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韩轼担忧
關燈
小
中
大
韓明摩挲着下巴,看向郭嘉,正色道:“好了,奉孝,待時機成熟,公達自會接管情報頭領之事。
眼下嘛,我們還是商議如何防備青州,以及迎戰公孫瓒呐!” “嗯,主公言之有理!”荀攸點了點頭,認可的附和道。
“那公達可有妙計?”韓明笑吟吟的看向荀攸。
“攸以為,平原兵馬不能太少,也不用太多,一萬足矣!眼下袁紹争青州,無暇顧及我等,留一萬大軍在平原,然後可讓張将軍招些平原士卒。
如此一來,新募的平原士卒守平原将更加賣力。
”荀攸沉吟一番,輕聲說道。
“嗯,公達繼續!”韓明微微點頭,他其實也是有意讓張合在平原。
畢竟眼下就張合合适。
“平原于我冀州謀青州,乃重中之重。
” “主公早晚要争青州,而張将軍骁勇善戰,有勇有謀,留張将軍在平原,自然無虞。
” “平原有黃河之險,青州是很難過黃河的。
” “隻要有五千人駐守平原,就算袁紹五萬大軍都難以過黃河。
” “樂陵北邊是我渤海,渤海物産豐富,兵源充足,可随時支援樂陵。
” “往大了可以說,渤海與平原已經互為了犄角之勢。
” “不止起到可以兩路出兵青州的優勢,還起到了相互支援的優勢。
” “且袁紹要争青州,麾下兵馬偏又不多,根本沒時間來謀我平原。
” “如此,今憑張合将軍領一萬人馬在平原,足以抵擋袁紹。
而後再招募些兵馬,足矣!” 荀攸微微一笑,慢慢的說道。
韓明點了點頭,道:“公達繼續說。
” “嗯!”荀攸繼續正色道:“至于迎戰公孫瓒,還要用到我軍暗中訓練的騎兵,更要用麴義将軍的強弩,同樣要用到大量盾兵。
” “麴義将軍頗懂與騎兵作戰,迎戰公孫瓒,或有奇效。
” “但與公孫瓒交戰,最開始肯定不能首戰即決戰。
” “畢竟公孫瓒騎兵太強,若一個不好,我大軍被其一戰而敗,那對我冀州來說絕對是巨大的打擊。
” “故要先謀劃!” “然後多次與其小規模作戰。
” “如此一來,可大緻了解他兵馬精銳程度。
” “此,即便不能勝他,也不至于大敗。
” “待其兵馬損耗些,糧草不濟時,士氣不足間。
” “尋機與其決戰,出其不意使用強弩和盾兵,再配合騎兵,或可戰而勝之!” “隻要勝了,他公孫瓒,必不敢久存于冀州。
” “如此,我冀州一統,既而......謀劃河北。
” 荀攸不緊不慢的說道。
冀州最合适的目标,便是河北。
隻要奪取河北,将來就算不能一統天下,也能靠富裕的冀州和其他三州虎踞一方。
等中原有變,然後就能謀劃中原。
河北可不像其他地方。
中原四面皆敵,還不富。
益州和江東隻适合偏安一隅。
荊州同樣是四面皆敵。
雍涼和交州的諸侯,這時候直接就沒有多少資格可以和其他地方的諸侯争雄。
相對而言,河北優勢太大了。
這也是他來冀州而後投靠冀州的原因之一。
于他而言,哪個明主最有機會奪取天下,他便願意跟随那個明主。
就算自家叔父也在那位明主麾下也不影響他投靠。
畢竟,叔父如此大才都投靠的人,肯定不差。
“哈哈哈,公達真是......我之張良啊!”韓明哈哈大笑。
荀攸說得他都懂,但還是要稱贊的。
畢竟多鼓勵身邊的大才,他們才喜歡說計謀。
