的亂成了一鍋粥。

     北部慶陽府方向的賊兵也是蠢蠢欲動欲要南下,他們劫掠了數個縣鎮之後重新聚集了大量的軍兵,人數再度膨脹到了七萬餘人。

     “地闊則難周,兵少則弗敵,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勝敗之數未可知也。

    ” 洪承疇心中歎了一口氣。

     六月平賊的诏令下達,截至限定的日期越來越近。

     但是現在的局勢卻是沒有半分的好轉,反而是更加的崩壞,流寇新勝數陣,已經是看透了他的虛張聲勢,現在東進之意圖已是昭然若揭。

     洪承疇正看着身前的形勢圖思索着接下來應對的辦法,突然聽到帳外傳來了一陣喧嘩聲。

     “帳外何人喧嘩?!” 洪承疇眼神陰冷,轉頭看向帳外,冷聲喝道。

     帳内一衆軍将皆是心中一驚,俱是轉頭看向帳外。

     兩名守衛在帳門處的親衛正欲出門,卻見帳簾先一步被掀開。

     一名滿身塵土,身穿着暗紅箭衣,背負令旗的軍卒已經是奔了帳中。

     “邠州急報!” 那軍卒單膝跪地,雙手舉起一封文書,高聲道。

     “賊酋高迎恩、一字王、撞天王等部引寇十四萬東出平涼。

    ” “宜碌、冉店、停口三鎮皆陷,敵軍已至邠州城西二十裡外。

    ” “夜不收探報,敵軍馬隊約三萬人,步隊六萬人,中央老弱五萬人。

    ” 洪承疇的瞳孔微縮,心中猛然一沉,沉聲道。

     “呈上來。

    ” 帳内的親衛不敢怠慢連忙上前,将文書從那傳信兵的手中接了過來轉遞給了洪承疇。

     洪承疇拆開書信,心中更沉數分,他看到了曹文诏和左良玉兩人的印信,這也印證了消息的真僞。

     洪承疇沒有說話,而是立即重新轉身看向身後的局勢圖。

     夜不收在探查這種大部人馬之時,誤差雖然很大,但是絕對不會超過三至四萬人。

     就算是其将人數看多了不少,但平涼府方向的賊寇也多達十萬人。

     而流寇僅鞏昌府一帶便有十餘萬人,慶陽府也有七萬餘人,現在曹文诏的傳信來說其有十四萬之衆。

     現在這三股流寇加起來規模已經快要超過了四十萬人。

     而除去這三股大規模的流寇之外,在西安的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