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绝美扮相,戏腔技惊四座!

關燈
    第232章絕美扮相,戲腔技驚四座! 說到《赤伶》這首歌,就不得不提及《桃花扇》背後的故事,後者以男女情事來寫國家興亡,算是這劇的一大特色。

     《桃花扇》原作者也是,帶着借古諷今,算是曆朝曆代的慣例,就像孔子總愛推崇周禮,隻因在春秋末期,戰火連連,征伐不斷……那些詩詞中的琵琶女之類的詩人自喻,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人生近況,以及悲傷的情感,而崇古的根源也在于此。

     顧淼算是苦心孤詣,回憶了好幾版本的《赤伶》,他私心來說是比較偏向于原版HITA的《赤伶》,就奇奇怪怪的版本很多,他還聽過一版,前世領導特别喜歡DJ版的《赤伶》。

     當然普适性強的,真正推向聽衆目光的,還當屬李玉剛與譚晶版本的,後者作為國家隊成員,功底确實超強,戲腔吊打諸多選手。

     最後顧淼選擇了在原版《赤伶》基礎上,加了一部分譚晶版本的吟唱布置,然後還混合了原本《1699版-桃花扇》的一些李香君的唱段。

     還是要在切題的基礎上,發揮《赤伶》整首歌曲的,總的來說,戲曲大雅,欣賞門檻太高,顧淼知道過猶不及,當然沒敢選太多。

     顧淼深吸了口氣,當完全進入狀态後,朝着攝像方向,打了手勢。

     整個現場的工作人員全都運轉起來,在戲台子下坐的不少是專門聘請的演職人員,卻是一場奇妙的戲中戲了。

     正中的戲台,安靜了片刻,明顯是要換戲,開始吵鬧了起來。

     “這群人好像是新來的,一般的戲不好聽,是要被轟下場。

    ”有人冷笑了聲。

     “但我們這地界,吃歌爵士不滿意,可是會吃人的。

    ”又有人會意,接了一句。

     氛圍熱騰騰的,卻都是同樣的戲子,可不就指點江山起來,不過是同行相輕。

     偏戲房裡的顧淼不急不緩,依着原本的步調習慣,作了踏步,手勢也換成了經典旦角的蘭花指,這是在戲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

     所謂的美感與身段,就是在這巧妙的手勢、指法、走步中體現出來,所謂細節見真章。

     本來滿場的喧嚣,忽然被幕布中飄忽出的一絲昆腔,幽咽壓過,同一時間,絲絲縷縷的樂聲乍起,人們伸長脖頸,心中的期待呼之欲出。

     就瞥見帷幕縫隙的一抹素白水袖,似雪浪翻湧,又似孤鶴折翼。

     将出未出的時候,卻是一段吟唱而起,缥缈無垠,似是在唱自身境遇,聽的不夠清晰,但其中音調情感,卻是甫一開口哀痛之情,卻是已經溢滿戲台。

     “寒風料峭透冰绡,香爐懶去燒。

    血痕一縷在眉梢,臙脂紅讓嬌。

    孤影怯,弱魂飄,春絲命一條。

    滿樓霜月夜迢迢,天明恨不消……” 因為這裡沒有字幕,彈幕裡隻是空耳,但因為聞訊而來的懂戲曲的不少,馬上在彈幕科普了起來。

     [這應該是李香君的唱段,在感歎自己的身世。

    ] [假唱了嗎?怎麼感覺唱的有點太好了,三代唱戲的人家呢?出來說說,這算是唱的好,還是唱的不好,我作為一個常聽的戲迷,我覺得水平居然還挺不錯的……] [桃花扇的國破家亡的主題,不知道為什麼感覺還挺契合的,節目組感覺也很有水平,先前的開台和掃台,就很符合戲劇原本的形式,算是花了大功夫去做了,本來桃花扇就挺經典的,不管男女之情還是國家興亡,現在聽來也依然心中悲戚啊!] 很多網友翻了翻,莫名懂了不少有關戲曲的知識,而就在這昆曲唱段落尾,古