“主公謬贊,奉孝以為何如?”荀攸謙虛一笑,看向郭嘉。
“嘉早說公達之才,勝我百倍,主公
眼下嘛,我們還是商議如何防備青州,以及迎戰公孫瓒呐!” “嗯,主公言之有理!”荀攸點了點頭,認可的附和道。
“那公達可有妙計?”韓明笑吟吟的看向荀攸。
“攸以為,平原兵馬不能太少,也不用太多,一萬足矣!眼下袁紹争青州,無暇顧及我等,留一萬大軍在平原,然後可讓張将軍招些平原士卒。
如此一來,新募的平原士卒守平原将更加賣力。
”荀攸沉吟一番,輕聲說道。
“嗯,公達繼續!”韓明微微點頭,他其實也是有意讓張合在平原。
畢竟眼下就張合合适。
“平原于我冀州謀青州,乃重中之重。
” “主公早晚要争青州,而張将軍骁勇善戰,有勇有謀,留張将軍在平原,自然無虞。
” “平原有黃河之險,青州是很難過黃河的。
” “隻要有五千人駐守平原,就算袁紹五萬大軍都難以過黃河。
” “樂陵北邊是我渤海,渤海物産豐富,兵源充足,可随時支援樂陵。
” “往大了可以說,渤海與平原已經互為了犄角之勢。
” “不止起到可以兩路出兵青州的優勢,還起到了相互支援的優勢。
” “且袁紹要争青州,麾下兵馬偏又不多,根本沒時間來謀我平原。
” “如此,今憑張合将軍領一萬人馬在平原,足以抵擋袁紹。
而後再招募些兵馬,足矣!” 荀攸微微一笑,慢慢的說道。
韓明點了點頭,道:“公達繼續說。
” “嗯!”荀攸繼續正色道:“至于迎戰公孫瓒,還要用到我軍暗中訓練的騎兵,更要用麴義将軍的強弩,同樣要用到大量盾兵。
” “麴義将軍頗懂與騎兵作戰,迎戰公孫瓒,或有奇效。
” “但與公孫瓒交戰,最開始肯定不能首戰即決戰。
” “畢竟公孫瓒騎兵太強,若一個不好,我大軍被其一戰而敗,那對我冀州來說絕對是巨大的打擊。
” “故要先謀劃!” “然後多次與其小規模作戰。
” “如此一來,可大緻了解他兵馬精銳程度。
” “此,即便不能勝他,也不至于大敗。
” “待其兵馬損耗些,糧草不濟時,士氣不足間。
” “尋機與其決戰,出其不意使用強弩和盾兵,再配合騎兵,或可戰而勝之!” “隻要勝了,他公孫瓒,必不敢久存于冀州。
” “如此,我冀州一統,既而......謀劃河北。
” 荀攸不緊不慢的說道。
冀州最合适的目标,便是河北。
隻要奪取河北,将來就算不能一統天下,也能靠富裕的冀州和其他三州虎踞一方。
等中原有變,然後就能謀劃中原。
河北可不像其他地方。
中原四面皆敵,還不富。
益州和江東隻适合偏安一隅。
荊州同樣是四面皆敵。
雍涼和交州的諸侯,這時候直接就沒有多少資格可以和其他地方的諸侯争雄。
相對而言,河北優勢太大了。
這也是他來冀州而後投靠冀州的原因之一。
于他而言,哪個明主最有機會奪取天下,他便願意跟随那個明主。
就算自家叔父也在那位明主麾下也不影響他投靠。
畢竟,叔父如此大才都投靠的人,肯定不差。
“哈哈哈,公達真是......我之張良啊!”韓明哈哈大笑。
荀攸說得他都懂,但還是要稱贊的。
畢竟多鼓勵身邊的大才,他們才喜歡說計謀。
“主公謬贊,奉孝以為何如?”荀攸謙虛一笑,看向郭嘉。
“嘉早說公達之才,勝我百倍,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