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入住梧桐里

關燈
    D市的地勢比L市低平許多,周圍就算有山跟L市的比起來也隻是幾個小山包,所以市區外圍大多是一些工廠和農田,一眼望去,平得不能再平。

     進入D市第一天,鄭和宇就帶着一千多号人先去了中心廣場拉帳篷打地鋪。

     因為那些樓裡隻是簡單的清理了一些垃圾和屍體,具體把住宅區劃分到哪邊,又怎麼安排住人進去等等都需要從頭開始,所以開頭兩天隻能讓大家住帳篷将就一下。

     白幸和谌渙分了兩頭,白幸在市裡安排住宅的事,谌渙則帶了專業的人去外圍的工廠和農田做測量。

     以前這些工廠是做一些金屬零件加工的,現在用處不大,但有個别的倒是能保留下來繼續使用,除了西邊的兩個大廠,其他的谌渙手一指,“這些,都不要,推平,蓋工人活動區。

    ” 那兩個大廠生産的零件,有大用,谌渙已經想到未來能發家緻富的路子了。

     “谌隊,這邊蓋工人區可以,但我建議,在這兩個工廠之間挖一條河道出來。

    ”一個中年地質學家說道。

     “沒錯,D市的地勢雖然看着是平的,但我昨天在車上觀察了一下,它的整體地勢還是有些傾斜度的”,另一個地質學家說着就拿出了一副有些皺巴的地理地勢圖攤開,指着其中一點解釋道:“您看,在地理位置上,D市雖然處于第一階梯,但它其實大部分面積是在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之間,這就讓它有了一個很緩的坡度。

    ” “肉眼看不明顯,但是在我們東北方向,有一座水壩”,地質學家指着地圖上D市的上面一個點,“這座水壩其實很堅固,如果不是重大特大災害的話,起碼能用上百年時間。

    ” “但問題就在于,如果‘暴雨’一旦成真,那就将是全國性的澇災,而那座水壩不在D市範圍内,也沒有專業維護人員,很容易因為管控不利給下遊造成無法想象的危害。

    ” 前一個地質學家也點點頭,接着道:“如果上遊一旦有洪水下來,我們僅靠郊區和市區内的兩條河流的話,是承接不了上遊排下來的洪水量的,到時D市被淹隻是眨眼的時間。

    ” D市不在大江的主幹上,大河就兩條,較大的一條緊貼D市北邊,有一座山脈隔着威脅不大,較小的一條經過市區。

     而經過市區的這條又是直接從上遊的分叉口轉過來的,如果這裡的水利工程不做好,以後絕對是隐患。

     “所以,我們建議隻建一個工人活動區,在這個地方挖出一條河道,再把兩岸加高加寬。

    ” “預留出空間,等以後有條件了就可以在這裡修一個小型水壩,這樣周邊的工廠也能用上水力發電,您覺得呢?” 谌渙認真聽完兩個地質學家的分析,點點頭,“可以,之後的事情就由兩位做下監工指導。

    ” “沒問題。

    ” 谌渙和兩個地質學者在前面說,身後的小助理抱着本子手速飛快地記。

     看完了工廠區,一行人又去了農田區。

     上千畝的良田,兩年無人管,裡面的莊稼都長成樹了。

     良田的位置比較安全,有三條小河穿插而過,水資源也足夠,把雜草清理一下就能直接種莊稼。

     要是嫌水不夠的話,等工廠的河道挖出來了,還能從那再引一條過來。

     谌渙帶着一行五六個人從早逛到晚,繞着D市外圍跑了一圈,天黑才回了市區。

     等幾人回去後,中心廣場的帳篷已經撤沒了,問了王宸才知道,原來白幸去了一個叫鑫盛的小區,發現那裡的居民住樓還不錯,便讓他們直接搬進去了。

     單元号和住宅号什麼的,白幸采取了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抽簽。

     鑫盛小區有十個單元,他準備了十一個抽簽箱,先在第一個箱子裡抽單元号,然後拿着單元号去對應的單元号箱子裡抽房間号。

     如果家裡隻有老人小孩的,那就單獨安排一個一層和二層房子的抽簽箱讓他們抽。

     小區裡的樓層最高隻有六層,所以有些就算抽到了高層号也沒有太大的不滿,因為白幸說這隻是目前用來過渡的,以後會修建新房區,到時候大家就能憑喜好購買。

     朗燈燈和葉水沒有在鑫盛小區抽房子,白幸給她倆提供了兩個選擇,一個是在市中心,靠近醫院的高檔小區,一個是在D市東邊,靠着山的高檔别墅區,叫梧桐裡。

     這座山叫鳳凰山,是D市市區内唯一一座山,雖然叫鳳凰山但其實跟鳳凰沒什麼關系,也很普通,但因為市區内隻有這一座山,所以房地産開發商就搞出了這麼一個噱頭,靠山建了一個别墅區,為了吸引那些富豪而已。

     有錢人嘛,都喜歡高雅有氛圍又特殊一點的,所以這個别墅區的環境相當的優美,中央的公園觀賞建築錯落有緻,布局也疏密得當。

     梧桐裡在D市也十分有名,車站站牌,酒店商場…到處都能看到它的廣告。

     朗燈燈和葉水逛完兩個地方,最後選了梧桐裡,跟白幸猜得差不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